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杂草小丫头生存指南 > 第148章 中原的风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车轮滚滚,向南,再向南。渡过浊浪滔滔的黄河,便真正踏入了“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视野骤然变得无比开阔,沃野千里,一望无际。时值春末夏初,冬小麦已抽出了青绿的穗子,在微风中泛起层层碧浪,与远处隐约可见的、如同青色屏风般的秦岭山脉交相辉映,雄浑而又生机勃勃的壮阔就这样展开在眼前,而这里的生机竟与冀北截然不同。

数日的行程后,他们踏入了传说中“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的古都,虽历经岁月沧桑,王朝更迭,这座曾经的天下中心,作为西北通衢重镇,依旧保持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恢弘气度。云妮儿决定在此多停留几日,不仅仅是为了休整,更是想让自己,亲身感受一下这偌大古都沉淀下来的风韵。

他们找了一家靠近西市的客栈住下,安顿妥当后期,便迫不及待地投身于市井烟火之中。这里胡商云集,人流如织,好不热闹。卷发深目的西域胡人开设的香料铺子,散发着一阵阵奇妙的香气;来自波斯的商人摊位上,摆放着流光溢彩的玻璃器皿、织工繁复的地毯和镶嵌着宝石的匕首;还有卖着各种稀奇古怪吃食的摊贩,比如烤得滋滋冒油的胡饼、淋着蜂蜜和干果的酸奶酪“醍醐”。

卓娜更是觉得掉进了万花筒,眼花缭乱,看什么都觉得新奇,对在街角吹糖人的老匠人着了迷。那老匠人手指异常灵巧,只见他舀起一勺熬得金黄的糖稀,在手中揉捏拉扯,时而用嘴吹气,时而用细棍点缀,不过片刻功夫,一个活灵活现、手持金箍棒的孙悟空便在他手中诞生了,引得围观的孩童们阵阵惊呼,云妮儿见卓娜看得目不转睛,便给她买了一个小巧可爱的兔子糖人。卓娜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看着那晶莹剔透、仿佛下一刻就要蹦跳起来的糖兔子,半天都舍不得下口,只是用指尖轻轻触碰,满是雀跃与欢喜。

在街市,云妮儿听闻了一种名为“羊肉泡馍”的吃食,乃是此地最具代表性、也最考验食客耐心的美食,她带着卓娜,几经打听,寻到了一家藏在深巷里的老字号。店面不大,木质桌椅被岁月磨得油光发亮,但店内座无虚席,人声鼎沸,弥漫着一股浓郁到化不开的羊肉香气,混合着烤制面食的麦香,一阵阵引得馋虫直往外冒。

跑堂的伙计肩膀上搭着白毛巾,手脚麻利地穿梭在各桌之间,嗓门洪亮地招呼着,见到云妮儿她们,便热情地将她们引到一张靠墙的小桌旁坐下。很快,伙计端上来比脸还大的粗瓷海碗,碗里是滚烫的、色泽奶白浓郁的羊肉汤,散发着诱人的热气,旁边还配着两个硬邦邦、黄澄澄、形似头盔的“白馍”。

“客官,您二位得自己动手,把这馍掰碎了,越小越好,黄豆粒大小最是地道!”伙计熟稔地交代着,又指了指桌上的小碟,“这是糖蒜,那是辣酱,等馍掰好了,叫我一声就成!”

掰馍?云妮儿看着那两个结实得几乎能当砖头用的白馍,有些愕然,但还是依言而行。她拿起一个馍,入手沉甸甸的,表皮烤得焦脆,内里却极为坚实。她试着用力去掰,那馍却异常顽强,费了好大劲才掰下一小块,边缘参差不齐,远达不到伙计所说的“黄豆粒”标准,卓娜也学着她的样子,双手捧着另一个馍,小脸憋得通红,用力掰扯着,那认真的模样,引得邻桌几位本地老汉笑出了声。

“姑娘,第一次吃泡馍吧?”一位面容和蔼的老者笑道,“甭急,这掰馍啊,是个功夫,也是个心境。急不得,慢工出细活。你看,要这样,掐着这儿,一点点地、耐心地掰……”老者一边说,一边示范着。

云妮儿谢过老者,静下心来,学着样子,用指尖一点点地掐着馍。这过程确实急不得,需要十足的耐心。随着指尖的动作,坚硬的白吉馍被分解成无数细小的碎块,仿佛是一种独特的仪式,渐渐地,他们的海碗里都堆起了小山般的的馍粒。虽然远不如本地人掰得均匀精致,但这个过程,却也新奇有趣。

掰好了馍,云妮儿招呼伙计。伙计过来看了一眼,笑道:“成,差不多了!”便端起两个海碗,风风火火地转回后厨。不过片刻,碗又被端了回来。只见碗中已然大变样,原先的馍粒吸饱了滚烫的羊肉原汤,变得饱满而绵软,却又奇迹般地保持着一定的韧劲。汤汁似乎比之前更加浓稠,上面覆盖着切成薄片的、炖得酥烂入味的羊肉,还有晶莹的粉丝、金黄的黄花菜、黑色的木耳等配料,热气腾腾,香气比之前更加诱人。

伙计又送上来一小碟切得细碎的、碧绿的香菜末。“客官请慢用!”

云妮儿学着周围食客的样子,先舀了一勺辣酱放入自己碗中,又夹了一瓣晶莹剔透的糖蒜,她小心地舀起一勺包含馍粒、羊肉、粉丝和汤汁的泡馍,吹了吹气,送入口中。

刹那间,丰富的口感与滋味在口腔中完美绽放。吸饱汤汁的馍粒绵软而有嚼劲,释放出浓郁的麦香;羊肉酥烂鲜美,入口即化;粉丝滑溜,黄花菜和木耳提供了爽脆的口感层次。那汤更是精华所在,羊肉的醇厚、骨髓的香浓、以及各种配料的味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鲜美得难以形容。辣酱的加入,带来一丝恰到好处的辛香,刺激着味蕾,而咬一口糖蒜,云妮儿觉得像被人拍了脑门儿,在香浓的肉香间被叫醒了一般,酸酸甜甜,口感爽脆,清新又爽口。这一口口仿佛将关中的质朴民风都一同吃进了肚里,安心又扎实。

然而和晋北的羊汤口感完全不同,云妮儿想着也不能白来一趟,于是趁着伙计添汤的间隙,向他请教其中奥妙。伙计也是个健谈的,一边忙活一边说:“姑娘,咱这泡馍,讲究可多了。先说这汤,必须是羊骨头和老母鸡吊的高汤,文火慢炖十几个时辰,汤色才能这么白,味道才能这么厚。再说这馍,用的是死面,要的就是个筋道,掰碎了泡在汤里不散不烂,还能吸足味道。羊肉要选肥瘦相间的羔羊肉,炖到火候,入口即化。最后就是这吃法,自己掰馍,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图的就是个自在,也是个耐心。”

出了门,已是华灯初上,夜晚的灯火勾勒出飞檐斗角的轮廓,与白日的雄浑相比,更添了几分朦胧。那家老字号仍是人声鼎沸,云妮儿的行囊感觉又重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