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锦州闻警察私患,王磊定策召芝龙
王磊从辽东返回锦州帅府的第七日,初夏的晨光刚漫过帅府的飞檐,负责江南漕运与沿海事务的官员周瑞便带着一封火漆密封的急报,跌撞着闯入议事厅。彼时王磊正伏案批阅辽东女真安置的后续奏报——祖大寿刚传来消息,浑河共耕区的夏粮亩产达三石,远超预期,双语学堂新增五十名女真孩童入学,连叶赫部都派来使者,表达了归附的意愿。一切都朝着安稳的方向发展,可当他接过急报,指尖触到火漆的冰凉时,心中已隐约察觉到一丝不安。
展开奏报,“闽浙沿海走私猖獗,西洋商船勾结海盗,半年流失税银三百万两”的字样如利刃般刺入眼帘。王磊眉头瞬间拧紧,示意周瑞详细说明。周瑞擦了擦额头的冷汗,颤声禀报:“国公爷,这半年来,闽浙一带的走私愈演愈烈。走私团伙以‘海商’为名,实则与倭寇、荷兰红毛夷勾结,形成了‘产—运—销’一条龙的走私网络。他们在江南以低价收购丝绸、瓷器、茶叶,运到海外后高价倒卖,再将鸦片、劣质火器走私入境,以十倍差价牟利。更可怕的是,这些鸦片多流向沿海村落,不少青壮年染上烟瘾后,变卖田产、家眷,甚至加入海盗,导致沿海十余个村落近乎荒废。”
说着,周瑞将一叠厚重的账本与案宗递上:“这是各地海关的税银记录与百姓的联名状纸。您看,厦门港去年同期税银达两百万两,今年却不足五十万两;宁波府查获的一艘走私船,表面申报‘瓷器百件’,实则藏有鸦片两百箱、火器三百支,背后牵扯到宁波知府的儿子。地方官府要么被走私团伙用重金收买,要么畏惧其手中的武装,竟对这些乱象视而不见!”
王磊翻开账本,每页都标注着触目惊心的亏空,案宗里的状纸更是字字泣血——泉州乡绅陈明在状纸上写道:“犬子因吸食鸦片,盗卖家中祖宅,后加入海盗,死于火并,求国公爷为沿海百姓做主!”漳州渔民林阿福则哭诉:“走私船为争夺航线,纵火烧毁咱们的渔船,官府却称‘意外失火’,不给丝毫赔偿……”王磊的手指重重按在“荷兰红毛夷商船停靠厦门港,未缴一文关税,地方官竟以‘外邦友商,不便苛责’为由放行”的记录上,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起身走到墙上悬挂的《沿海舆图》前,目光扫过闽浙沿海的厦门、宁波、泉州、福州等港口——这些本是朝廷对外通商、征收税银的重镇,是江南物资与海外贸易流通的命脉,如今却成了走私团伙的“安乐窝”。“沿海税银支撑着中原与边疆的民生工程,豫西的学堂建设、西南的医馆药材、辽东的互市物资,都离不开这笔收入。走私不除,不仅国库空虚,百姓也会被逼上绝路,甚至可能引发沿海叛乱。”王磊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指尖在舆图上的走私航线标记处反复滑动,“走私团伙敢如此猖獗,无非是三点:一是有武装护航,勾结海盗与外夷,地方水师装备落后、战力薄弱,根本无力对抗;二是有官府内应,从港口查验到案件审理,层层包庇,形成了‘保护伞’;三是朝廷缺乏统一的缉私力量,各港口各自为战,信息不通,难以形成合力。”
站在一旁的参军张谦见王磊陷入沉思,上前一步说道:“国公爷,臣倒有一人举荐,或许能破解此局。前福建水师游击郑芝龙,此人出身海商,自小在沿海长大,熟悉闽浙粤三省的洋流、岛屿与走私路线,早年曾率私人船队与倭寇、红毛夷作战,创下过‘以三十艘快船击溃百艘海盗船’的战绩,麾下还有一支由渔民与水手组成的精锐队伍,战斗力远超地方水师。只是他后来因不满朝廷对海商的打压,一度在台湾海峡自立门户,垄断海上贸易,去年才在福建巡抚的招降下归附,如今闲赋在泉州老家。若能启用他,凭借他对海情的熟悉与在沿海的威望,定能事半功倍!”
