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回顾:影子身份锁定为潜伏特务,疑似混入怀仁堂会议安保队伍。
陈宇带队布控,林悦比对安保名册发现漏洞,赵刚蹲守会场外围——老鹰的爪牙已近在咫尺。)
中南海怀仁堂的青砖地面泛着凉,远处鸽哨掠过天际,混着会场里沉稳的发言声,织成1954年盛夏的紧张气场。
廊柱下的安保人员笔挺站立,蓝布制服的袖口绷得紧实,腰间的警棍随着呼吸微微起伏。
陈宇站在会场后侧,指尖摩挲着腰间的手枪,枪托抵肩距离恰好10厘米。
他目光扫过全场,视线在每一个安保人员身上停留不超过两秒——林悦昨晚熬夜圈出的名册漏洞,像根刺扎在他心里。
“陈部长,都按您的要求布控好了。”老张凑过来,北京话压得极低。
“东西南北四个门都有咱们的人,连厕所门口都安排了联防队员,苍蝇都飞不出去。”
他手心攥出冷汗,1949年接管北平的记忆突然涌上,那会儿抓特务也是这样提心吊胆。
陈宇点头,眉头拧成疙瘩:“别大意,影子能躲过之前的排查,肯定有两把刷子。”
他话音刚落,就见林悦从后排快步走来,手里攥着一张纸条,脚步轻得几乎没声音。
“名册上少了个人。”林悦的声音带着急促,指尖按在纸条上。
“原定负责主席台左侧安保的小李,今早突发急性阑尾炎住院。”
“替换他的是个叫李某的临时人员,档案只填了‘退伍军人’,没具体部队番号。”
施尔昌立刻攥紧警棍,指节捏得发白:“俺去查查这姓李的!”
说着就要往后台冲,胳膊肘都带起了风。
“等等。”陈宇抬手拦住他,眼睛猛地一眯,看向主席台左侧。
那个穿安保制服的身影,脚尖外撇角度太大,不像正规退伍军人。
倒像常年练过格斗的,站姿里藏着一股子狠劲。
那人背对着会场,双手背在身后,看似标准的安保姿势。
却时不时偷瞄主席台的方向,嗓子发干咽了口唾沫,神色不对劲。
陈宇还注意到,他的袖口比别人短了一截,露出的手腕上有一道细疤。
“会议休息时间快到了。”林悦低头看了眼怀表,语气紧迫。
“还有三分钟,他大概率会趁休息时动手。”
她从包里掏出钢笔,飞快地在纸条上写着,笔尖划过纸页沙沙响。
“我已经让联防队员守住出口,只要他有动作,立刻关门。”
林悦把纸条塞给陈宇,指尖不经意间蹭到他的手背,又飞快收回。
陈宇的指尖顿了顿,没多说,转头对赵刚使了个眼色。
天津汉子立刻心领神会,悄无声息地绕到会场另一侧。
双手抱在胸前,看似随意地踢着地面,实则眼神死死盯着李某。
那股子警惕劲儿,跟他在天津港抓特务时一模一样。
“现在休会十分钟。”主持人的声音落下,会场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代表们起身活动,茶杯碰撞声、低声交谈声混在一起。
李某果然动了,他缓缓转过身,脸上挂着僵硬的微笑,一步步朝主席台走去。
“您这站位有点偏啊。”老张迎上去,北京话带着试探。
“主席台这边不让随便靠近,我带您去休息室喝水?”
他故意挡在李某身前,手悄悄按在了腰间的警棍上。
李某眼神闪烁,嘴角扯了扯:“奉命过来检查设备,怕一会儿会议出岔子。”
他说话时底气不足,手心的汗顺着指缝往下滴,打湿了裤腿。
脚步也有些发虚,不像真有公务在身的样子。
老张正要再问,就见陈宇突然上前一步,动作快得没看清。
左手抓住李某的手腕,力道控制得刚好,既不会伤到人,又让对方无法挣脱。
右手同时按住他的腰间,触感坚硬——是匕首的轮廓。
“别动!”陈宇的声音低沉有力,下颌线绷得紧紧的。
“公安执行公务,老实配合!”
他指尖按压的位置精准卡在李某的穴位上,疼得对方龇牙咧嘴。
李某猛地挣扎,试图抽出腰间的匕首,可陈宇的手攥得他手腕生疼。
施尔昌立刻冲过来,膝盖顶住李某的后腰,警棍抵在他的脖颈处。
力度控制得恰到好处,既压制住对方,又没造成伤害。
“抓起来了!”周围的联防队员立刻围拢过来,形成一道人墙。
会场里的骚动瞬间平息,代表们纷纷侧目,脸上满是惊讶。
李某被按在青砖地面上,挣扎间从口袋里掉出一个小瓷瓶。
“啪”地一声,瓷瓶摔碎在地上,白色粉末撒了一地。
带着淡淡的苦杏仁味,飘在空气里让人鼻子发酸。
林悦脸色一变,立刻喊道:“大家别靠近!是氰化钾,有毒!”
