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四十六章 农夫与土地

网络上的暗箭与即将到来的“科学论坛”,如同悬在头顶的阴云。但林晓深知,此刻沉溺于舆论的攻防,恰恰落入了霍华德的圈套。对方的优势在于资本与话语权,而“山海”的根基,在于土地,在于那些与食材一同呼吸生长的人。

他决定,必须让团队,尤其是那些内心动摇的联盟成员,重新回到一切的起点。

“我们进山,不是去谈判,也不是去考察。”林晓在出发前,对集结的几位核心成员说道,“我们是去学习,去感受。去看看我们盘中的食物,究竟从何而来,承载着什么。”

这一次,他没有带太多人,只带了孙炜、石磊,以及两位在“味之本”事件中摇摆最甚、但也最有潜力的年轻餐厅老板——经营时尚融合菜馆“盏悦”的李明,和主打精致本土菜的“禾福”主理人王珂。

他们的目的地,是更偏远的、位于两省交界处的深山。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却也因此保留了一片难得的净土。向导是安曼通过层层关系找到的一位老护林员,姓陈,沉默寡言,脸上刻满了风霜。

车辆在崎岖颠簸的山路上行驶了整整一天,最后一段路甚至需要弃车步行。李明和王珂早已没了都市里的精致,鞋裤沾满泥泞,气喘吁吁。唯有石磊,虽然体力不济,需要孙炜不时搀扶,但进入山林后,他那苍白的脸上反而泛起一丝奇异的红润,眼神也明亮了许多。这里复杂而纯粹的自然气息,对他而言,不是负担,而是一种滋养。

陈老汉带着他们,没有直接去任何一家农户,而是先爬上了一座视野开阔的山梁。

时值黄昏,夕阳将层叠的山峦染成温暖的橘红色,山谷里云雾缭绕,隐约可见零星分布的梯田和屋舍。空气中弥漫着植物、泥土和潮湿水汽混合的、生机勃勃的味道。

“看那里,”陈老汉用粗糙的手指着山下的一片缓坡,“老周家的那片林子,三代人守着,不放化肥,不打药,里面的香菇、木耳,长得慢,样子也不如外面卖的肥厚好看。但那个味儿,”他咂咂嘴,眼里有光,“是扎在土里的,实实在在的。”

他又指向另一片向阳的山地:“那儿的几棵老茶树,每年就出那么几十斤茶青,做成的茶叶,卖不上价。可喝过的人都说,有股子‘山韵’,是机器种不出来的。”

他没有讲任何大道理,只是如数家珍地指点着这片他守护了大半辈子的山林,每一处似乎都藏着故事。李明和王珂起初还有些不耐烦,渐渐也被这苍茫的景色和老汉朴素的言语所吸引,安静了下来。

石磊闭着眼,深深呼吸,仿佛要将这山野的魂魄都吸纳进去。他轻声对林晓说:“这里的味道……是‘活’的,每一种气味都在变化,在交谈,不像城市里那么……死板。”

第二天,陈老汉带着他们拜访了老周。一个同样沉默寡言、皮肤黝黑如铁的山民。他的“仓库”就是自家后山的林子。看到林晓一行人,他只是点了点头,便带着他们钻进潮湿荫蔽的林中。

采摘的过程缓慢而艰辛。需要小心翼翼地辨认,用手指感受菌盖的弹性,判断是否到了最佳采摘期。老周的动作轻柔而精准,仿佛不是在劳作,而是在与这些山林孕育的精灵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急不得。”老周难得地开口,声音沙哑,“时候不到,味就不足。时候过了,魂就散了。”

中午,他们就在老周家用简陋的灶台做饭。柴火噼啪作响,铁锅里是用刚采的香菇、山野菜和自家腌的腊肉一起炖煮,没有任何复杂的调料,只有盐。当锅盖掀开的刹那,那股浓郁、醇厚、带着山林间阳光与雨露气息的香味爆发出来,瞬间俘获了所有人的感官。

