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四十九章 黄布条

“进来说。”陈小乐坐回椅子上,脸上的疲惫瞬间收起,眼神变得锐利。

侯三像道影子似的滑进门,反手将门掩上,声音压得极低:“大人,王老蔫今天晌午过后,又去了西头那口老井边,这回没打水,也没歇脚,就是围着井台转了两圈,系了根黄布条在辘轳把手上,系的是个活扣,系完就走了跟没事人一样。”

“黄布条……活扣……”陈小乐手指轻轻敲着桌面,重复着这两个词。红布条是第一次,那是接头信号。这次换了颜色,还是活扣,意味着情况有变,或者有新的指令。“有人去动那布条吗?”

“有。”侯三脸上露出一丝讥诮,“是个生面孔的货郎,挑着担子,假装在井边歇脚,顺手就把布条解下来揣怀里了。咱们的人没惊动他,一路跟着,看他进了城东的‘刘记杂货铺’后门。”

“刘记杂货铺……”陈小乐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查过底细吗?”

“查了,表面上是朔州本地一个姓刘的商人开的,平时做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的买卖,不显山不露水。但暗地里,跟南边几个州郡的商队来往密切,尤其是……跟周家有点拐弯抹角关系的商队。”

“果然还是周家的狗。”陈小乐冷笑一声,“布条换了颜色,是等不及了?还是有了新花样?”他沉吟片刻,“那个货郎呢?”

“还在铺子里没出来,咱们的人把铺子前后门都盯死了。”

“先别动他,也别动杂货铺。”陈小乐下令,“王老蔫那边也继续盯着,看他接下来还有什么动作。我要看看,他们这出戏,到底想怎么唱。”

“明白。”侯三点头,随即又补充道,“还有一事,咱们派去南边散播周家‘故事’的兄弟传回消息,说在沧州一带,听到些风声,好像……好像七皇子那边的人,也在暗中推波助澜,帮着扩散咱们编的那些段子。”

陈小乐眉毛一挑,这倒有点意思。七皇子李睿,这是想借他这把刀,去砍周家的势力?还是单纯觉得这事儿有趣,顺手添把柴火?

“知道了,告诉兄弟们,小心点,别被七皇子的人当枪使了,但也别起冲突,他们愿意帮咱们宣传,咱们乐见其成。”

侯三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书房里再次安静下来,陈小乐走到北墙前,那里挂着一幅粗略的朔州及周边形势图。他的目光在代表朔州城的标记上停留片刻,然后滑向南方,掠过山川河流,最终落在遥远的京城位置。

周家的舆论软刀子已经挥了过来,潜伏的暗桩也开始活动。七皇子态度暧昧,北疆行营的刘震还在观望。内部,《治理总章》和《民事五条》的试行磕磕绊绊……

“还真是四面漏风啊。”他自嘲地笑了笑。压力像无形的网,从四面八方收紧。但他心里反而有种奇异的平静,仿佛这一切早就在预料之中。

第二天,陈小乐把精力放在了内部整顿上。他亲自去了趟朔州府衙,没惊动太多人,就在柳轻尘和赵顺的陪同下,翻看了这几天试行《官吏考成法》的记录。

果然,问题不少。几个老吏交上来的“本月要务”,写得天花乱坠,什么“夙夜在公,勤勉王事”,什么“宣教化,抚黎民”,全是虚头巴脑的套话,真要去核验,根本无从下手。

“看看这个,”陈小乐指着其中一份,对柳轻尘和赵顺说,“‘宣教化’,他怎么宣的?去了几个村?跟多少百姓讲过咱们的新规矩?百姓听懂了没?有没有人提出疑问?他是怎么解答的?一条实实在在的都看不到。”

柳轻尘脸色有些难看,这是他负责的领域,出现这种问题,他脸上无光。“是学生疏忽,考核条款还是太过宽泛,让这些猾吏钻了空子。”

“不全是你的问题。”陈小乐摆摆手,“千年的积弊,想靠一纸文书就扭转过来,不现实。关键是要让他们知道,糊弄不了。”

他拿起笔,在其中一份记录上批注:“‘宣教化’一项,需提供具体村落名称、宣讲日期、百姓反馈记录(至少五户),无则视为未完成。”

写完后,他对赵顺说:“把这些打回去,让他们重报。告诉他们,下次再交这种玩意上来,本月考评定为‘下下’,工分扣半,连续两次‘下下’,直接滚蛋,去城外垦荒队报到。”

赵顺精神一振:“是!大人!就得这么办!不然这帮老油子还以为咱们跟他们闹着玩呢!”

处理完府衙的事,陈小乐又去了一趟城外的军工司。石头正带着人围着那门“大将军一号”忙活,不是在试炮,而是在用尺子量,用炭笔在木板上写写画画。

“先生!”石头见到他,兴奋地跑过来,“俺正想找您呢!您看,俺们琢磨着,能不能把这炮架子改成带轮子的?这样拉着走就方便多了!就是这轮子得特别结实,不然扛不住后坐力……”

陈小乐看着木板上那些歪歪扭扭却充满想象力的草图,心里那点因政务带来的烦闷消散了不少,还是跟这些埋头实干的人待在一起舒服。

“想法不错,可以试试,轮轴要用最好的硬木,铁箍包牢。”他鼓励道,“不过眼下最要紧的,是先弄出几门能稳定打响的炮,把炮营给我拉起来。熊猛那边人都选好了,就等着你们的家伙事了。”

“您放心!”石头拍着胸脯,“再给俺十天,不,七天!保证再弄出两门‘大将军’来!到时候让熊教头可劲儿挑!”

从军工司回来,已是傍晚。刚进判官衙署,侯三就又像幽灵一样出现了。

“大人,王老蔫有动作了。他傍晚收摊后没直接回家,绕道去了南城集市,在一个卖炊饼的摊子前,跟摊主说了几句话,买了个炊饼。”

“说了什么?”陈小乐立刻问。

“离得远,听不清。但咱们的人看得清楚,他付钱的时候,手指在铜钱上敲了三下。那个卖炊饼的,也是个生面孔,来了不到半个月。”

敲了三下……陈小乐眼神一凝。这肯定又是某种暗号。

“那个卖炊饼的,查了吗?”

“查了,说是从南边逃难来的,孤身一人,平时不爱说话,生意也一般。”

“把他和王老蔫,还有那个刘记杂货铺,都给我盯死了。他们之间肯定还有联系。”陈小乐感觉一张无形的网正在朔州城里悄悄编织,而王老蔫就是网上一个开始活动的节点。

“哦,还有,”侯三补充道,“咱们派去盯着吴亮那边的人回报,北疆行营的三千兵马,还在原地没动,但营地里这两天多了些生面孔,看着不像是当兵的,倒像是……江湖人。”

江湖人?陈小乐眉头微蹙,刘震想干什么?明的不行,想来暗的?还是周家又通过别的渠道塞了人进来?

“知道了。让咱们的人机灵点,特别是匠作营和军工司那边,守卫再加强一倍。告诉熊猛,他的炮营晚上也给我派人在外围警戒。”

“是!”

侯三离开后,陈小乐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渐沉下来的夜色。朔州城华灯初上,因为新政和工分制的推行,街面上比以往热闹了不少,透着一股畸形的活力。

黄布条,活扣,敲三下铜钱,江湖人……各种线索在脑海里盘旋。

他轻轻呼出一口气,白雾在冰冷的玻璃上氤开。

“山雨欲来啊……”他低声自语,嘴角却勾起一丝近乎冷酷的弧度,“也好,该来的,总会来。正好借这个机会,把藏在阴沟里的老鼠,都清理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