王磊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早有耳闻,郑芝龙不仅熟悉海情,还在沿海海商与渔民中极有威望,能调动民间力量,这正是缉私所需的关键优势。但他也清楚,郑芝龙曾有“自立”之举,若不能彻底收服其心,恐生后患。“张参军,你立刻派人前往福建,一是调查郑芝龙归附后的动向,确认他是否真心为朝廷效力,有无与走私团伙暗中勾结;二是向他传达朝廷意旨,召他来锦州议事,许他‘节制闽浙粤三省水师,自主调配缉私物资,查获的走私货物三成归其麾下作为军饷,若缉私有功,可保其家族世代袭爵’。”王磊当机立断,又补充道,“调查务必细致,不仅要查他的公开行动,还要暗访沿海百姓与商户,听听他们对郑芝龙的评价。”
张谦领命而去后,王磊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立刻召集户部、兵部与工部的官员,召开缉私筹备会议。“户部需立刻核算沿海税银的缺口,从国库调拨五十万两白银,作为缉私总队的启动资金;兵部要协调闽浙粤三省,将水师中的精锐抽调出来,随时听候调遣;工部则要联系徐元明工坊,赶制一批适合沿海作战的快船与火炮——快船需轻便灵活,能在岛屿间穿梭;火炮要射程远、威力大,足以压制红毛夷的商船火力。”王磊逐一部署,目光扫过众人,“此次缉私,不仅是为了追回税银,更是为了保住沿海百姓的性命与生计,各部务必全力配合,不得延误!”
三日后,前往福建的探子传回详细报告:郑芝龙归附后,主动解散了八成私人武装,仅保留三百名亲信作为护卫;他还拿出私产,在泉州开设了三所“惠民学堂”,免费教授沿海孩童读书、写字,甚至邀请汉人秀才与少数民族的长者共同授课;上个月,漳州出现小股海盗劫掠渔民,地方水师迟迟未到,郑芝龙得知后,亲自率领亲信出海,仅用一日便击溃海盗,将被劫掠的渔船与物资全部归还渔民。探子还带回了泉州百姓的联名感谢信,信中称郑芝龙为“沿海守护神”。
王磊看完报告,心中的顾虑彻底打消。他知道,郑芝龙虽有过“自立”的过往,却真心想为沿海百姓做些实事,这样的人,只要给予足够的信任与权力,定能成为缉私的得力干将。接下来的几日,王磊闭门谢客,结合辽东治理“民族共融”与西南“改土归流”的经验,制定出详细的缉私方案框架:
第一,整合力量,构建“海陆联动”的缉私网络。以郑芝龙为“沿海缉私总领”,统一指挥闽浙粤三省水师,挑选一万五千名精锐组建“沿海缉私总队”,分为十个支队,分别驻守厦门、宁波、泉州等十大港口;同时,招募五千名熟悉海情的渔民组成“乡勇哨探队”,分布在沿海各岛屿与渔村,负责侦查走私船队的动向,一旦发现可疑船只,通过烽火与信鸽双重传递消息。
第二,严查内奸,斩断走私团伙的“保护伞”。派监察御史李嵩率领二十名亲信,前往闽浙粤三省,秘密调查地方官员与走私团伙的勾结情况。规定“凡收受走私团伙贿赂、包庇走私行为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革职查办,情节严重者抄家流放;若能主动举报,可从轻发落”。同时,在各港口设立“匿名举报箱”,鼓励百姓与商户举报贪官污吏。
第三,堵截航线,封锁走私通道。在厦门、宁波、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立“缉私关卡”,配备徐元明新造的“远程神威炮”(射程达三里,可发射霰弹与实心弹)与“飞燕快船”(时速达十五里,船体轻便,可在浅滩与岛屿间灵活穿梭);在走私团伙常用的“黑鲨岛”“金门岛”等中转岛屿附近,布设水下暗桩与浮标,阻止走私船停靠;定期派缉私队在台湾海峡、东海等海域巡逻,形成“港口拦截+海域巡逻+岛屿监控”的三重防线。
第四,分化瓦解,区别对待走私参与者。将走私团伙分为“核心头目”“海盗成员”“被胁迫渔民”三类:核心头目(如走私网络的组织者、与外夷勾结的商人)顽固不化,一律格杀勿论,其财产没收后用于补偿受害百姓;海盗成员若愿意投降,可编入缉私队,戴罪立功,表现良好者可免除过往罪责;被胁迫的渔民多为生计所迫,责令其补缴走私货物的税款,不予追究其他责任,还可优先加入“乡勇哨探队”,靠正当收入养家。
一周后,郑芝龙抵达锦州。他身着深蓝色锦袍,虽已年过四十,却身姿挺拔,眼神锐利如鹰,脸上带着常年在海上漂泊的风霜,却难掩一身果决干练的气质。走进议事厅,郑芝龙看到端坐于主位的王磊,当即单膝跪地,声音铿锵:“罪臣郑芝龙,参见国公爷!蒙国公爷不弃,召臣前来议事,臣定当效犬马之劳,肃清沿海走私,还百姓一片安宁!”