李明捧着那碗粗陶碗装着的炖菜,吃了一口,愣住了。这味道,远不如“味之本”调出的那般具有冲击性的“鲜”,却异常踏实、温暖。那香菇的香气是层层叠叠在口中铺开的,带着木质和泥土的底蕴,腊肉的咸香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不喧宾夺主,反而衬托出山野的清甜。

“这……这才是香菇该有的味道。”他喃喃道,对比之前自己店里为了追求效率而使用的、浸泡了各种增鲜剂的“精品香菇”,口感肥厚却滋味单一,简直天壤之别。

王珂更是吃得眼眶微红,他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吃到的饭菜,那种味道早已模糊在记忆里,此刻却被这碗简单的炖菜清晰地唤醒。

就在这时,原本晴朗的天空骤然阴沉,远处传来闷雷声。陈老汉脸色一变:“要下大雨了!得赶紧去把老周家晾在河滩那片坡上的茶青收回来!那点东西,是他家今年最主要的收入了!”

众人闻言,立刻放下碗筷。老周已经一言不发,抓起麻袋和蓑衣就冲了出去。林晓几人对视一眼,也毫不犹豫地跟上。

河滩距离老周家有一段距离。他们赶到时,豆大的雨点已经开始砸落。老周正拼命地将摊晾在竹席上的、嫩绿的茶青往麻袋里装。那是他和他老伴儿忙活了几个日夜才采摘下来的心血。

“快!帮忙!”林晓低喝一声,所有人都冲了上去,也顾不得找雨具,徒手将湿滑的茶青拢在一起,塞进麻袋。雨水瞬间淋透了每个人的衣服,山风一吹,冷得刺骨。泥泞沾满了裤腿,动作变得笨拙而艰难。

石磊的身体最弱,在风雨中有些摇晃,但他依旧咬着牙,用他那双曾经只用于辨别极致风味的手,小心翼翼地、尽可能多地将茶青捧起。这一刻,他感受到的不是味道,而是这些嫩叶所承载的、一个家庭微薄的希望,以及这片土地的重量。

李明和王珂更是拼尽了全力,他们从未经历过如此狼狈、如此“不经济”的时刻。但看着老周那焦急而专注的眼神,看着林晓、孙炜甚至石磊都在雨中默默坚持,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冲击着他们。这不再是生意,这是在与这片土地,以及依附于它的人们,共同呼吸,共担风雨。

当最后一点茶青被抢收进棚屋,所有人都成了落汤鸡,浑身泥水,精疲力尽。老周看着他们,嘴唇哆嗦着,这个沉默的汉子,最终只是深深地向他们鞠了一躬,什么也没说。

但这一躬,胜过千言万语。

回程的路上,气氛截然不同。李明和王珂沉默着,看着车窗外重新放晴、被雨水洗涤得格外清新的山野,眼神复杂。

“我以前……总觉得食材只是原材料,是成本。”李明忽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今天我才明白,每一片菌子,每一片茶叶,都连着一条命,连着一个家。我们用‘味之本’,是对这些东西……最大的不尊重。”

王珂重重地点了点头,他看着自己依旧沾着泥点的手:“味道……不是调出来的,是长出来的,是守出来的。林主厨,我明白了。回城里,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林晓看着他们,知道这次深入产区的旅程,目的已经达到。它重新连接了这些都市餐饮人与食物本源的情感,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山海”理念背后那份沉甸甸的分量。

然而,就在他们的车辆即将驶出山区,手机信号逐渐恢复时,安曼的紧急通讯接了进来,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罕见的惊慌:

“林晓!你们那边怎么样?石磊还好吗?”

“我们没事,刚出山。怎么了?”

“我们之前怀疑交流中心利用‘味觉风暴’数据模型的事,可能被对方察觉了。他们刚刚发布了一段经过恶意剪辑、混淆视听的所谓‘内部录音’,暗示石磊的精神状态极不稳定,其感官能力源于某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幻觉’,并暗示他与几起未解决的商业机密泄露案有关!现在舆论……炸锅了!”

林晓猛地看向身旁闭目养神的石磊。雨水和劳累让他看起来更加虚弱。

对方的反击,比预想的更卑劣,更致命。他们不再满足于质疑石磊的观点,而是要彻底将他这个人,污名化,乃至……“清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