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廿三的秋分,雁归村的村口挂起了 “县域农耕经验推广实训点” 的红色横幅 —— 来自邻县 3 各乡镇的 50 名村干部、操作手组成的 “学习团”,带着笔记本和相机,早早聚集在打谷场,等着学习五村的机械化农耕与监督经验。晚秋拿着刚整理好的《县域推广实操手册》,站在队伍前笑着说:“今天咱们不搞理论,直接到地里学、到农机站练,保证大伙回去就能用!”
学习团分成两组,一组跟着刘红梅去农机站学 “农机维保实操”—— 刘红梅拆开收割机的传动部件,手把手教大家识别磨损零件:“看这轴承,要是转动时有异响、表面有划痕,就得换,不然明年春播准出故障;涂防锈油要顺着轴承缝隙涂,厚点没关系,能防冬天冻裂!” 邻县的操作手王师傅边记笔记边提问:“刘师傅,俺们村的收割机是老款,配件不好买,你们这易损件是从哪采购的?” 刘红梅指着墙上的 “配件采购清单”:“俺们是按陆承泽同志给的型号,联系县农机站统一采购,还搞了‘三家比价’,又便宜又靠谱,你们回去也能试试!”
另一组跟着苏老实去冬储地窖学 “监督规范”—— 苏老实打开地窖门,指着码得整齐的粮袋说:“每袋粮都贴了‘户主 + 重量 + 水分’标签,入仓时监督员和户主都要签字,每月还得翻仓检查一次,防止受潮发霉。去年有户农户私藏了 10 斤粮,没贴标签,翻仓时就发现了,按细则补了标签、罚了工分,现在没人敢乱来了!” 邻县的监督代表李大姐翻着苏老实的 “冬储监督册”,忍不住感叹:“五村的监督真是细到根上了,俺们村以前总丢粮、少粮,回去就按这法子改!” 到傍晚,学习团带着满满的笔记和复印的手册离开,临走时邻县农委的同志握着晚秋的手说:“明年春耕,俺们还来学,争取让俺们县的村都赶上五村的水平!”
十月初一的清晨,五村的冬小麦地块已泛起新绿 —— 晚秋带着技术小队,按陆承泽书信里的 “冬麦冬管时序”,开始给冬小麦浇 “分蘖水”。刘红梅操控着改装的 “滴灌农机”,在麦行间匀速前进,滴灌管精准地把水浇到苗根旁:“陆承泽说分蘖期浇水要‘少量多次’,每亩浇 150 斤,隔五天再浇一次,这样麦苗能多分蘖,明年产量高!” 老周则带着互助队给麦苗 “人工除草”—— 冬小麦苗小,机器除草容易伤苗,大伙蹲在地里,用小锄头轻轻拔掉杂草:“俺们这代人种地靠力气,现在有机器帮忙,但该人工的还得人工,不能全靠机器!” 苏老实背着 “冬管监督册”,在地块间核查:“东河地块冬麦浇水量 150 斤 \/ 亩,除草覆盖率 95%,符合标准;西山地块还剩半亩没浇,明天得赶完!”
“农机配件采购监督” 也在十月初同步启动 —— 按去年复盘会定的 “三家比价、双人采购、公示价格” 新规,苏老实和刘红梅组成 “采购小组”,带着县农机站给的报价单,去三家农机配件店比价。第一家店报的刀片价格是 15 元 \/ 片,第二家是 14 元 \/ 片,第三家是 13 元 \/ 片,还包送货。“就选第三家!” 苏老实当场跟店主签了合同,还让店主把价格写在合同上,“回去要贴在农机站公示,让大伙都看看,没搞猫腻!” 邻村的操作手听说后,也来请他们帮忙代买:“你们这采购又便宜又透明,俺们信得过,以后就跟着你们一起买!” 苏老实笑着答应:“以后咱们就搞‘联村采购’,人多力量大,还能再砍砍价!”
十月初五,五村和邻村的 “跨村互助对子” 正式落地 —— 按 “户帮户、村帮村” 的原则,五村的 10 副技术骨干、20 户互助队员,分别和邻村的 10 户困难户、20 户新手结成对子。老周结对的是邻村的困难户王大爷,王大爷家没力气翻地,老周带着互助队员,用农机帮他翻完了 1 亩冬麦地:“大爷,以后有啥活,随时叫俺们,春播、秋收俺们都来帮!” 刘红梅结对的是邻村的新手操作手小张,小张刚学开收割机,总熄火,刘红梅带着他在空地上练了一下午:“启动时要慢推操纵杆,别慌,多练几次就熟了!” 晚秋则和邻村的农技员小李结成对子,把五村的 “套种台账”“冬管手册” 都借给她:“以后咱们常交流,你有啥问题随时问,俺们一起把地种好!”
十月初十,陆承泽的 “冬管跟进书信” 寄到了五村 —— 信里附了张 “冬小麦防冻害示意图”,写着:“十一月初要给冬小麦浇‘封冻水’,浇透不积水;寒潮来前,要在地块四周堆‘防风埂’,用麦秸和黄土混合堆,能防麦苗冻坏。另外,俺帮公社申请的‘抗倒伏冬麦种’,下个月就能到,你们可以留着明年春播用!” 晚秋把信念给技术小队听,刘红梅当场就去准备麦秸和黄土:“提前把防风埂的料备好,寒潮来了不慌!” 苏老实则在 “冬管监督册” 上,把 “封冻水浇灌”“防风埂堆筑” 都列为重点监督项:“明年春播要种新种子,今年冬管得更严,不能出岔子!”
十月下旬的傍晚,冬小麦地块的麦苗已长到三寸高,绿油油的;农机站里,新采购的配件已整齐上架,贴好了价格标签;技术流动站的桌上,摊着 “跨村互助台账”“冬管监督计划”,还有陆承泽寄来的防冻害示意图。晚秋坐在桌前,给邻村的小李写回信,分享冬管经验;刘红梅在保养滴灌农机,准备下次浇封冻水用;苏老实则在和邻村的监督代表商量 “联村监督” 细则,计划明年搞 “跨村互查”。
晚风里,没有了秋收的忙碌,却多了几分 “传经送宝” 的热闹 —— 农户们在田埂上和邻村的结对户聊天,分享种地技巧;小孩们在农机站旁看新配件,眼里满是好奇;远处的学习团还在陆续来,五村的小路上,总能看到背着笔记本的外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