王磊起身走下主位,亲手扶起郑芝龙,目光坦诚而坚定:“郑将军不必多礼,你熟悉海情,麾下有能,且真心为沿海百姓着想,这沿海缉私的重担,非你莫属。但我丑话说在前面,缉私不仅是抓贼缴赃,更要护佑民生,若你敢借机谋私、欺压百姓,或与走私团伙暗中勾结,我绝不轻饶,哪怕你有再大的功劳,也难逃律法制裁!”
郑芝龙心中一震,他没想到王磊会如此直接,却也感受到了这份话语中的信任与期许。他郑重抱拳,语气带着一丝激动:“国公爷放心!芝龙出身沿海,深知百姓被走私与海盗所害之苦,此次若不能肃清乱象,甘愿提头来见!只是……”郑芝龙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说道,“走私团伙中的海鲨帮帮主蔡三炮,曾是我的旧部,此人作战勇猛,且熟悉我的战术,恐会给缉私带来阻碍。”
“旧部又如何?”王磊笑了笑,将拟定的缉私方案框架递给他,“只要你一心为公,哪怕是亲族,也不能姑息。这是我初步拟定的方案,你熟悉沿海情况,看看有哪些需要调整的地方,尽管提出。”
郑芝龙接过方案,仔细翻阅,越看越心惊——王磊的方案不仅考虑周全,还充分尊重了沿海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分化瓦解”与“乡勇哨探队”的设计,正是他心中所想却未敢直言的。他沉吟片刻后说:“国公爷的方案已是天衣无缝,臣只有两点补充:一是走私团伙常利用夜间、大雾或暴雨天气出海,快船虽快,却难以及时发现目标,需在沿海三十余个关键岛屿上修建烽火台,安排士兵昼夜值守,一旦发现可疑船只,立刻燃放烽火报信,让附近的缉私队能迅速响应;二是荷兰红毛夷的商船配备了重型火炮,射程虽不如‘远程神威炮’,但火力密集,地方水师的战船难以抵挡,需请徐元明工坊再赶制一批‘连弩炮’,安装在快船上,用于近距离压制红毛夷的船员,减少缉私队的伤亡。”
“你考虑得很周全。”王磊赞许地点头,“烽火台的建设,由你负责规划,朝廷拨款十万两白银,务必在一个月内完工;连弩炮与远程神威炮,我立刻传信给徐元明,让他优先赶制五十门远程神威炮、两百架连弩炮,半月内运抵厦门。另外,我再派五百名亲卫编入缉私总队,他们都是经历过蒙古、辽东战事的精锐,既是协助你作战,也是为了监督缉私过程,避免出现贪腐与滥杀的情况,你可放心调用。”
郑芝龙心中一暖,王磊不仅满足了他的所有要求,还派亲卫协助而非监视,这份信任让他愈发坚定了效力的决心。“谢国公爷信任!芝龙定在三个月内,肃清闽浙沿海的走私团伙,夺回流失的税银,让沿海百姓重新过上安稳日子!”
