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长白山下有个靠山屯,屯里有户姓商的殷实人家。当家的商老爷年过四十才得了一子,取名瑞霖。这孩子自打出生就与众不同,满月那天,家人按习俗摆了抓周宴,小瑞霖对眼前的金银珠宝、文房四宝看都不看,直扑向墙角药柜里掉出来的一根老山参,攥在手里咯咯直笑。
“这孩子,莫不是要当个郎中?”商老爷捋着胡须笑道。
商太太却隐隐觉得不安,那老山参是屯里采参人前几天刚送来抵债的,须子完整,已具人形,怕是有了些年头。更奇的是,自打瑞霖抓住那山参后,原本饱满的参体竟渐渐萎缩,仿佛精气都被吸了去。
瑞霖长到五六岁,从不与屯里其他孩童玩耍,常一个人望着远处长白山主峰发呆。有次商老爷带他去县城,路过一家书院,他竟指着院中一块青石板说:“这下面三尺,埋着个檀香木匣,里面是我前世的文章。”
书院山长恰巧经过,闻言大惊,果真命人掘地,果然挖出个檀香木匣,里面是一叠明代万历年的诗文手稿,作者署名“林下客”。
“这孩子,莫非是文曲星下凡?”山长惊问。
商老爷摇头不语,心中却想起了屯里老人们说的“灵参托生”的传说。
原来长白山一带自古相传,千年老参若能避过采参人的追觅,再修炼五百年,便可化作人形游走山野,又五百年,若能广积功德,便可托生为人。这些托生之人往往带有前世记忆,聪慧异常,尤善医道。
瑞霖七岁那年,屯里突发瘟疫,染上的人浑身发热,口舌生疮,不出七日便虚弱而死。屯中郎中都束手无策,商老爷只好紧闭门户,不让瑞霖外出。
谁知一夜,瑞霖梦中见一白须老者,领他至一山谷,指着一片叶子呈七星状的草药道:“此乃天枢草,专治热毒。”又指着一口隐蔽的山泉:“此泉眼通地脉,水性至阴,以之煎药,事半功倍。”
翌日醒来,瑞霖竟将梦中草药山泉的模样位置记得清清楚楚,吵着要上山采药。商老爷自然不许,当夜,瑞霖竟偷偷溜出家门,凭记忆寻到了那片山谷,果然采回满满一筐天枢草,又指引屯里壮丁找到了那口山泉。
药煎好后,瑞霖亲自为患者诊治,不出半月,瘟疫竟全消了。靠山屯躲过一劫,家家户户都称商瑞霖为“小神医”。
瘟疫过后,商瑞霖的名声传遍了十里八乡。这年深秋,一队衣着光鲜的外乡人来到靠山屯,为首的是个五十多岁的精瘦汉子,自称姓胡,特来请小神医去诊治他家老爷的怪病。
商老爷见这伙人眼神飘忽,腰间鼓鼓囊囊似有兵器,不像是寻常人家,便婉言谢绝。那胡姓汉子脸色一沉:“商老爷,这可是县太爷的公子引荐的,您要驳了这个面子?”
正当僵持时,十一岁的瑞霖从内屋走出,静静打量了胡姓汉子片刻,忽然道:“你们不是从县城来的,是从二百里外的黑瞎子沟来的。你家老爷也不是寻常病痛,是被山中的‘白仙’所伤。”
胡姓汉子闻言脸色大变,态度顿时恭敬起来:“小神医慧眼,还请救命!”
商瑞霖转头对父亲道:“爹,这病我得去治,关乎咱们这一方山林的安宁。”
商老爷深知儿子非同寻常,只得应允。次日一早,瑞霖便随胡姓汉子一行人上了路。
三日后,一行人抵达黑瞎子沟。这里与靠山屯大不相同,山势险恶,林木阴森。胡家宅院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却隐隐透着一股压抑之气。
病榻上的胡老爷面色青紫,胸口有一道诡异的白痕,时醒时昏,醒时便胡言乱语,说什么“不敢了”“再不敢冒犯”之类的怪话。
瑞霖仔细查看后,要独自进山采药。胡姓汉子派两人跟随,被瑞霖拒绝:“你们身上的杀气太重,跟我去反而坏事。”
瑞霖独自深入黑瞎子岭,翻过两道山梁,来到一处松林。林中有一块平坦的青石,瑞霖坐下闭目凝神。不过一刻钟,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从树后闪出,蹲坐在瑞霖面前,口吐人言:
“小参仙,你既已托生为人,何苦来管这闲事?”
瑞霖睁眼笑道:“白婆婆,百年不见,您老风采依旧。那胡老爷虽贪心冒犯了您,但罪不至死。况且他若死了,他手下那帮亡命徒必定要放火烧山报复,何苦来哉?”
白狐冷哼一声:“他带人掘我洞府,伤我子孙,岂能轻饶?”
“我已让他吃了苦头,不如就此罢手。我让他家每月初一十五在山口设祭,供奉三年,再不许踏入您的地界半步,如何?”瑞霖道。
白狐沉吟片刻:“也罢,看在你小参仙的面子上。不过你要告诉他,若再敢犯戒,必遭横死!”
