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 > 第133章 编撰完成!呈给汉武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3章 编撰完成!呈给汉武帝

《墨家基建录》初稿审定后的第三日,西域都护府的刊印工坊内,墨阳正率领工匠们使用墨家改良的“活字印刷术”加紧制作典籍。

与传统雕版印刷不同,这些木质活字经过地脉温火烘烤,质地坚硬且不易变形,并刻有精确的定位凹槽,使得排版效率较以往提升了三倍。

墨阳手持刚印好的书页,纸张上“地脉感应原理”的字迹清晰工整,油墨均匀不晕染,说道:“师父,按此速度,十日内便可完成五十部刊印,足以呈送长安并分发给西域各国。”

陈砚接过书页,仔细翻阅,指尖轻拂纸上的机关图纸——为确保细节精准,他特意让墨家弟子采用“缩微机关”技术将原图按比例缩小,再通过活字排版复刻,连地龙机齿轮的齿距、灌溉阀的孔径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还需在每部典籍的扉页加盖都护府与墨家工坊的双印,以彰显权威。”陈砚叮嘱道,“另外,挑选三部用丝绸装帧的精装本,一部呈献给陛下,一部赠予太子,一部存入长安皇家书馆;其余则用麻布装帧,分发给西域各国及墨家分支。”

在刊印期间,陈砚着手筹备前往长安的呈送队伍。鉴于路途遥远且典籍珍贵,他精心挑选了二十名经验丰富的玄甲军士兵负责护送,每人配备墨家最新研制的“连发弩”,以应对途中可能遭遇的盗匪。

同时,他安排墨阳的师弟墨风随行——墨风精通机关术,不仅能在途中维护典籍,还能向朝廷工匠演示书中的机关原理。

陈砚在临行前的会议上强调:“此行不仅是为了呈送典籍,更要向陛下汇报西域基建的最新进展,争取朝廷对中亚驿道建设的支持。”会议桌上摆放着中亚驿道的规划图与所需物资清单。

十日后,五十部《墨家基建录》全部刊印完成。精装本的丝绸封面以金线绣有“墨家基建录”五个大字,封底则绣有西域地图与丝绸之路的路线,显得格外庄重。

陈砚亲自将三部精装本装入紫檀木盒,盒内铺设防潮的西域驼绒,以确保运输途中不受损坏。

“出发!”随着他一声令下,呈送队伍从都护府出发,玄甲军士兵列队前行,墨风怀抱装有典籍的木盒走在队伍中央。驿道两旁的百姓纷纷驻足送行,高呼“陈大人保重”。

队伍行至河西走廊时,恰逢汉武帝派遣前来巡查西域的御史大夫桑弘羊。得知陈砚欲赴长安呈送《墨家基建录》,桑弘羊特意设宴款待。

席间,他翻阅了典籍的简装本,当看到“地脉联防系统”与“民生基建效益表”时,不禁赞叹道:“陈大人将机关术与民生相结合,实乃一大创举!有此典籍,大汉的基建定能更上一层楼。”

他当即决定与陈砚一同前往长安,以便在汉武帝面前为《墨家基建录》及西域基建计划进言。

历经一个月的跋涉,队伍终于抵达长安。此时,汉武帝因年事已高,已将部分朝政交由太子刘据打理,但听闻陈砚携西域重要典籍归来,仍坚持在未央宫宣室殿亲自召见。

陈砚带着墨风,手捧装有精装本《墨家基建录》的紫檀木盒,缓步走入大殿。殿内三公九卿悉数在场,刘病已也侍立在汉武帝身侧,眼中流露出期待之情。

“臣陈砚,幸不辱命,编撰《墨家基建录》已成,今日特呈于陛下!”陈砚跪地行礼,将木盒高举过头顶。

内侍接过木盒,呈递给汉武帝。汉武帝颤抖着双手打开木盒,取出丝绸装帧的典籍,翻至“实践篇”中楼兰灌溉渠的案例,看到“惠及百姓三万余人,亩产增两倍”的记载时,不禁动容道:“朕当年派你前往西域,本是希望你平定战乱、复通丝路,没想到你竟能创下如此功绩,以机关术富民生、强基建,实乃大汉之幸!”