她快步上前,用纸片小心翼翼地盖住粉末,生怕粉末飞扬,伤到周围的人,动作比破译密信时还要谨慎。
联防队员们立刻往后退了两步,把围观的代表护在身后。
施尔昌掏出手铐,“咔嚓”一声铐住李某的手腕,“你小子胆儿真肥,敢在怀仁堂搞事!”
他的吼声震得人耳朵发颤,延边联防时的狠劲全上来了。
李某趴在地上,脸贴着凉凉的青砖,呼吸急促:“我不是老鹰……”
“我只是老鹰的下属,影子就是我!”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却依旧咬牙硬撑,不肯多说。
赵刚蹲下来,掏出一张纸条拍在李某脸上,天津话带着嘲讽:“介老小子还挺嘴硬。”
“你说你是退伍军人?俺查过了,你说的部队1945年就裁撤了!”
“骗谁呢?赶紧把老鹰的事儿交代清楚,不然有你好受的!”
李某看着纸条,脸色瞬间惨白,嘴唇哆嗦着:“你们抓了我也没用……”
“老鹰已经布好了局!他的真实身份是原军统北平站站长!”
“现在伪装成民主人士,就住在城里的民主人士驻地!”
陈宇的指尖摩挲着摔碎的瓷瓶碎片,突然触到碎片边缘的刻痕。
瞬间闪回——1947年北平抓捕军统特务时,也曾缴获过同款带刻痕的瓷瓶。
当时的北平站站长吴天雄,就喜欢用这种瓶子装毒药。
“老张,立刻带两个人,对接民主人士驻地的保卫科。”陈宇的声音果断。
“先不要打草惊蛇,暗中排查姓吴的民主人士。”
老张应声:“得嘞!俺这就去,保证把姓吴的查得明明白白!”
说着转身就走,腰间的警棍随着脚步摆动,动作麻利得很。
赵刚拎起李某,警棍抵在他身后:“走,跟俺回公安部好好聊聊。”
“你知道的可不止这些吧?别耍花样,俺们有的是办法治你!”
林悦低头飞快地记录线索,钢笔划纸的声音沙沙作响。
“原军统北平站站长,1949年北平解放后就销声匿迹了。”
她抬头看向陈宇,眼神里带着默契:“我现在就去调民主人士的名册。”
“我跟你一起。”陈宇点头,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答应她的请求。
“施尔昌,你留在会场,协助安保人员继续维持秩序。”
施尔昌挺直腰板:“放心吧陈部长!有俺在,绝对不会再出任何岔子!”
半小时后,公安部临时办公室里,林悦已经翻出了民主人士驻地的名册。
指尖划过纸页,停在一个名字上:“找到了,吴景鸿,历史学家,上个月刚从南方过来。”
“他的履历里写着‘1949年赴香港讲学’,正是吴天雄销声匿迹的时间。”
陈宇凑过去看了眼照片,眉头拧得更紧:“就是他,眼神和当年一模一样。”
“赵刚,你带两个人去驻地外围排查,摸清他的活动规律。”
赵刚立刻站起身:“没问题!俺这就去,保证把情况摸透!”
此时,赵刚带着两个联防队员已经到了民主人士驻地外围。
驻地门口的老槐树底下,几个大爷正摇着蒲扇聊天,扇出阵阵凉风。
闻到赵刚身上的汗味,其中一个大爷凑过来:“小伙子,你是来找人的?”
“大爷,俺们是公安,想问问这院里姓吴的教授。”赵刚递过去一支烟,天津话变得亲切。
“他平时都啥时候出门啊?有没有啥不对劲的地方?”
大爷接过烟,点上吸了一口,慢悠悠地开口。
“姓吴的?你说吴景鸿啊!”他咂了咂嘴,语气带着疑惑。
“这教授有点邪乎,天天关在屋里写东西,深居简出的。”
“总在半夜三更出去,回来的时候身上还带着土味,不像是去散步的。”
另一个大妈也凑过来,声音压得很低:“可不是嘛!前几天俺给院里送菜。”
“看见他窗户缝里塞着一张纸,上面画着乱七八糟的道道。”
“俺当时还跟老伴说,这教授怕是有点问题,不像正经做学问的。”
赵刚心里一喜,连忙掏出笔记本记录:“谢谢大爷大妈,你们提供的线索太重要了!”
