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 第445章 清单完成3:一起看一场老电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5章 清单完成3:一起看一场老电影

羌寨的夜色渐浓,饭后的烟火气还未散尽,“忠犬联盟”四人便循着“人生清单”的节奏,开启了第三项温情任务——一起看一场老电影。没有豪华影院的巨幕音效,没有舒适的真皮座椅,只在民宿的小院里,架起一台老式投影仪,挂起一块竹编幕布,伴着满天繁星与虫鸣,重温一部承载着集体记忆的老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这场简单却纯粹的观影时光,让四人在光影故事中回望公益初心,在静谧陪伴中沉淀彼此的情谊。

搭建影院:竹编为幕,星光为灯

吃完晚饭,四人便开始忙碌起来,一起搭建属于他们的“乡村露天影院”。沈亦舟从车里搬出提前准备好的老式投影仪和音响,这是他特意从旧货市场淘来的,还细心地做了翻新:“用老设备看老电影,才有那味儿,就像我们五年前用简陋设备开展第一堂非遗公益课一样,简单却充满仪式感。”

林砚舟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竹编材料,现场编织幕布的边框。他选用柔软坚韧的竹丝,编织出疏密有致的花纹,边框上还点缀着四个小巧的羌绣挂饰,分别绣着“忠”“犬”“联”“盟”四个字,既呼应了团队名称,又融入了非遗元素。“这块幕布是咱们专属的,用非遗手艺做的,看完电影还能当纪念挂在工坊里。”林砚舟一边编织,一边说道,指尖的竹丝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陈曦负责布置观影场地,她在小院的地面上铺好干净的竹编垫子,摆放上几个蒲团和抱枕,还在周围点上了驱蚊的艾草香包——这些香包都是羌寨妇女手工缝制的,既实用又有特色。“咱们今天就席地而坐,像小时候看露天电影一样,放松又自在。”她还特意准备了些瓜子、花生和自制的果干,放在竹编托盘里,供大家观影时享用。

苏医生则忙着调试设备,她仔细地调整投影仪的角度和焦距,确保画面清晰地投射在竹编幕布上。“以前在乡村做健康科普,也经常用投影仪,没想到今天用来放电影,还挺有亲切感。”她还特意连接了手机,播放着轻柔的非遗背景音乐,为观影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搭建工作在欢声笑语中很快完成。竹编幕布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老式投影仪发出轻微的嗡鸣,蒲团和抱枕整齐地摆放在地上,艾草香包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整个小院都充满了温馨而怀旧的气息。“这大概是最有非遗特色的露天影院了,用竹编幕布、竹编垫子,连零食托盘都是竹编的。”沈亦舟举起相机,拍下这难得的场景,脸上满是成就感。

重温经典:光影流转,初心共鸣

一切准备就绪,四人围坐在蒲团上,沈亦舟按下播放键,老式投影仪将画面投射在竹编幕布上,《那山那人那狗》的熟悉旋律缓缓响起。影片讲述了乡村邮递员父亲带着儿子第一次送信,在崎岖的山路上经历的种种故事,父子间的隔阂在一路的陪伴与磨合中逐渐消融,乡村的淳朴风光与村民的真挚情谊也在光影中徐徐展开。

随着剧情的推进,小院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电影的对白和背景音乐在空气中流淌。四人专注地看着屏幕,偶尔交换一个眼神,彼此的默契在静谧中悄然流淌。当看到影片中父亲背着邮件在山路上艰难行走的身影时,沈亦舟忍不住感慨:“这让我想起五年前,我们背着非遗材料包,走在羌寨的山路上,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虽然辛苦,却充满了力量。”

陈曦看着影片中村民们热情招待父子俩的场景,眼中泛起淡淡的泪光:“咱们做公益的这些年,也得到了很多村民的帮助和信任。记得有一次在贵州乡村,我们的物资不够了,村民们主动把家里的粮食和蔬菜拿出来,还帮我们搭建临时课堂,那种真挚的情谊,和电影里的场景一模一样。”