陈砚趁机奏报:“陛下,此典籍不仅收录了西域的基建经验,还可推广至中原地区。如今中亚驿道已规划完毕,若能得到朝廷的支持,三年内便可贯通至康居,届时丝绸之路将延伸至更远的西方,为大汉带来更多的财富与盟友。”

他将中亚驿道的规划图与物资清单呈上,“所需粟米十万石、精铁五千斤,还望陛下恩准。”

桑弘羊随即上前附议:“陛下,臣在河西走廊已亲眼见识到西域基建的显着成效。《墨家基建录》中的机关术若能广泛推广,关中的灌溉和北方的防御都将大为受益。中亚驿道的建设,实为利国利民的长远之计,理应全力支持!”

刘病已也躬身进言:“皇祖父,孙儿在西域时,亲见陈大人运用机关术改善民生,百姓无不感恩戴德。《墨家基建录》实乃传世之作,建议下令刊印分发至全国,让各地官员与工匠学习借鉴。”

汉武帝闻言,龙颜大悦,立即下令:“准奏!调拨粟米十万石、精铁五千斤,以支援中亚驿道建设;命工部牵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墨家基建录》,组织工匠学习其中的机关术;封陈砚为‘西域武侯’,赏赐黄金千两、绸缎千匹,以表彰其卓越功绩!”

陈砚跪地叩谢,心中激动不已——《墨家基建录》获得朝廷认可,不仅意味着墨家机关术将惠及更多百姓,更预示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将得到长久保障。

当日,汉武帝在未央宫设宴,盛情款待陈砚及其随行队伍。席间,墨风现场演示了典籍中记载的“微型地龙机”。

这台机关虽仅半人高,却能轻松挖掘沙土,令满殿官员惊叹不已。汉武帝指着地龙机,对众人说道:“此等奇术,既可筑基建,又利民生,实乃大汉之利器!”

宴会结束后,刘病已特意留下陈砚,两人在东宫书房彻夜长谈。刘病已取出了自己在西域时记录的基建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对《墨家基建录》的补充建议:“陈大人,我在长安推广西域农耕机关术时,发现关中土壤与西域存在差异,需要调整曲辕犁的犁头角度。这一发现可以补充到典籍的修订版中。”

陈砚接过笔记,心中涌起一股欣慰:“病已,你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宝贵建议,这正是我编撰此典籍的初衷。待我返回西域后,便着手组织修订,使《墨家基建录》更加完善。”

三日后,陈砚辞别汉武帝与刘病已,携带朝廷调拨的物资及《墨家基建录》的修订计划,踏上了返回西域的征程。

长安城外,刘病已亲自送行,紧握陈砚的手,深情说道:“陈大人,待中亚驿道贯通之际,我定亲赴西域,再睹你以机关术铸就的辉煌!”

陈砚点头应允,转身登上马车。车窗外,长安的城墙渐行渐远,他凝视怀中的《墨家基建录》修订笔记,心中满载期待——这部典籍,必将化作连接汉与西域、传承墨家智慧、守护丝绸之路的不朽丰碑。

此时,系统提示音在陈砚的脑海中响起:【叮!检测到宿主成功将《墨家基建录》呈献给汉武帝,获得朝廷的认可与支持,已完成主线任务:典籍传世】【任务奖励:系统积分260,000点、墨家机关“国家级基建规划仪”图纸、朝廷基建物资无限调拨权限(西域专用)】【主线任务更新:返回西域修订《墨家基建录》,推进中亚驿道建设,筹备丝绸之路国际商贸大会】。

马车沿着新铺筑的驿道飞驰,直指西域。陈砚心中明了,新的征途已然拉开序幕,而《墨家基建录》所蕴含的“科技兴邦、以民为本”的核心理念,必将在大汉辽阔的疆域上,焕发出更为耀眼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