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话还在耳边回荡,老夫子站在走廊风口,风把衣角掀了一下。他没回答那个问题,只是转身走了。
可他知道,争论不会真的结束。
真正要赢的,不是一场辩论,而是让规则变成习惯。
第二天上午九点,政府大楼三楼会议室。
长桌擦得发亮,几份文件整齐摆放。最上面那份标题是《脑机接口行业规范(建议推广版)》。
老夫子坐在靠门的位置,手里没拿包,也没带笔。他只带了手机。
金手指已经启动。
会议开始前五分钟,技术部主管发来消息:“模型已接入,随时可调。”
他回了个“好”字。
门推开,政府官员走进来。年纪五十出头,穿着深色西装,手里拎着一个旧皮夹。他坐下后第一件事,是把眼镜从鼻梁上推上去,然后翻开文件。
一页页看过去。
会议室很安静。
十分钟过去,他合上文件,抬头说:“这个规范,你们是怎么定出来的?”
老夫子开口:“基于五百人实测数据,加上伦理、安全、数据三项核心原则。”
“听起来像你们公司自己的标准。”
“一开始是。”老夫子点头,“但现在已经有十七家企业参与修订,包括三家竞争对手。”
官员挑眉。
“他们为什么愿意改?”
“因为我们的测试结果公开了。”老夫子说,“谁都能查。谁用了假数据,系统会自动标红。”
官员沉默片刻,又问:“如果推广到全国,执行不到位怎么办?罚企业?还是罚我们?”
这话一出,旁边几位行业代表都微微坐直了身子。
老夫子没急着答。他打开手机,连上远程系统。
投影亮起。
屏幕上出现一个动态模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接入规范后的合规率变化曲线。红色代表高风险,绿色代表达标。
“这是模拟推演。”他说,“八十三家企业样本,覆盖六种技术路线。结果显示,83%可在三个月内完成改造。”
图表跳转。
第二张图显示国际对比。欧盟GdpR、美国FdA数字健康指南、日本AI伦理纲要,全都列了出来。每一条规范都有对应条款标注。
“所有内容,都做了跨境兼容处理。”
第三张图弹出机制设计:第三方审计机构轮换制、违规企业黑名单公示、用户一键举报通道。
“责任不落在政府头上。”老夫子看着对方,“也不全压给企业。我们建了一个共管平台,谁都能监督。”
会议室里有人低声说了句:“这比我们内部流程还细。”
官员盯着屏幕看了很久,终于点头。
“这个东西……”他顿了顿,“我们可以考虑在三个试点城市先推。”
话音落下,空气好像松了一截。
老夫子没笑,也没鼓掌。他只是把手机收了起来。
这时,坐在右侧的一位行业代表站起来,走到签约台前,签下名字。
第二个跟着起身。
第三个没说话,直接走过去签字。
不到十分钟,十二位代表中有十一位签了名。剩下那位看了看四周,也站了起来。
老夫子起身,挨个握手。
“谢谢支持。”他说,“这是行业的共同进步。”
每握一次手,金手指就在后台更新一次数据。
支持率从83%升到87%,再跳到91%。
最后一人签完,手机震动。
【当前支持率:94.6%】
【若获政府正式发文背书,预计可达95%以上】
他看了一眼,把信息锁进备忘录。
官员这时站起身,朝他走来。
“你们做得很扎实。”他说,“但我还有一个问题。”
“您说。”
“以后新企业进来,技术路线完全不同,这套规范还能管吗?”
老夫子想了想。
“您还记得自行车道吗?”
“什么意思?”
“二十年前,汽车少,马路宽,没人想着给自行车划道。后来电动车多了,事故频发,才补划。”
“所以呢?”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提前划好车道。”老夫子说,“不管你是骑车的、开车的,还是开飞行器的,只要上路,就得守规则。”
官员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笑了。
“行。”他说,“我回去就写报告。”
会议结束。
人们陆续起身收拾东西。
老夫子站在原地,看着窗外。楼下停车场,一辆黑色轿车正缓缓启动。
他拿出手机,准备给技术部发消息。
刚解锁屏幕,门又被推开。
一个人影闪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等一下!”那人喊住正要离开的官员,“这份补充材料您还没看!”
老夫子回头。
来人三十多岁,穿灰色夹克,额头冒汗。他把文件递过去,手指有点抖。
“这是我们刚整理的海外案例。”他说,“德国一家公司用类似设备,导致用户出现记忆混乱,已经被禁用了。”
会议室一下子安静了。
官员接过文件,翻开第一页。
老夫子站在原地没动。
金手指已经开始扫描文档内容。
三秒后,界面上跳出一行字:
【来源期刊:《神经工程前沿》】
【样本量:6人】
【未通过同行评审】
【作者 affiliation:非注册研究机构】
他看完,嘴角轻轻动了一下。
“你说的那个案例。”他开口,“他们用的是侵入式电极,直接植入大脑皮层。”
那人一愣。
“我们的是非侵入式,只采集表层信号。”老夫子走近一步,“而且每天最多用两小时,能随时断开。”
“可万一……”
“没有万一。”老夫子打断,“我们有五百人的数据,三年跟踪记录,零严重不良反应。”
“但这不代表绝对安全!”
“科学里没有绝对。”老夫子说,“只有相对可靠。你拿六个未经验证的数据,来否定五百个经过双盲测试的结果?”
那人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老夫子不再看他,转向官员。
“如果您担心风险,我们可以加一条:所有使用设备的企业,必须购买第三方责任险。”
官员点点头,把文件放在一边。
“我会参考。”他说。
那人还想说什么,被旁边的助理拉了一下袖子。两人一起退了出去。
门关上。
老夫子呼出一口气。
他知道,这种人不会少。
每次往前走一步,就会有人拿着放大镜找漏洞。
但这次不一样了。
规则已经立起来。
不是靠吵架赢来的,也不是靠热度炒出来的。
是一步一步,用数据、用设计、用诚意搭出来的。
他拿起外套,准备离开。
刚走到门口,手机又响了。
是技术部主管。
“刚才那段我们都录下来了。”消息写着,“要不要剪成短视频发出去?”
他低头看着屏幕,想了几秒。
回了个标题。
《不会算数的人,别教别人做实验》。
发送成功。
他把手机放回口袋,抬脚迈出会议室。
走廊灯光白亮,照在地板上反着光。
他走了几步,听见身后有人叫他。
回头一看,是刚才签字的一位代表。
那人小跑过来,手里捏着一张纸。
“老夫子!”他喘着气,“我们公司下周要上线新产品,能不能按这个规范做个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