次日清晨,王磊亲自送郑芝龙离开锦州。站在帅府门前,王磊拍了拍郑芝龙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沿海百姓的安危,就交给你了。记住,缉私不是目的,让百姓能安心捕鱼、商户能合法通商,才是咱们要达成的目标。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随时飞鸽传书,我会调动全国资源支持你。”
郑芝龙深深躬身,翻身上马,带着王磊的嘱托与缉私方案,快马加鞭赶往厦门。王磊站在原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思绪万千——沿海缉私不仅关乎税银,更关乎江南与海外的贸易通道,关乎数千万沿海百姓的生计。若能成功,不仅能为“安天下”大业注入新的活力,还能为未来的海外通商打下基础。他转身对亲卫说:“传信给徐元明,让他务必按时交付火炮与快船;再传信给监察御史李嵩,让他即刻启程前往闽浙,严查贪官污吏,为郑芝龙扫清障碍。”
第二节:海陆联动布天网,王磊督战破私盟
郑芝龙抵达厦门后,按照王磊的部署,迅速展开缉私准备。他先是前往闽浙粤三省水师营地,挑选精锐士兵——要求入选者不仅要武艺高强,还要熟悉水性,能在颠簸的战船上稳定作战,最终组建起一万五千人的“沿海缉私总队”,分为十个支队,分别驻守厦门、宁波、泉州等十大港口。同时,他深入沿海渔村,亲自招募渔民组建“乡勇哨探队”,凭借自己在沿海的威望,短短十日便招募到五千名身经百战的渔民,这些人熟悉每一片海域的洋流与暗礁,成为缉私的“眼睛”。
徐元明赶制的五十门远程神威炮、两百架连弩炮也如期送达厦门。郑芝龙亲自带着工匠,将这些武器安装在战船与缉私关卡上,又组织士兵进行实战演练,确保每个人都能熟练操作。烽火台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郑芝龙根据海情,在黑鲨岛、金门岛、舟山岛等三十余个关键岛屿上选定地址,派士兵与渔民共同修建,不到一个月,一座座高耸的烽火台便矗立在沿海岛屿上,日夜闪烁着警戒的火光。
然而,缉私行动刚一开始,便遇到了难题。盘踞在闽浙沿海的走私团伙以“海鲨帮”为首,帮主蔡三炮曾是郑芝龙的旧部,不仅熟悉郑芝龙的作战风格,还对沿海的缉私防线了如指掌。得知朝廷组建缉私总队后,蔡三炮立刻联合倭寇首领山本一郎与荷兰红毛夷商人范德堡,组成“走私同盟”,扬言“要让朝廷的缉私队有来无回”。
蔡三炮还派人给郑芝龙送信,以“旧情”拉拢,信中写道:“昔日你我兄弟并肩作战,共享海上之利,如今何必为朝廷卖命?若你肯放我等一马,走私利润分你一半,咱们还能像从前一样,逍遥自在!”郑芝龙看完信,当场将其撕毁,派人将送信者押往锦州,交由王磊处置。
消息传回锦州时,王磊正在查看各地的民生奏报——豫西的学堂已培养出第一批识字的孩童,西南的盐铜运输畅通无阻,辽东的互市市场日益繁荣。得知蔡三炮组建“走私同盟”,王磊立刻意识到,这不仅是走私团伙的反扑,更是对朝廷缉私决心的挑衅。“蔡三炮勾结外夷与倭寇,显然是早有准备,郑芝龙虽有能力,但面对旧部与多方势力的联合,难免会陷入被动。”王磊对身边的亲卫说,“传我命令,即刻启程前往厦门,亲自督战缉私!”
