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 第244章 账册玄机,蛛丝寻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4章 账册玄机,蛛丝寻迹

库房深处,沈砚秋在一张落满灰尘的木案后坐下,指尖无意识地轻叩着粗糙的桌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钱库官搬来的所谓“入库流水”和“物料凭据”,不过是几本页面泛黄、边角卷曲的旧册,墨迹多有晕染,显然是常年堆在角落无人问津的东西。

“大人,库房历年文书都在此处了。”钱库官垂手立在旁边,脸上那层浮油似的笑意未减,“只是年代久远,有些字迹怕是难以辨认,您要多费神了。”

沈砚秋没抬眼,只“嗯”了一声,随手拿起最上面一本。指尖翻动纸页,带起细微的尘埃,在从气窗透进的稀薄光柱中飞舞。他看得极慢,目光逐行扫过那些记录着某年某月、某地解送、某类军械数量的模糊字迹。钱库官起初还耐着性子等,见沈砚秋一副真要在此耗到地老天荒的架势,嘴角几不可察地撇了一下,悄悄往后挪了半步,靠在一排架子上,眼神放空,不知在想什么。

时间在库房阴冷的寂静中一点点流逝。只有纸页翻动的沙沙声,以及偶尔从库房深处传来的、不知是老鼠还是松脱零件滚落的细微动静。

沈砚秋的眉头渐渐蹙紧。这些流水账册看似杂乱无章,记录也粗疏,但他凭借在现代社会锻炼出的信息梳理能力,还是从中捕捉到了一些不协调之处。几批标注为“大同镇精铁”锻造的枪头,入库时间与另一批记录为“闽铁”的甲叶几乎重叠,而两地相距何止千里,运输时间根本对不上。更有些军械的“验收画押”处,墨色簇新,与周围陈旧的字迹和纸张颜色格格不入。

他放下流水册,又拿起那本蓝皮“验收记录”。这回,他看得更加仔细,指尖几乎要抚过每一个朱红色的“验讫合格”印鉴,以及下面那几个经办人的签名。突然,他的动作顿住了。

目光停留在记录着“天启五年冬,接收兵部武库司拨付红衣大炮十尊,铳管无裂,火门通畅,验讫合格”那一行。下面的经办人签名,是“刘横”。这个名字,他记得。是崔呈秀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表亲,靠着崔呈秀的关系在兵部挂了个闲职,专司一些无关紧要的文书用印。而在这本记录里,“刘横”的名字出现了不止一次,涉及的军械从火炮到刀枪,数量不小。

一个管闲事盖章的,何时有了验收军械的职权?又是什么时候,频繁出现在这辽东前线军备库的验收记录上?

沈砚秋的心缓缓沉下去。这不是简单的刁难,用劣质军备让他进退维谷。这是处心积虑的构陷!从他接手辽东军备调配的那一刻起,或许更早,从他踏入兵部开始,一张网就已经悄悄织开。这些带着“刘横”们“验讫合格”印记的劣质军械,一旦发放到边军手中,无论是因为质量低劣导致作战失利,还是他迫于压力拒绝发放而延误军机,最终都会被归咎于他这位“经办郎中”。而那一份份“合格”的记录,就成了洗脱真正责任人、将黑锅牢牢扣在他头上的“铁证”!

兵部尚书冯嘉会,还有那位看似“拉拢”他的崔呈秀……沈砚秋眼底掠过一丝冷意。他们不仅要他在辽东一事无成,还要他身败名裂,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他不动声色地继续翻看,将那些有“刘横”及其他几个可疑名字签押的记录,以及其中明显矛盾的物资、时间信息,一一默记于心。面上依旧平静无波,甚至带着几分文官查阅文书时特有的专注与……些许的不耐烦。

钱库官等了将近一个时辰,腿脚都有些发麻,见沈砚秋终于合上了最后一本册子,连忙又挤出笑容上前:“大人,可看完了?这些军备……”

沈砚秋站起身,掸了掸官袍上沾染的灰尘,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账目浩繁,一时难以理清。库房重地,本官也不便久留。”他目光扫过那些堆积如山的“废铁”,最后落在钱库官脸上,“这些军械,既是验收合格,便先封存于此。待本官回去细细核对了文书,再行定夺。”

钱库官愣了一下,他预想了沈砚秋可能会暴怒斥责,或是无奈接受,甚至低声下气求他通融,唯独没料到是这般轻描淡写的“封存”。他张了张嘴,想再抬出“尚书催逼”“延误军机”的话头。

沈砚秋却已转身朝库外走去,步伐不疾不徐,只留下一句:“库房事宜,有劳钱库官暂且费心。”

看着那袭青袍消失在库房大门投射进来的光晕里,钱库官脸上的笑容慢慢垮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疑虑和隐隐的不安。这沈侍郎,反应太过平静了,平静得让人心里发毛。他快步走到门口,望着沈砚秋远去的背影消失在院墙拐角,对着空荡荡的院子啐了一口,低声骂道:“装什么镇定!看你能硬撑到几时!”

沈砚秋走出军备总库的院子,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他微微眯起眼,深吸了一口外面清冷干燥的空气,将库房里那股腐朽沉闷的味道压了下去。

随行的老工匠和几名护卫默默跟在他身后。老工匠忍不住低声道:“大人,那些家伙什,根本就是……”

沈砚秋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头。他回头望了一眼那扇重新紧闭的、如同巨兽口吻般的包铁库门,门内是足以将他置于死地的陷阱,门外是辽东凛冽的寒风和无数双或明或暗的眼睛。

他知道,自己此刻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落在某些人的眼里。冯嘉会、崔呈秀,他们在等着他出错,等着他跳进那个早已挖好的坑里。

“走吧。”沈砚秋收回目光,脸上看不出半分在库房内的凝沉,语气甚至带着一点初来乍到、事务繁杂的疲惫,“先回驿馆。这辽东的军备旧账,比京城想的,要复杂得多。”

他需要时间,需要将这些零碎的线索拼凑起来,需要找到破开这个死局的那道缝隙。而第一步,就是不能让暗处的对手,看清他手里究竟握住了多少东西。这潭水,比他预想的更深,更浑。钱库官最后那色厉内荏的眼神,让他确信,这库房里藏着的,绝不仅仅是眼前这批劣质军械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