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潇湘自立传 > 第206章 后余波与新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节后余波与新芽

端阳节的热闹喧嚣,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的是王府井然有序却又暗藏新机的日常。艾草的清苦气息尚未散尽,夏日的蝉鸣已愈发聒噪。

归朴堂:王妃的理家与布局

节后第一日,林黛玉起得比平日稍早。用过早膳(红枣小米粥并几样清淡小菜),她便唤了德总管并内院几位有头脸的管事嬷嬷至归朴堂东次间回话。

今日她穿着一身藕荷色暗花绫缎常服,发髻挽得简洁,只簪一支素银嵌珍珠扁方,通身气度沉静雍容。她端坐上位,手边小几上放着一盏清茶并几本账册。

德总管先回禀了节礼往来、账目结算等事宜,条理清晰。钱槐之事后,外院风气肃然,无人敢怠慢。黛玉静静听着,偶尔问上一两句,皆切中要害。几位嬷嬷则回禀了各房用度、器物修缮、仆役调度等琐事。

待众人回禀完毕,黛玉方缓声开口,声音清越平和:“节下事忙,诸位辛苦了。如今节事已毕,诸事当回归常轨。府中规矩,重在‘严谨’二字。钱槐前事,足为镜鉴。望各位管好自己手下的人,恪尽职守,勿生事端,亦勿因噎废食,堕了王府办事的锐气。”

她话语不多,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众人皆躬身称是。

随后,黛玉话锋微转,对针线房管事柳嫂子道:“柳嬷嬷,节前那批苏绣屏风虽出了纰漏,但后续补救及时,未误大事。针线房众绣娘连日赶工,也属辛劳。传我的话,这个月针线房的月钱,加倍发放,以示体恤。”

柳嫂子闻言,又惊又喜,连忙出列谢恩:“谢王妃娘娘恩典!奴婢定当更加尽心竭力,管束好手下人,绝不负娘娘信任!” 她心中明白,这是王妃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既警示了她之前的失察,又安抚了人心。这番恩威并施的手段,让她对这位年轻王妃愈发敬畏。

黛玉微微颔首,又对众人道:“夏日炎炎,各房用冰需均衡,亦要告诫下人,注意饮食卫生,莫要贪凉生病。都退下吧。”

众人鱼贯而出后,黛玉独坐片刻,对侍立一旁的紫鹃道:“王爷离京已有段时日,京中近来可有书信来?” 她语气平淡,眸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牵挂。

紫鹃忙回道:“前日有信使来,送来了王爷的家书和一些京中时兴的料子、玩物,因节下事杂,还未及回禀娘娘。” 说着,便去取来一个锦盒。

黛玉接过锦盒,先取出信笺。水溶的字迹挺拔峻峭,内容无非是报平安,询问府中事宜,嘱她保重身体,字里行间透着关切,却仍是克制的。她细细读了两遍,方小心折好收起。又打开盒子,里面是几匹雨过天青色的软烟罗和刻丝纱,还有一套琉璃所制的精巧九连环并几本新出的闲书。

黛玉抚摸着光滑冰凉的料子,嘴角微微扬起一丝清浅的笑意。他虽远在京城,却还记得她的喜好。那九连环和闲书,怕是怕她闷着。这份细心,让她心中泛起暖意。

针线房:柳嫂子的转变与春纤的机遇

柳嫂子领了黛玉的赏赐回到针线房,当众宣布了月钱加倍的消息,绣娘们自然欢喜不尽,干活也更卖力了些。柳嫂子经历此番风波,似乎也收敛了些许往日的刻薄,对绣娘们虽仍严厉,却少了些无故的刁难,尤其是对春纤。她甚至将王妃新赏下来的那匹雨过天青色软烟罗拿出来,指定由春纤为主,为王妃裁制两件夏日新衣。

