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桃换旧符暗涌生
端阳节的热气渐渐消散,蝉鸣却一日响过一日,预示着盛夏的真正来临。北静王府在经历了节前风波后,表面上一派平和,内里却因皇后的一道“恩典”,再次泛起了涟漪。
坤宁宫的“恩典”与新人入府
这日清晨,一顶青呢小轿悄无声息地停在了北静王府的侧门。轿中下来一位嬷嬷,年约四十许,穿着藏青色宫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面容白净,眼神沉静中透着一股精干。她便是皇后身边另一位得力的掌事嬷嬷,姓容,奉皇后懿旨,前来“协助”北静王妃管理内务,尤其是……针线女红之事。
容嬷嬷的到来,并未大张旗鼓,却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林黛玉在归朴堂正厅接待了她。容嬷嬷礼仪周全,态度恭谨,言谈间滴水不漏,只说是皇后娘娘体恤王妃年轻,管家辛劳,特派她来“学习帮衬”,并带来几匹宫内新赐的云锦和一些时新花样子。
黛玉身着家常的月白缎绣紫藤花常服,发髻轻绾,神色平静地受了礼,赐座看茶。她心中明镜似的,这哪里是“帮衬”,分明是皇后不放心,又安插了一双眼睛进来,而且直指针线房这块刚刚平息事端的“要地”。
“容嬷嬷一路辛苦。”黛玉语气温和,听不出喜怒,“皇后娘娘厚爱,本宫感激不尽。既然嬷嬷精于女红,日后针线房的事务,便要多劳嬷嬷费心提点了。” 她直接将针线房这块“烫手山芋”推了出去,既是顺势而为,也是以退为进,倒要看看这位容嬷嬷有何手段。
容嬷嬷连忙起身,谦逊道:“王妃娘娘折煞老奴了。老奴愚钝,不过是娘娘们不嫌弃,给个机会效力罢了。日后定当尽心竭力,协助柳嬷嬷将针线房打理妥当,绝不敢有负皇后娘娘与王妃娘娘信任。” 话说的漂亮,姿态也放得低,但那股宫中带来的、若有若无的优越感,却难以完全掩饰。
针线房:风云再起
容嬷嬷入驻针线房的消息,像一阵冷风,瞬间吹散了节后刚刚积聚起的一点暖意。柳嫂子听闻后,脸都绿了!这分明是皇后娘娘对她不信任,派了人来夺权监视!她心中又惊又怒,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强打精神,将容嬷嬷“恭敬”地迎了进去。
容嬷嬷不愧是宫里出来的老人,手段圆滑。她并不急于指手画脚,而是先花了几日时间,默默观察针线房的运作,查看账本、料子、绣品,与绣娘们“闲话家常”,态度看似随和,问题却个个刁钻。
这一日,她拿起春纤正在绣制的那件雨过天青软烟罗夏衣,仔细端详了半晌。春纤紧张得手心冒汗。容嬷嬷的手指轻轻拂过衣襟上即将完工的缠枝莲纹,点了点头,语气平淡无波:“嗯,针脚还算匀净,配色也雅致。这‘套针’、‘抢针’用的,火候差了些,尤其是这莲瓣的晕色,过渡不够自然。” 她抬眼看向春纤,目光锐利,“你学绣几年了?师从何人?”
春纤连忙垂首恭敬回答:“回嬷嬷话,奴婢学绣八年,是……是柳嬷嬷一手教导的。”
容嬷嬷瞥了一眼旁边脸色紧绷的柳嫂子,淡淡一笑:“柳嬷嬷教导有方。只是这宫里的绣法,讲究的是‘平、齐、细、密、顺、匀、光、净’八字诀,尤其是为贵人制衣,更需在‘气韵’上下功夫。这莲花,要绣出‘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气,光有形似还不够。” 她几句话,既点了春纤的不足,又抬高了宫里的标准,隐隐压了柳嫂子一头。
柳嫂子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只能强笑道:“容嬷嬷见识高远,奴婢受教了。春纤,还不快谢嬷嬷指点!”