三日后,王磊率领一千名亲卫,沿运河南下,经江南进入福建,抵达厦门。郑芝龙早已率缉私总队的将领在码头等候,见到王磊,他脸上露出愧疚之色:“国公爷,是末将无能,未能迅速平定走私,还劳烦您亲自前来。蔡三炮联合倭寇与红毛夷,气焰十分嚣张,昨日还偷袭了咱们的泉州缉私关卡,抢走了两门火炮。”
“与你无关。”王磊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平静,“蔡三炮能调动三方势力,可见其早有预谋,你刚组建缉私队,尚未形成合力,不必自责。今日我来,不是为了追责,而是与你一起,彻底粉碎这个走私同盟。先带我去看看泉州关卡的情况,再详细说说这个走私同盟的底细。”
在郑芝龙的陪同下,王磊前往泉州缉私关卡。关卡的围墙被炮火轰出了一个大洞,地上还残留着血迹与弹壳,几名受伤的士兵正在接受治疗。王磊走到受伤的士兵身边,蹲下身子,亲自为一名腿部中弹的士兵查看伤口,问道:“当时的情况怎么样?敌人有多少人?用的是什么武器?”
士兵忍着疼痛,如实回答:“国公爷,昨日凌晨,敌人突然来袭,大约有五百人,分乘二十艘快船,船上有火炮与火枪。他们先是用火炮轰击关卡,然后派倭寇登岸突袭,咱们寡不敌众,只能撤退,还好乡勇哨探队及时燃放烽火,附近的缉私队赶来支援,才把敌人打退。”
王磊点了点头,起身对郑芝龙说:“蔡三炮选择凌晨突袭,说明他熟悉咱们的换岗时间;用火炮轰击关卡,再派倭寇近战,是想速战速决,可见他担心拖延时间会引来更多缉私队。这个走私同盟看似强大,实则各怀鬼胎——蔡三炮想要垄断走私利润,山本一郎只想要钱财与物资,范德堡则一心想打开中国市场,他们的合作基础极其脆弱,只要咱们打掉他们的利益联结,同盟便会不攻自破。”
回到厦门缉私总队的军营,王磊立刻召集将领开会,详细分析走私同盟的弱点:“荷兰红毛夷最看重利益,只要咱们截断他们的走私货物,让他们无利可图,他们定会退出同盟;倭寇贪婪且多疑,只要咱们稍加挑拨,他们就会怀疑蔡三炮想独吞赃物,进而反目成仇;蔡三炮虽有旧部情谊,但麾下的士兵多是被胁迫的渔民,只要咱们晓以利害,许以生路,他们定会倒戈。”
基于此,王磊制定出三步破敌策略:“第一步,断其财路,震慑红毛夷。派乡勇哨探队严密监视范德堡的商船动向,一旦发现其停靠港口或与蔡三炮交易,由郑将军率领缉私总队的快船与远程神威炮,突袭其商船,缴获所有走私货物,生擒范德堡,让红毛夷知道与走私团伙勾结的代价;第二步,离间同盟,挑起内斗。释放消息,称‘蔡三炮已与朝廷暗中勾结,计划吞并倭寇的赃物,将山本一郎献给朝廷邀功’,同时派人假装投靠倭寇,送上伪造的‘蔡三炮与朝廷密信’,激化蔡三炮与山本一郎的矛盾;第三步,瓮中捉鳖,彻底清剿。待同盟内部分裂,蔡三炮与山本一郎互相残杀时,咱们再率军合围,一举将其歼灭,永绝后患。”
郑芝龙眼前一亮,王磊的策略精准地击中了走私同盟的要害。他立刻补充道:“国公爷,范德堡的商船通常会在每月初十停靠黑鲨岛,与蔡三炮交易。黑鲨岛四周都是暗礁,只有一条航道能进入,咱们可以在航道两侧的岛屿上埋伏火炮,待商船进入后,封锁航道,前后夹击,定能将其全歼!”
“好!就按你说的办。”王磊拍板决定,“你立刻派乡勇哨探队前往黑鲨岛附近侦查,确认范德堡商船的抵达时间与蔡三炮的接应兵力;同时,让工匠在航道两侧的岛屿上修建临时炮台,将远程神威炮运过去埋伏;另外,安排人伪造蔡三炮与朝廷的密信,务必做到以假乱真。”
接下来的几日,王磊亲自留在厦门军营,监督各项准备工作。他每天都会去战船训练场,观看士兵们操练火炮与连弩炮,亲自示范如何在颠簸的战船上稳定瞄准:“海上作战,战船会随波浪晃动,瞄准的时候要提前预判目标的移动方向,还要注意风向与洋流,这些细节都关乎生死。”士兵们见国公爷亲自指导,训练得更加刻苦。
王磊还深入厦门渔村,与渔民们交流,了解他们对走私与缉私的看法。在一户渔民家中,王磊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孩童正在咳嗽,面色蜡黄,渔民无奈地说:“国公爷,这孩子是吸了鸦片的烟味,染上了病。以前咱们靠捕鱼能吃饱饭,自从走私船来了,海被搅浑了,鱼少了,还带来了鸦片,好多人家都家破人亡了。您一定要把这些走私的人都抓起来啊!”