“娘娘看重你的手艺,这是你的体面,也是咱们针线房的脸面!务必用尽心思,不可有丝毫差错!”柳嫂子吩咐道,语气虽硬,却透着倚重。

春纤受宠若惊,连忙应下。她知道这既是机遇,也是考验。她更加小心翼翼地画样、裁剪、刺绣,几乎废寝忘食。其余绣娘有羡慕的,也有替她高兴的,针线房的气氛竟比往日和谐了不少。

大厨房:李富贵的悠闲与喜鹊的“差事”

大厨房在节后迎来了一段相对清闲的时光。李富贵光着膀子,摇着大蒲扇,指挥徒弟们清理灶台,准备些家常菜式。他瞧着喜鹊像只闲不住的雀儿,便打发她:“去,把这篮新摘的嫩黄瓜和香瓜给归朴堂送去,再问问紫鹃姑娘,娘娘今日想用什么点心?”

喜鹊巴不得有这差事,拎起篮子一溜烟跑了。她如今往归朴堂跑得勤,一半是差事,一半是私心——能多见见春纤姐,偶尔还能碰上给外院送东西的来喜哥。

花园巧遇与情感萌芽

这日,喜鹊刚从归朴堂出来,怀里揣着紫鹃给的两块新式点心,正要往回走,就在花园的葡萄架下,撞见了正扛着一捆新竹竿(用来搭豆角架)的来喜。

夏日午后,阳光透过浓密的葡萄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来喜穿着粗布短褂,汗水沿着他黝黑结实的脊背淌下。喜鹊笑嘻嘻地跳到他面前:“来喜哥!又干活呢!”

来喜放下竹竿,抹了把汗,憨厚地笑笑:“喜鹊妹妹,是你啊。”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往喜鹊身后瞟了瞟。

喜鹊机灵,立刻压低声音说:“别瞅啦!春纤姐好着呢!王妃娘娘赏了活计,她正忙着呢!”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块用干净帕子包着的枣泥山药糕,飞快地塞到来喜手里,“喏,紫鹃姐姐给的,可好吃了,分你一块!”

来喜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手里捧着那块还带着少女体温的点心,结结巴巴地说:“这……这怎么好……你留着吃……”

“给你就拿着!”喜鹊嗔道,又凑近些,声音更低了,“春纤姐还让我告诉你,她……她也挺好,让你别惦记。” 后面这句是她自己加的,她觉得来喜哥听了肯定高兴。

来喜果然眼睛一亮,傻呵呵地笑了,紧紧攥着那块点心,像是捧着什么珍宝。“谢……谢谢妹妹!”

“谢啥!我走啦!”喜鹊冲他摆摆手,像只快乐的蝴蝶飞走了。来喜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又看看手里的点心,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这简陋的花园一角,因为这次短暂的相遇和几句寻常的问候,仿佛也变得明媚起来。

暗处的眼睛与未来的悬念

然而,这份纯真的情感互动,并未逃过某些有心人的眼睛。副总管钱槐虽已倒台,但府中从不缺少窥探的眼睛。一个负责打扫花园的小太监,远远瞧见了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悄悄记下了。

与此同时,坤宁宫那边,皇后对北静王府节后的“平静”似乎并不满意。安嬷嬷再次“偶然”问起王府近况,话语间似有若无地提及“王妃年轻,管家不易,需得多方帮衬”之意,暗示或许该再派个“得力”的老人去“协助”。

小结:

端阳节后,北静王府在黛玉的掌控下,逐渐步入新的平稳期。恩威并施的手段初见成效,府中气氛微妙变化。小人物们在规矩的缝隙中,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生活与情感,虽有艰辛,亦有微光。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新的暗流已在悄然涌动。皇后的下一步棋会是什么?那个窥见秘密的小太监会掀起怎样的波澜?春纤能否把握住机遇?来喜和春纤之间朦胧的情愫又将如何发展?这一切,都预示着王府的故事,远未到落幕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