苏医生则被影片中传递的“陪伴”与“传承”打动:“父亲带着儿子送信,是一种职业的传承,也是一种责任的传递。就像我们的公益事业,不仅要帮助当下的乡村,更要培养下一代的传承者,让非遗文化和公益精神一直传递下去。”她还联想到自己的健康公益:“健康理念的传递也和送信一样,需要耐心和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进村民的心里。”

林砚舟则盯着影片中的乡村风光,轻声说道:“影片里的山山水水,和我们帮扶过的乡村太像了。这些美丽的地方,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文化的滋养和精神的支撑。我们的非遗公益,就是要让这些乡村在保持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拥有文化的底蕴。”

观影过程中,四人偶尔会小声交流,分享着影片带来的感悟,回忆着公益路上的点滴。竹编幕布上的光影变幻,映照着四人专注的脸庞,满天繁星闪烁,虫鸣阵阵,构成了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手中的瓜子嗑得清脆作响,果干的甜味在口中弥漫,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静止,只剩下纯粹的陪伴与共鸣。

观影之后:畅谈感悟,情谊绵长

电影结束后,沈亦舟没有立刻关掉投影仪,竹编幕布上定格着父子俩并肩走在山路上的背影,温暖而有力量。四人坐在原地,沉浸在影片的余韵中,许久没有说话。

“这部电影我小时候看过,当时只觉得好看,现在再看,却有了不一样的感悟。”陈曦率先打破沉默,“以前觉得公益就是‘给予’,现在才明白,公益和影片中的送信一样,是双向的奔赴。我们在帮助村民的同时,也被他们的真诚和善良治愈;我们在传承非遗的同时,也在非遗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苏医生点点头:“影片中的父亲用一生坚守着邮递员的责任,这种坚守精神,和我们做公益的初心不谋而合。公益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长久的坚守,就像父亲日复一日地走在送信的山路上,我们也日复一日地奔走在公益一线,只要坚持,就一定能看到改变。”

林砚舟则分享了自己的匠人感悟:“影片中的父亲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让我想到了非遗传承中的匠人精神。一件非遗作品,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打磨和锤炼,才能成为精品;一项公益事业,也需要经过长期的深耕和付出,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我们的‘微光屏风’,不就是这样一件凝聚着坚守与匠心的作品吗?”

沈亦舟看着三人,笑着说道:“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我们的‘人生清单’,其实我们的公益之路,就像一场漫长的‘送信’之旅,每一个帮扶对象,每一项非遗技艺,都是我们需要送达的‘信件’。而我们四人,就像影片中的父子俩,并肩同行,互相陪伴,一起完成这场有意义的旅程。”

他还提议:“以后我们每年都要这样,一起看一场老电影,重温经典,回忆初心,让我们的情谊在光影中延续,让我们的公益精神在感悟中传承。”这个提议得到了三人的一致赞同,四人击掌为誓,约定将这份温暖的仪式感一直保持下去。

沈亦舟关掉投影仪,小院里恢复了宁静,只有月光和星光洒在竹编幕布上,泛着淡淡的光泽。四人收拾着场地,一边忙碌,一边继续聊着电影和公益,话题从影片中的细节延伸到未来的规划,从彼此的感悟谈到孩子们的成长,每一句话都充满了真诚与期待。

“今天这场老电影,虽然简单,却比任何豪华影院的体验都更有意义。”苏医生说道,脸上满是感动,“和你们一起,在这样的夜晚,看着老电影,聊着心里话,这种感觉太珍贵了。”

陈曦点点头:“是啊,这不仅是完成了‘人生清单’的一项任务,更让我们在忙碌的公益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也让我们的情谊更加深厚。未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今天的夜晚,不会忘记这场充满初心与情谊的老电影。”

一起看一场老电影的任务,在温馨与感悟中圆满完成。这场简单的观影时光,没有华丽的场面,却有着最真挚的共鸣;没有复杂的流程,却有着最深厚的情谊。它让四人在光影故事中回望了公益初心,在静谧陪伴中沉淀了彼此的羁绊,更让他们坚定了未来的方向——无论主线任务是否结束,他们都将并肩同行,将公益精神与非遗文化一直传递下去,就像影片中的父子俩一样,在漫长的旅程中,互相陪伴,坚守初心,直到永远。而“人生清单”上的最后几项任务,也将在这份温暖与默契中,逐一走向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