他转头对身边的队员说:“你立刻回公安部汇报,我在这儿盯着。”
队员应声而去,赵刚躲在老槐树后面,目光紧紧盯着驻地大门。
夕阳西下,胡同里的煤烟味呛鼻,远处传来鸽哨声。
赵刚攥紧警棍,指节捏得发白,注意到胡同口的阴影里。
有两个穿黑鞋的人站在那儿,鞋底沾着和厂房外一样的黄土。
没过多久,驻地大门吱呀一声开了,吴景鸿穿着一身灰色长衫走了出来。
手里拎着一个黑色皮包,左右看了看,确定没人注意后,快步朝西边胡同走去。
赵刚立刻跟了上去,脚步放轻,保持着10米左右的距离。
胡同里的青砖地面坑坑洼洼,吴景鸿走得很快,长衫的下摆被风吹得摆动。
他走路的姿势和李某很像,脚尖外撇,转弯时习惯性地回头张望。
警惕性极高,跟军统特务的做派一模一样。
走到废弃厂房门口,吴景鸿推开门走了进去,厂房里传来轻微的金属碰撞声。
赵刚悄悄靠近,趴在窗户上往里看,只见吴景鸿正从皮包里掏出一张纸。
递给一个黑影,嘴里低声说着什么,神色很是谨慎。
“好家伙,果然在交接密信!”赵刚心里嘀咕,正要掏出联络本发信号。
突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他猛地回头,就见两个穿便衣的人站在身后。
手里拿着短棍,眼神凶狠,正是刚才胡同口阴影里的人。
“你跟着俺们老板干啥?”其中一个人恶狠狠地说,北京话里带着痞气。
赵刚立刻攥紧警棍,身体微微前倾:“俺是公安,执行公务!你们是什么人?”
他的天津话加重,声音洪亮,想吸引附近联防队员的注意。
就在双方僵持的时候,吴景鸿走了出来,看到赵刚,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早就知道你们会盯上我,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他抬手示意那两个便衣动手:“把他抓起来,别让他坏了大事!”
两个便衣立刻扑了上来,赵刚侧身躲开,警棍横扫出去。
精准击中其中一人的膝盖,那人“哎哟”一声跪倒在地,疼得直咧嘴。
另一人趁机扑过来,赵刚反手抓住他的手腕,用力一拧。
只听“咔嚓”一声,对方的胳膊脱臼了,疼得嗷嗷直叫。
“就这点本事,还敢出来当特务?”赵刚冷笑一声,正想捆人。
突然感觉后颈一麻,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吴景鸿手里拿着一根铁棍,看着地上的赵刚,想起当年自己的战友也是这身手,心里掠过一丝复杂。
“若不是1946年的冤屈,我也不会走到这步。”他低声呢喃。
黑影从厂房里走出来,低声说:“老板,密信已经交接好了。”
“现在怎么办?这个公安怎么办?”
吴景鸿收起铁棍,眼神恢复阴鸷:“把他绑起来,藏在厂房里。”
“陈宇他们很快就会找来,我们得赶紧走。”
他拎起皮包,脚步匆匆:“去石家庄和金雕的旧部汇合。”
“林建军的老部下,总得发挥点作用。”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赵刚虽然晕了过去。
但最后那句“林建军的老部下”还是飘进了耳朵里。
这个吴景鸿,竟然和林悦的父亲有关系,还牵扯到了金雕的案子!
历史档案:1954年,民主人士驻地的安保工作由公安部门和联防队员共同负责,实行“内外双重布控”,既保障民主人士的安全,也防范特务混入。
当时的特务潜伏常用“身份伪装”手段,利用民主人士、学者等身份作掩护,避开排查。
氰化钾是特务常用的自杀式毒药,因毒性强、易携带,在肃反期间多次被查获。
【查明线索】
1. 李某伪装安保人员→被陈宇当场抓捕→招认“影子”身份【线索查明】
2. 影子交代老鹰身份→原军统北平站站长→伪装成民主人士【线索查明】
3. 赵刚排查驻地→群众提供吴景鸿异常线索→跟踪至废弃厂房【线索查明】
【待查线索】
1. 吴景鸿=原军统北平站站长吴天雄→与1947年旧案关联【待侦查】
2. 吴景鸿是林建军老部下→1946年被开除军籍【待侦查】
3. 吴景鸿与金雕旧部有联系→目标石家庄【待侦查】
(下章预告:赵刚被绑在废弃厂房,身上被装了简易炸弹,倒计时3小时。
陈宇和林悦根据赵刚留下的暗号找到厂房,却发现吴景鸿已经逃走,只留下一张写着“林建军欠我的,要让他女儿来还”的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