王磊心中一痛,握住渔民的手说:“老乡放心,我向你们保证,不出一个月,定让沿海恢复太平,让孩子们能健康长大,让大家能安心捕鱼。”离开渔村时,王磊对郑芝龙说:“咱们缉私,不仅是为了朝廷税银,更是为了这些百姓。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不能忘了这份初心。”
十日之后,乡勇哨探队传回消息:范德堡的五艘商船将于明日凌晨抵达黑鲨岛,蔡三炮已派两百名手下前去接应。王磊立刻下令:“郑将军,你率领五百艘快船,配备二十门远程神威炮、五十架连弩炮,连夜出发,前往黑鲨岛航道两侧的岛屿埋伏;我率领亲卫与剩余缉私队,在厦门港待命,一旦你们发起进攻,立刻率军支援。记住,尽量生擒范德堡,留活口作为勾结走私的证据。”
郑芝龙领命,率领船队悄悄驶离厦门港。深夜的海面,月光被厚重的云层遮挡,只有快船划水的声音在寂静中回荡。船队抵达黑鲨岛附近后,郑芝龙按照王磊的部署,将快船分成两队,分别埋伏在航道两侧的岛屿上,士兵们迅速将远程神威炮与连弩炮架设到临时炮台上,严阵以待。
次日凌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五艘荷兰商船便缓缓驶入航道。船上的范德堡正得意地想着即将到手的巨额利润,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当商船全部进入埋伏圈后,郑芝龙一声令下:“开火!”
瞬间,远程神威炮的轰鸣声打破了海面的宁静,炮弹呼啸着落在商船上,船体被轰出一个个大洞,木屑与碎片飞溅。范德堡惊慌失措,下令船只掉头逃跑,却发现航道已被缉私快船封锁。连弩炮齐发,密集的弩箭射向商船甲板,荷兰船员纷纷倒下。经过一个时辰的激战,五艘商船全部被缴获,船上的两百箱鸦片、三百支火器被尽数查封,范德堡被生擒。
天亮后,郑芝龙带着缴获的货物与范德堡返回厦门。王磊早已在码头等候,看到满载的鸦片与火器,他当即下令:“将所有鸦片运到海边,当众销毁;火器送往徐元明工坊改造,日后用于缉私队的装备补充;范德堡关进大牢,待肃清走私后,交由朝廷处置!”
消息很快传遍沿海,百姓们纷纷赶来观看鸦片销毁。当熊熊烈火燃起,鸦片化为黑烟时,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不少百姓激动得流下眼泪。王磊站在一旁,看着百姓们的笑脸,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不仅是一次缉私的胜利,更是为百姓驱散了一场灾难。
范德堡被擒、商船被劫的消息传到蔡三炮与山本一郎耳中后,两人都慌了神。王磊趁机让人将伪造的“蔡三炮与朝廷密信”送到山本一郎手中,信中写道:“今已擒获范德堡,不日便会设计擒杀山本一郎,献与朝廷,以求封赏……”山本一郎本就对蔡三炮心存疑虑,见“证据”确凿,怒不可遏,立刻率领五百名倭寇,突袭蔡三炮的巢穴——金门岛。
蔡三炮毫无防备,被倭寇打得节节败退,手下伤亡惨重。他意识到自己被陷害,却百口莫辩,只能率领残余手下突围,逃往厦门附近的鼓浪屿。王磊得知消息,立刻与郑芝龙率领缉私总队与亲卫,乘船包围鼓浪屿。
此时的蔡三炮,既失去了红毛夷的支持,又被倭寇背叛,已成惊弓之鸟。王磊站在旗舰上,对着岛上喊话:“蔡三炮,你勾结外夷、走私贩毒,害苦了沿海百姓,如今已是穷途末路!若能放下武器,投降认罪,我可饶你麾下弟兄一命,让他们加入缉私队,戴罪立功;若你执迷不悟,定将你挫骨扬灰,让你为沿海百姓的死难付出代价!”