春纤连忙道谢。容嬷嬷摆摆手,又道:“年轻人,有灵性是好的,更需精雕细琢。从明日起,你绣完每日的定例,再另绣一方帕子,就按我说的‘八字诀’和‘气韵’来,绣好了给我看。” 这看似是栽培,实则是加了重活,更是要将春纤这块“好料子”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下。
春纤心中叫苦不迭,却不敢违逆,只能应下。柳嫂子在一旁看得咬牙切齿,却无计可施。针线房刚刚缓和的气氛,瞬间又变得压抑起来。
大厨房:李富贵的牢骚与喜鹊的担忧
大厨房里,李富贵一边片着烤鸭,一边对来送菜清单的喜鹊发牢骚:“瞧瞧!又来一个!宫里来的嬷嬷,眼睛怕不是长在头顶上!这往后的吃食供奉,怕是更要挑剔了!真是添乱!”
喜鹊眨巴着大眼睛,担忧地问:“师傅,那春纤姐会不会很辛苦啊?我听说容嬷嬷让她加练呢!”
“哼!能不辛苦吗?”李富贵把片好的鸭肉码放整齐,“那容嬷嬷,一看就不是省油的灯!柳婆子这回算是碰上对手了!针线房啊,往后有热闹看喽!” 他叹了口气,又叮嘱喜鹊,“你个小丫头,最近也机灵点,少往针线房凑,免得惹祸上身。”
喜鹊“哦”了一声,心里却惦记着春纤,想着得找机会去安慰安慰她。
花园“巧遇”与情感升温
傍晚,暑气稍退。春纤因被容嬷嬷留下询问针法细节,回住处晚了些。她心情低落地走在通往仆役院落的小径上,却在月亮门洞旁,意外地看见了等在那里的来喜。
来喜显然是特意等她的,手里拿着个荷叶包,见到她,眼睛一亮,又有些手足无措。“春……春纤,你才回来?我……我给你留了块绿豆糕,厨房晚上做的,还凉着……” 他笨拙地把荷叶包递过来,脸上带着憨厚的关切。
春纤看着他被汗水微微打湿的额发,和那双清澈眼睛里毫不掩饰的担忧,心中一酸,差点掉下泪来。她接过还带着清凉荷叶香的糕点,低声道:“谢谢你来喜哥。”
“我……我听喜鹊说了,”来喜挠挠头,笨拙地安慰,“那个容嬷嬷……你别怕,慢慢学,你手艺那么好,肯定能行的!”
他话语朴实,却让春纤感到了莫大的温暖。她轻轻“嗯”了一声,鼓起勇气抬头看了他一眼,又迅速低下头,脸颊微红。“我……我得回去了。”
“哎,好,你快回去歇着。”来喜连忙让开路。
春纤握紧手中的荷叶包,快步走过月亮门。走出几步,她又忍不住回头,只见来喜还站在原地,傻傻地冲她挥手。夜色中,他的身影显得有些模糊,却让她感到无比的心安。这份默默的支持,是她在这深府之中,艰难前行时最珍贵的慰藉。
归朴堂:黛玉的静观与布局
归朴堂内,烛火通明。黛玉听了紫鹃关于容嬷嬷今日在针线房言行的回禀,神色未变,只是轻轻拨弄着琴弦,发出一声清越的泛音。
“知道了。”她淡淡道,“容嬷嬷是宫里来的老人,规矩大些也是常情。告诉柳嬷嬷,一切按容嬷嬷的吩咐办,不必事事回我。” 她要以静制动,看看这位容嬷嬷,究竟能翻出什么浪花。同时,她也需更加留意府中动向,尤其是与宫中相关的信息。她隐约觉得,皇后的这番举动,或许不仅仅是对内宅的掌控,可能还与朝堂上的风向有关。王爷离京日久,京中局势,怕是有了新的变化。她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才行。
小结:
容嬷嬷的到来,打破了北静王府短暂的平静。针线房再次成为权力博弈的焦点,柳嫂子地位受到挑战,春纤陷入更严苛的处境。而底层小人物的情感,在压力下反而愈发坚韧。黛玉则选择静观其变,暗中布局。皇后的这步棋,究竟意欲何为?容嬷嬷会将矛头指向谁?春纤和来喜的命运又将如何?新的波澜已然掀起,王府的夏日,注定不会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