瑞霖点头,又从药囊中取出一丸丹药:“这是用长白灵泉炼制的百花丸,对您修行有益,算是赔礼。”
白狐接过丹药,化作一道白光消失在林深处。
瑞霖采了些普通草药回到胡家,煎药给胡老爷服下,当晚胡老爷便清醒过来,胸口的白痕也淡了许多。瑞霖转达了白狐的条件,胡家一一应允。
事后,胡姓汉子私下问瑞霖:“小神医,您怎知我们是从黑瞎子沟来的?又怎知老爷是被白仙所伤?”
瑞霖微微一笑:“我不仅知道这些,还知道你本名胡三,原是这山中的猎户,二十年前因打死了怀孕的母熊,被熊群报复,家破人亡,不得已落草为寇。”
胡三闻言骇然,这桩往事他从未对外人提起过。
瑞霖继续道:“你腰间别的那把匕首,就是当年凶器,上面还缠着怨气。我劝你早日将此物送回山中,设祭忏悔,否则还会有祸事临头。”
胡三冷汗直流,扑通跪地:“求小神仙指点迷津!”
瑞霖叹道:“万物有灵,山水有主。你们在这黑瞎子沟立足,不敬山灵,反而肆意砍伐捕猎,迟早要遭天谴。若想平安,须得改过自新,每月初一十五不仅祭祀白仙,也要祭祀山神土地,更要约束手下,不得滥杀生灵。”
胡三连连叩头应允。自此,黑瞎子沟的土匪竟真的收敛许多,不再祸害乡里,有时还会帮助过往客商,成了名副其实的“保路队”。
瑞霖十四岁那年,长白山一带大旱,河水干涸,庄稼枯死,连深山里的泉水都几近干涸。各屯请来和尚道士祈雨,均无效果。
一日,瑞霖对父亲说:“爹,今晚我要上山求雨,您让屯里人准备好接雨的器具。”
商老爷大惊:“儿啊,这祈雨之事非同小可,多少高僧道长都无能为力,你一个少年郎如何能做到?”
瑞霖道:“我本是山中灵参托生,与这长白山的山灵水伯都有交情。如今天旱,实是因新来的旱魃作祟,我必须前去一会。”
当夜,瑞霖独自登上长白山主峰,至一处绝壁下的山洞前。洞口热气蒸腾,寸草不生。瑞霖立于洞外,朗声道:“旱魃道友,可否出来一叙?”
片刻,一赤发红眼的怪人走出洞口,声如破锣:“小参仙,你不在人间享福,来我这燥地作甚?”
瑞霖道:“道友修炼旱功,本无可厚非,但如今山下百姓遭殃,庄稼枯死,还请道友挪挪地方,或者收敛几分火力。”
旱魃大笑:“我修炼千年,岂因你一言而止?念你修行不易,速速离去,否则休怪我无情!”
瑞霖不慌不忙:“道友可知这长白山地脉特殊?你在此强行修炼旱功,已惊动了地底沉睡的寒龙。若寒龙苏醒,与你相克,必有两败俱伤之祸。”
旱魃脸色微变,却仍强硬:“休要唬我!”
正在此时,地底忽然传来隆隆巨响,整个山体微微震动。旱魃站立不稳,面露惊惧。
瑞霖趁机道:“我有一策,可解两难。由此向西三百里,有一处火焰山,地火充沛,正合你修炼,又不伤生灵。我可请山神土地为你开路,保你平安抵达。”
旱魃犹豫片刻,见地底震动愈烈,只得点头应允。
瑞霖遂焚香祷告,请出山神土地。不多时,西方天际出现一道红光,直指火焰山方向。旱魃化作一团火球,随红光而去。
旱魃刚走,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顷刻间大雨倾盆而下。这场雨足足下了三天三夜,长白山一带旱情全解。
自此,商瑞霖的名声越发响亮,被尊为“参仙”。但他依旧谦和待人,行医施药,分文不取。
瑞霖十八岁那年,一日忽对父母说:“爹、娘,儿本是长白山一株灵参,因前世积德,得以托生为人。如今十八年期限已到,儿要回归山野了。”
商老爷夫妇大惊,泣不成声。瑞霖安慰道:“二老不必悲伤,儿虽归山,但魂魄仍会守护这一方水土。商家的子孙后代,我会暗中庇佑。”
三日后,瑞霖沐浴更衣,在家人陪伴下登上长白山一处幽静的山谷。谷中奇花异草盛开,雾气缭绕,似有仙乐隐隐传来。
瑞霖向父母叩拜三次,转身走入雾气深处,身影渐渐消失。忽然,谷中升起一道七彩霞光,光芒中隐约可见一株巨大的人参,枝叶繁茂,散发着浓郁的药香。
商老爷夫妇知是儿子显了本相,含泪拜别。
自此,长白山中多了一位参仙的传说。据说每逢山洪瘟疫,参仙便会显灵;有缘的采参人有时会在迷雾中见到一个白衣少年指点迷津;深山老林里,若诚心祈求,还能闻到突如其来的参香,祛病消灾。
而靠山屯的商家,果然世代平安,子孙中不时出现医术高明的良医,都说是有参仙祖宗庇佑。
至今,长白山一带的老人还会在夏夜乘凉时,对围坐的孩童讲述这个灵参托生的故事,最后总不忘叮嘱一句:
“万物有灵,山水有主。进山要心存敬畏,说不定哪株老参、哪只白狐,就是修行的仙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