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清单”的首项温情任务,被四人一致定为“找一处静谧之地,一起看完整的日出日落”。没有闹钟催促,没有工作打扰,只以自然为幕、以情谊为伴,在光影流转中回望五年公益路,在静谧时光里沉淀彼此的羁绊。最终,他们选择了四川羌寨附近的云海山——五年前第一次公益行动时,曾远远望见山顶云海翻涌,却因赶路未能驻足,如今正好补上这份遗憾。
奔赴山顶:一路欢笑,重拾初心
出发前夜,四人住在羌寨的民宿里,围着炭火煮着热茶,像五年前无数个加班赶方案的夜晚一样,却少了几分焦灼,多了几分松弛。“还记得第一次来羌寨,我们凌晨五点就起床赶路,连路边的野花都没来得及多看一眼。”陈曦捧着热茶笑道,指尖划过窗外的碉楼剪影。沈亦舟早已备好露营装备和简单的食材:“这次咱们不赶时间,慢慢走,晚上在山顶露营,守着等日出。”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四人背着轻便的行囊向云海山出发。山路比五年前好走了许多——基金会在帮扶羌寨时,牵头修通了这条通往山顶的便民路,既方便了村民采茶运输,也让更多人能欣赏到山顶的美景。“这条路是我们公益的缩影啊,一开始磕磕绊绊,慢慢就走出了平坦的模样。”苏医生边走边说,不时弯腰采摘路边的野花,编成简单的花环。
林砚舟走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一根竹杖——那是他用非遗竹编工艺做的,杖身刻着“微光同行”四个字。“以前上山只想着快点到达目的地,现在才发现,路边的风景也这么美。”他指着远处的梯田,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与羌寨的碉楼构成一幅天然的画卷。沈亦舟举着相机,不停记录着沿途的风景和三人的笑脸,嘴里念叨着:“这些都是珍贵的回忆,要好好保存。”
一路走走停停,没有行程表,没有任务清单,只有随心所欲的聊天与欢笑。他们聊起五年前第一次合作时的争吵,聊起健康计划启动时的忐忑,聊起志愿者分享会上的感动,聊起那些被书籍激励走出困境的读者故事。“以前总觉得公益是沉甸甸的责任,现在才明白,它也可以是轻松愉快的陪伴。”陈曦说道,脚下的山路似乎也因这份松弛变得格外好走。
正午时分,四人终于抵达山顶。山顶有一块平坦的观景台,视野开阔,能俯瞰整个羌寨和连绵的群山。沈亦舟熟练地搭起帐篷,苏医生拿出提前准备的健康餐——杂粮饭团、新鲜水果、自制的枸杞菊花茶,林砚舟则在观景台的石桌上,用随身携带的竹丝编织着简单的小摆件,陈曦则靠在栏杆上,静静欣赏着远方的云海。
静待日落:光影流转,沉淀时光
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在山顶,四人各自做着喜欢的事,偶尔闲聊几句,时光在静谧中缓缓流淌。林砚舟的竹编小摆件渐渐成型,是四个并肩而立的小人儿,代表着“忠犬联盟”的四位核心成员;苏医生拿出笔记本,记录着山顶的气压、温度,还有自己的心情感悟;沈亦舟则背着相机,在山顶四处取景,想把这难得的美景永远定格;陈曦则打开手机,翻看基金会的旧照片,从最初的四人合影,到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再到受助群体的笑脸,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满满的回忆。
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西斜,天空被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四人不约而同地聚集到观景台边,静静等待日落。夕阳的余晖洒在群山之上,云海被镀上一层金边,羌寨的碉楼在光影中若隐若现,远处的梯田泛着金色的光芒,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柔起来。
“太美了,五年前要是能停下来看看,该多好。”沈亦舟放下相机,感叹道。陈曦摇摇头:“五年前的我们,心里装着太多的目标和责任,就算来了,也未必能静下心来欣赏。现在不一样了,主线任务接近尾声,我们终于能放慢脚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苏医生看着夕阳下三人的剪影,轻声说道:“就像我们的健康计划一样,以前总想着快速看到成果,却忘了健康是一个慢慢沉淀的过程。公益也是如此,不必急于求成,只要坚守初心,慢慢就会看到改变。”林砚舟点点头:“非遗传承更是这样,一件作品需要时间打磨,一种文化需要世代坚守,就像这日落,虽然短暂,却年年岁岁,从未缺席。”
夕阳渐渐沉入群山,天空的颜色从橘红变为浅紫,最后归于深蓝。四人坐在观景台的石凳上,没有过多的言语,却有着无需言说的默契。沈亦舟打开便携音箱,播放着志愿者自编的公益歌曲《守望》,悠扬的歌声在山顶回荡,与风声、虫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首温暖的交响曲。
“还记得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幸福分享会上,当时很多人都哭了。”陈曦说道,眼中泛起淡淡的泪光。“现在再听,更多的是感动与欣慰。”苏医生回应道,“这首歌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公益的力量。”
共赏日出:微光破晓,奔赴未来
深夜的山顶格外安静,繁星布满天空,银河清晰可见。四人躺在帐篷里,聊着各自的未来规划,聊着基金会的发展方向,聊着下一个“人生清单”的可能。“以后每年,我们都来一次这样的旅行吧,找一处安静的地方,看看日出日落,聊聊心里话。”沈亦舟提议道,得到了三人的一致赞同。
凌晨五点,闹钟轻轻响起,四人裹着薄毯,来到观景台等待日出。此时的天空还是一片深蓝,远处的地平线渐渐泛起微光。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光越来越亮,最终化为一道耀眼的光芒,冲破云层,照亮了整个世界。
太阳缓缓升起,云海被染成了金色,群山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出勃勃生机,羌寨的碉楼迎来了新的一天。四人站在观景台边,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心中满是希望与力量。“日出就像我们的公益之路,一开始充满未知与黑暗,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光明。”陈曦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林砚舟指着初升的太阳:“就像我们的《微光汇聚》,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一束微光,汇聚起来就能像太阳一样,照亮更多人的前路。”苏医生点点头:“健康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坚守健康习惯,保持积极心态,就能像日出一样,充满活力与希望。”沈亦舟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将四人与日出的身影定格在一起,成为最珍贵的纪念。
日出时分,四人在山顶许下心愿:愿非遗之美永续流传,愿乡村之兴持续推进,愿公益之光永不熄灭,愿四人的情谊地久天长。他们知道,主线任务虽然即将完成,但公益之路、情谊之路还很长,未来还有更多的日出日落等着他们一起欣赏,还有更多的温暖故事等着他们一起书写。
下山途中,四人的脚步轻快而坚定。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这次看日出日落,不仅是完成了人生清单的一项任务,更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陈曦说道,“公益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却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陪伴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我们前行的力量。”
回到羌寨,卓玛和孩子们早已在村口等候,手中捧着羌绣的太阳花和竹编的星星挂件。“陈曦姐姐,你们看日出日落了吗?好看吗?”孩子们围着四人,好奇地问道。四人笑着点点头,拿出山顶拍摄的照片给孩子们看,分享着日出日落的美景与感悟。
一起看日出日落的任务,在温暖与感动中圆满完成。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情谊的沉淀。在光影流转中,四人回望了五年的公益之路,感受了生活的美好,坚定了未来的方向。他们知道,无论未来如何变化,这段一起看日出日落的记忆,都将成为他们心中最温暖的光,照亮彼此的前行之路。而“人生清单”的其他任务,也将在这份温暖与默契中,逐一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