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290章 秋晒场上的暖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场院边的老槐树落了半树叶子,金黄的碎影铺在晒谷场上,像撒了层碎金。哑女蹲在谷堆旁,手里的木耙轻轻翻动着晾晒的稻谷,饱满的谷粒在阳光下闪着琥珀色的光,偶尔有脱壳的米粒滚出来,被她捡起来塞进围裙兜里——那是留给檐下燕子的过冬口粮,虽然它们早就南迁了,她还是改不掉这个习惯。

“歇会儿吧,日头都到头顶了。”小虎扛着新割的稻捆从田里回来,额角的汗顺着下颌线往下滴,砸在晒得发烫的场院地上,洇出小小的湿痕。他把稻捆往谷堆旁一放,从腰间解下水壶递过去,“刚从井里打的,凉着呢。”

哑女接过水壶,仰头喝了两口,冰凉的井水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了不少燥热。她用手背擦了擦嘴角,看见小虎正弯腰解草鞋,脚底板沾着的泥里还嵌着几根稻草,那是今早抢收时在水田里踩的。

“今年的稻子比去年沉多了。”小虎捶了捶腰,顺势坐在谷堆上,抓起一把稻谷搓了搓,谷壳簌簌落下,露出雪白的米粒,“张叔说,这亩产得比去年多两成,够咱吃到来年麦收了。”

哑女笑着点头,用手语比划:“留一半做种子,剩下的去镇上磨成精米,给你做白米饭。”去年收成少,米里总掺着杂粮,小虎总把碗里的白米挑给她,自己吃掺了麸皮的,说“我是男人,吃啥都有力气”。

场院那头传来轱辘声,是李伯赶着牛车来运谷了。车辕上坐着他小孙子,手里举着根麦芽糖,看见哑女就喊:“哑女姐,我爷说你家的稻子最饱满!”

小虎笑着应道:“那是,你哑女姐选的种,又挑了三遍呢。”开春选种时,哑女蹲在谷仓里,把秕谷一颗颗挑出来,手指磨出了茧子,小虎要替她,她却摇头,比划着说“种子好,收成才好”。

李伯卸车时,小虎过去搭手,两人合力把稻捆搬上牛车。哑女则忙着把散落的稻谷归拢到一起,木耙划过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惊起几只麻雀,在谷场上空盘旋两圈,又落回远处的槐树上,叽叽喳喳地盯着谷堆,像在算着什么时候能来啄食。

“今年不用去镇上换杂粮了。”小虎拍着手上的灰回来,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等晒透了,先给你做顿纯米饭,再蒸两笼米糕,放多多的红枣。”

哑女想起去年冬天,米缸见底时,小虎背着半袋红薯去镇上,换回一小袋糙米,煮出来的粥稀得能照见人影。他却总把稠的那碗推给她,说“你身子弱,多吃点”。她偷偷把自己碗里的糙米拨给他一半,被他发现后,两人推来推去,最后粥都凉了,却笑得比吃了蜜还甜。

日头偏西时,晒谷场上的稻谷堆成了小山。小虎把最后一把稻谷收进麻袋,扎紧袋口时,忽然“哎哟”了一声——手掌被谷芒刺了个小红点,正渗着血珠。哑女赶紧拉过他的手,往伤口上吹了吹,又从围裙兜里掏出块干净的布条给他缠上,动作又快又轻,像在呵护易碎的珍宝。

“这点小伤算啥。”小虎嘿嘿笑,反手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烫得她指尖发麻,“晚上给你做烤红薯,就用咱新收的红薯,保准甜。”

收工回家时,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并肩走在田埂上,脚下的枯草发出“咯吱”的轻响。哑女看着小虎肩上扛着的半袋新米,又看了看他被夕阳染成金红色的侧脸,忽然觉得,今年的秋光比去年暖多了。

院门口的南瓜藤上还挂着最后一个南瓜,黄澄澄的像个小灯笼。小虎摘下来掂了掂:“够炖两锅南瓜汤了,再放把新收的红豆,甜得很。”哑女想起去年此时,藤上只结了个小南瓜,两人分着吃,连瓜籽都舍不得扔,埋在了院角,今年竟长出了半架藤蔓。

晚饭时,灶膛里的火光映着两人的脸。锅里的红薯发出“咕嘟”的声响,甜香漫了满屋子。小虎忽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来,是支银簪,簪头刻着朵小小的南瓜花。

“镇上银匠打的,”他挠挠头,耳朵红得像熟透的柿子,“我攒了三个月工钱,你看……好看不?”

哑女接过银簪,指尖抚过冰凉的簪身,南瓜花的纹路被打磨得光滑温润。她抬起头,看见小虎正紧张地看着她,眼睛里的光比灶膛里的火还亮。她用力点头,把银簪插进发髻,对着他笑,眼角眉梢都是藏不住的甜。

窗外的月光爬上窗台,落在桌上的空碗上。哑女摸着头上的银簪,听着小虎收拾碗筷的动静,忽然觉得,这日子就像今晚的红薯,看着朴实,咬下去,却甜得能化在心里。那些一起在田里挥汗的清晨,一起在晒场翻谷的午后,一起分食一碗稀粥的寒夜,都像这新收的稻谷,被仔细晾晒、珍藏,最终酿成了最醇厚的暖。

小虎洗完碗进来时,看见哑女正对着月光笑,便走过去坐在她身边,往她手里塞了块烤红薯:“还热着呢,快吃。”

哑女咬了一口,甜汁沾在嘴角,被小虎伸手擦掉。两人没说话,就着月光坐着,听着院外的虫鸣,空气里都是新米和烤红薯的甜香,像个被秋光泡软了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