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李云龙穿成大宋皇帝?不服就干 > 第204章 这小子,是个人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名须发花白,衣衫上沾满油污的老工匠,正围着一个铁疙瘩,神色专注地争论着什么。

他们是大宋最顶尖的匠人,被李云龙从天南地北搜罗而来,冠以“皇家工程师”的头衔,专门负责将他脑子里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现实。

李云龙穿着一身粗布短衫,袖子高高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臂,上面也沾着几块黑色的油污。

他手里正把玩着一个精巧的铜质零件,那是新式手榴弹拉环结构的一部分。

“不行,这个卡榫的角度还是不对。”

他掂了掂手里的零件,丢回给一个名叫“公输明”的老工匠。

“力臂太短,触发力度要求太大,战场上瞬息万变,弟兄们一紧张,手一抖,拉不开弦,这玩意儿不就成了砸人脚的铁核桃了?”

公输明。

这位工部曾经的泰山北斗,此刻却像个挨训的小学生,恭敬地接过零件,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陛下,这……这已经是按照您的图纸,能做到的最省力的结构了,再改,老臣怕……怕它太过灵敏,运输途中颠簸一下就炸了。”

李云龙撇了撇嘴。

“怕个逑!老子要的是战场上好用,不是在箱子里当宝贝供着!”

他从旁边的工具架上拿起一把小锉刀,亲自上手,在零件的凹槽处比划起来。

“你看,这里,只要把这个斜面再磨掉一分,增加一个限位的小凸起,既能保证拉环的顺畅,又能防止误触,多简单的事!”

他一边说,一边手下不停,金属摩擦的“刺啦”声在作坊里格外清晰。

几个老工匠围了上来,伸长了脖子,一个个看得是目瞪口呆。

他们想不通,这位九五之尊,怎么对这些机巧之物的理解,比他们这些沉浸此道一辈子的匠人还要透彻。

他嘴里蹦出来的那些“力臂”、“杠杆原理”、“触发结构”之类的词,闻所未闻,却又该死的直指核心。

就在作坊内气氛专注而热烈之时,一阵急促得变了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猛地闯了进来。

“陛下!”

一名小太监连滚带爬地冲进门,因为跑得太急,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

门口的两个禁军侍卫伸手将他架住,神色警惕。

作坊里的争论声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望向这个不速之客。

李云龙手上的动作一顿,抬起头,那张专注而兴奋的脸上,闪过一丝被打扰的不悦。

他认得这个小太监,是专门负责传递军国要务的信使。

能让他如此失态的,绝非小事。

“陛下!八……八百里加急!”

小太监终于喘匀了气,颤抖着从怀里掏出一个用火漆封口的牛皮信筒,高高举过头顶。

“燕云军报!”

这四个字一出,作坊里的温度都仿佛降了几分。

李云龙将手里的锉刀和零件随手扔在工作台上,发出“哐当”一声脆响。

他没有立刻去接,而是不紧不慢地抓过旁边一块满是油污的破布,慢条斯理地擦拭着自己的双手,仿佛要将每一根手指缝里的污垢都清理干净。

他的动作很慢,很稳。

可越是这样,周围的人就越是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念!”

李云龙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命令感。

小太监不敢怠慢,哆哆嗦嗦地撕开火漆,展开那份带着风尘仆仆气息的军报,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念诵起来。

“奏报陛下:燕云安抚使秦桧和赵鼎,奉行陛下‘打土豪、分田地’之策,已初见成效!”

军报的开头,是个好消息。

小太监的声调也下意识地高昂了几分。

“尽收豪强劣绅之田亩,分予无地、少地之流民。燕云百姓感念天恩,民心迅速归附,田间地头,皆闻万岁之声,称颂陛下为千古圣君。

新募边防军三万余人,皆为分得田地之壮丁,为保家卫田,士气高昂,日夜操练不休……”

听到这里,李云龙擦手的动作停了停。

他脸上浮现出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满意之色。

很好。

秦桧这个老小子,虽然历史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但现在被老子摁在燕云这个地方,干起这种刨地主家祖坟的活计,还真是他娘的一把好手。

这小子,是个人才。

没让老子失望。

军队的战斗力,说到底,打的是钱粮,打的是人心。

老百姓有了自己的地,才会拼了命地去保卫这片土地,保卫给他们土地的朝廷。

这根基,算是扎稳了。

然而,小太监的下一个字,让这丝满意瞬间烟消云散。

“然……”

他的声音陡然一转,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惊惶。

“近来,金人袭扰愈发频繁猖獗。”

“其不再满足于往昔数十人一股之小股骚扰,常纠集数百精锐骑兵,于深夜或凌晨越境,突袭我方新建村庄,烧杀抢掠,手段愈发狠辣酷烈。”

小太监的声音开始发颤,念到了军报上最惨烈的部分。

“据报,已有三个新分得田地之村庄,被金狗屠戮殆尽,鸡犬不留!老弱妇孺,无一幸免!”

“屠戮殆尽……”

这四个字,仿佛带着血腥味,在燥热的作坊里弥散开来。

那些老工匠们一个个面露惊骇与愤怒,手里的工具不自觉地捏紧。

李云龙脸上的所有神态都消失了。

他只是静静地站着,那双原本因研究而发亮的眼睛,此刻沉静得可怕,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

小太监不敢停,硬着头皮继续念下去。

“杨再兴将军虽数次率领‘背嵬军’铁骑主动出击,设伏反击,斩获颇丰,然金人骑兵仗其机动,来去如风,飘忽不定。

我军主力一至,敌寇便远遁千里,我军一退,其便卷土重来,致使边境百里之内的军民,疲于奔命,不堪其扰。”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