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 > 第132章 系统任务!编撰《墨家基建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2章 系统任务!编撰《墨家基建录》

刘病已回到长安不久,陈砚正在都护府书房梳理中亚驿道规划图纸,脑海中突然响起熟悉的系统提示音——这是自西域都护府落成以来,系统首次发布全新主线任务。

任务内容令陈砚既感意外又觉在意料之中:【主线紧急任务:编撰《墨家基建录》,需整合墨家机关术核心原理、西域基建实践案例、民生应用方案三大模块,形成可传承的典籍,三个月内完成初稿。任务奖励:系统积分点、墨家机关“基建推演仪”图纸、《墨家基建录》官方刊印授权】。

“编撰典籍?”陈砚放下手中的驿道图纸,指尖轻轻敲击桌面。尽管他此前曾整理过《西域科技兴邦录》,但那不过是零散的经验记录与数据汇总。

而《墨家基建录》的要求是“可传承”,这意味着不仅要收录详尽的技术细节,更要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以便后世无论是墨家弟子还是朝廷工匠,都能据此学习并加以改良。显然,这一任务的难度远超以往。

墨阳在听闻消息后,立刻带领墨家工坊的核心弟子赶赴现场:“师父,编撰典籍乃重中之重!我们工坊珍藏着自墨渊巨子时期流传下来的机关术手稿,以及这些年西域基建的所有图纸和数据,这些正是编撰的宝贵基础材料。”

话音未落,他便指挥弟子们将数十个木盒搬入书房。盒内满是泛黄的手稿、密密麻麻标注数据的图纸,甚至还包括地龙机、灌溉阀等机关的核心部件样品。

陈砚轻轻打开其中最古老的一个木盒,里面赫然是墨渊巨子亲手绘制的“地脉勘探图”。尽管图纸边缘已有磨损,但用朱砂标注的地脉走向依然清晰可见。

“这便是典籍的根基。”陈砚感慨万千,“我们的任务,是将这些零散的智慧串联成体系,既要保留墨家机关术的精髓,又要融入西域基建的实践经验,使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

编撰工作随即迅速展开。陈砚将任务细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交由不同团队负责:墨阳领衔技术组,深入梳理墨家机关术的核心原理,从《墨子·备城门》和《墨子·经说》中提炼出地脉利用、力学结构、水力驱动等基础理论,并借助西域基建案例进行实证验证。

都护府文书组则负责搜集民生应用数据,诸如灌溉渠通水后各地区的粮食产量变化、驿道通行后商队成本降低比例,以具体数据彰显基建的实际成效。

陈砚亲自挂帅,统筹典籍的整体框架,协调各组工作进度,并补充其二十年来积累的宝贵实践心得。

然而,编撰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技术组在整理“地脉感应机关”原理时,发现墨渊巨子时期的理论与西域实际地脉情况存在显着差异——中原地脉平缓,而西域地脉因多山峦、沙漠,波动更为剧烈,直接套用旧理论会导致机关灵敏度大幅下降。

墨阳为此愁眉紧锁,忧虑道:“师父,若按旧理论撰写,恐误导后人;若修改理论,又担心违背墨家传承,这该如何是好?”

陈砚却笑着摇头,从容答道:“墨家传承的精髓在于‘变通’,而非墨守成规。你看,我们之前改良的地脉预警装置,正是根据西域地脉特点调整了感应频率,才使监测范围扩大了五十里。这正是‘因地制宜’的体现,理应录入典籍,让后人明白,机关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

在陈砚的悉心指导下,技术组对理论基础进行了全面梳理,成功将“地脉感应频率调整公式”收录于典籍之中,并附上了西域各地区的地脉参数表,以供后人参考。

类似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文书组在统计驿道效益时,发现墨家设计的“防风驿站”不仅能够有效抵御风沙侵袭,还能显着降低商队的住宿成本,因此将“驿站建设与商旅成本的关联模型”纳入民生篇。

陈砚则在“基建规划篇”中,提出了“先勘察民生需求,再设计工程方案”的先进理念,并以楼兰学堂的选址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便利性、实用性与舒适性之间取得平衡。

在编撰过程中,长安的刘病已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他凭借在西域所学,整理了长安周边的基建数据,并将汉武帝推广西域基建模式的诏书副本寄来,使得《墨家基建录》不仅涵盖了西域的实践经验,还能与中原的基建模式相互印证。

丙吉在信中写道:“皇曾孙常言,若非在西域领悟‘以民为本’的基建理念,他也难以在朝堂上提出关中灌溉渠的改良方案。这部典籍,必将成为连接汉与西域的又一座桥梁。”

三个月的期限临近,《墨家基建录》初稿终于顺利完成。全书分为“理论篇”、“实践篇”和“民生篇”三卷,共计五十余万字,收录了二十三条机关术原理、一百余个基建案例、八十余张数据图表,甚至附带了机关部件的制作图纸及安装步骤。

陈砚将初稿递交给墨阳及都护府官员传阅,众人翻阅后无不惊叹:“这部典籍,不仅是墨家机关术的传承,更是西域基建的百科全书!”

当陈砚将初稿录入系统时,脑海中再次响起提示音:【叮!宿主成功完成《墨家基建录》初稿编撰。系统检测到该典籍兼具理论性、实践性与传承性,超额达成任务要求!】【任务奖励发放:系统积分点、墨家机关“基建推演仪”图纸、《墨家基建录》官方刊印授权】【解锁新功能:系统知识库,可收录后世基建创新成果,持续完善《墨家基建录》】

陈砚紧握着刚获得的“基建推演仪”图纸,心中洋溢着期待——这台机关能够通过输入地形、气候、民生需求等参数,自动推演基建方案的可行性。

若能成功制成,必将大幅提升未来基建的效率。他将《墨家基建录》初稿递交给墨阳,郑重地说道:“接下来,我们要组织刊印,不仅要在西域各国广泛传播,还要送往长安,传递至中亚,让更多人受益于墨家机关术,领悟‘科技兴邦’的理念。”

墨阳接过初稿,目光坚定地点头回应:“师父请放心,我们定会让《墨家基建录》传遍丝绸之路,确保您的心血得以传承!”

夕阳透过书房的窗户,洒在厚重的《墨家基建录》初稿上,金色的光辉仿佛为这部典籍镀上了一层希望之光。

陈砚凝视着窗外正在建设的中亚驿道方向,深知这部典籍只是一个起点 —— 未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延伸和科技的持续创新,《墨家基建录》将不断得以完善,而“科技兴邦、以民为本”的理念,也将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丝绸之路的长久繁荣谱写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