蔡三炮在岛上犹豫不决,郑芝龙上前一步,对着岛上喊道:“蔡三炮,你我曾是兄弟,我知道你并非天生作恶,只是被钱财迷了心窍!如今归顺,尚可赎罪,若再抵抗,只会连累更多弟兄,让你的家人蒙羞!”
岛上的海鲨帮成员本就士气低落,听到郑芝龙的喊话,纷纷放下武器。蔡三炮见大势已去,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拔剑自刎。王磊看着这一幕,叹了口气:“罪有应得,却也可惜了一身本事。”
肃清蔡三炮与山本一郎后,王磊并未停下脚步。他知道,要彻底杜绝走私,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在厦门,他主持召开“沿海通商与缉私会议”,邀请闽浙粤三省的官员、海商与渔民代表参加。会上,王磊提出三项制度:
第一,设立“沿海通商总局”,统一管理对外通商事务。规定所有出海商船需到通商总局登记备案,领取“通商许可证”,详细申报货物种类、数量与目的地;通商总局在各港口设立“关税征收点”,按照“丝绸抽税一成、瓷器抽税一成五、茶叶抽税一成”的标准征收关税,严禁官员私自加税或减免;对合法经营的海商,实行“三年免税”政策,鼓励更多商户参与正规通商。
第二,推行“海商联保制”,强化行业自律。将沿海的海商按地域分成十组,每组十家,推选一名信誉良好的商户作为组长,各组之间互相监督;若有一家商户参与走私,其余九家需共同承担赔偿责任,补缴走私货物的税款;同时,设立“海商信誉榜”,定期公布合法经营的商户名单,为其提供优先通关、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
第三,建立“缉私巡逻制”,确保长治久安。将沿海划分为十个区域,每个区域由缉私队与乡勇哨探队联合巡逻,每月轮换一次,确保无死角;在各烽火台与缉私关卡设立“民情驿站”,由士兵与渔民共同管理,收集百姓对缉私与通商的意见,及时调整政策;每年对缉私队与乡勇哨探队进行考核,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失职者严惩不贷。
会议结束后,王磊又亲自前往宁波、泉州等地,监督通商总局与缉私关卡的建设。在泉州通商总局,他看到商户们有序地办理通商许可证,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一位商户对王磊说:“国公爷,以前咱们要么被走私团伙欺压,要么被贪官勒索,现在有了正规的通商渠道,咱们终于能安心做生意了!”
三个月后,沿海缉私成效显着。据通商总局统计,合法通商的关税收入比此前增长了两倍,半年内便追回了流失的三百万两税银;走私案件减少了九成,沿海百姓再也不用担心海盗与鸦片之害;不少因鸦片家破人亡的家庭,在朝廷的扶持下,重新开垦田地、打造渔船,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郑芝龙向王磊递交奏报,请求继续留在沿海,负责缉私与通商事务。王磊批复:“准!封你为‘沿海缉私总领’,节制闽浙粤三省水师,世代守护沿海安宁。望你不忘初心,始终以百姓为重,让沿海成为朝廷的富庶之地、安宁之土。”
离开厦门前,王磊站在海边,望着往来穿梭的合法商船与巡逻的缉私快船,心中感慨万千。从蒙古部落抚绥到辽东女真安置,从西南土司整编到沿海缉私,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只要坚守“以民为本”的初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他知道,沿海的稳定,不仅为朝廷带来了充足的税银,更为江南与边疆的物资流通打开了通道,为“安天下”的大业,又添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踏上返回锦州的路途,王磊看着沿途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嘴角露出了笑容。他知道,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崇祯朝廷仍在北方负隅顽抗,各地的民生工程还需进一步推进,但只要有像郑芝龙这样的能臣,有支持他的百姓,他定能一步步实现“天下一统、各族和睦”的愿景,让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都能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