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民国初年,关外辽河畔有个叫靠山屯的小村子,村里有个老银匠姓胡,单名一个信字。胡银匠手艺精湛,最擅长做些精巧细致的银饰,十里八村的姑娘出嫁,都要寻他打一对银镯子做嫁妆。

这年腊月二十三,正是小年,北风刮得正紧,鹅毛大雪下了整日。胡银匠刚要关门,却见门外雪地里歪着只火红的狐狸,后腿被捕兽夹伤了,鲜血染红了一片雪地。那狐狸也不怕人,一双黑溜溜的眼睛直盯着胡银匠看,竟像是通人性似的。

胡银匠心善,便将狐狸抱进屋里,小心翼翼为它取下夹子,敷上金疮药,又喂了些吃食。狐狸在他家养了七八日伤,临走前,回头望了他三次,方才蹿入林中不见了。

转年开春,一日黄昏,胡银匠正要收工,门外进来个穿红袄的姑娘,生得眉清目秀,却面生得很。

“老师傅,麻烦您帮我打对银镯子。”姑娘声音清脆,从怀中掏出块成色极好的银元宝,放在案上。

胡银匠掂了掂银元宝,足有十两重,便道:“姑娘,打对镯子用不了这许多银子,我找你些钱吧。”

姑娘摆手笑道:“不必找了,只求老师傅用心打制便是。我七日后来取。”说罢转身离去,一阵风过,带来缕若有似无的异香。

胡银匠不敢怠慢,连夜绘图选样,最终决定做一对雕花镂空银镯,镯内侧刻上缠枝莲纹,取“连连如意”之意。他连着忙活了六日,第七日黄昏,那红衣姑娘果然准时来了。

见到成品,姑娘十分满意,当即戴在腕上,笑道:“老师傅手艺果然名不虚传。剩下的银钱不必找了,就当结个善缘。”言罢,飘然而去。

胡银匠却暗自嘀咕:那元宝打了镯子少说还剩七八两,这姑娘怎的如此阔绰?他心下不安,连夜称了称剩下的银子,封存一旁,心想若姑娘日后反悔,也好归还。

谁知没过几日,怪事便发生了。

先是胡银匠发现那剩下的银子竟似长了腿,明明封在匣中,却总会莫名出现在工作台上。起初他以为是自己记错了,可后来明明锁好的银块,第二日竟又出现在炉旁。

接着,村里无赖赵三夜里翻墙入室,偷了那锭银子,谁知次日竟鼻青脸肿地跪在银铺前,双手奉还银两,连连磕头说再也不敢了,问起缘由,却只哆嗦着说“有鬼追着打”。

后来屯子里王寡妇家中有急,胡银匠便取出二两银子周济她。王寡妇用这钱买了药材为老母治病,药到病除。可奇怪的是,那银子几经周转,竟又莫名其妙地回到了胡银匠的铺子里。

最奇的是当铺掌柜孙二爷的事。孙二爷为人刻薄,某日见个外乡人典当一对银镯,他一眼便认出是胡银匠的手艺,却欺对方不识货,只出了个贱价。当晚回家,孙二爷发现当来的镯子不翼而飞,案上却摆着当初付给那外乡人的银钱。与此同时,胡银匠早晨开门,赫然见那对镯子好端端摆在柜台上,正是当日红衣姑娘取走的那对!

胡银匠心中越发疑惑,这银两似乎认主一般,无论如何流转,最终总要回到他铺中来。村中渐渐传出风言风语,有人说胡银匠学了妖法,让银子自己长腿;也有人说是狐仙看上了他,送钱来养着他。

转眼到了第二年腊月二十三,又是小年夜。胡银匠独自饮酒,对着那锭银子喃喃自语:“银子啊银子,你若是真有灵,就告诉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清脆笑声,当年那红衣姑娘推门而入,身上竟不沾片雪。

“老师傅,别来无恙?”姑娘笑道,自顾自坐在对面,“您可是在想这银子的来历?”

胡银匠连连点头:“还请姑娘解惑。”

姑娘掩口笑道:“老师傅可还记得一年前的今天,您救过一只火狐?”

胡银匠恍然大悟:“莫非姑娘就是...”

姑娘点头:“正是。那日我渡劫受伤,幸得您相助。那锭银子本是我借花献佛,从山中无主银矿取来。这银子沾染了我的气息,已有了灵性,只认您这个善人为主。外人强求不得,就算勉强得了去,也会招来祸事。”

胡银匠惊愕不已,半晌才道:“那这银子该如何处置?”

狐仙正色道:“银子有灵,当用于善事。您可将它作为本金,周济乡邻,但切记三点:一不借不孝之人,二不贷赌徒酒鬼,三不施奸恶之徒。如此,银钱自会流转有方,去了又返,永不断绝。”

说罢,狐仙起身告辞:“我今日便要离开此地,前往长白山修行了。临走前特来告知此事,也算报答您的恩情。”

胡银匠忙问:“日后还能见到仙姑吗?”

狐仙笑道:“缘分已尽,何必强求?您只需记得:财物有灵,不属无缘之人;银钱如水,当流于该去之处。”言毕,化作一阵清风,消失不见。

此后,胡银匠依狐仙之言,以那锭银子为本金,在屯里开了个小银会,周济有需要的乡邻。奇的是,凡符合狐仙所言三条的,借银生息,还得也快;凡心术不正者,纵使勉强借得银两,也会种种缘由很快归还,再也借不到第二次。

那锭银子在靠山屯流转多年,帮扶了不少人家,却总会在年底回到胡银匠手中,银身越发润泽光亮,村民都称它为“狐仙银”。

胡银匠活到九十九岁无疾而终,那锭银子在他去世那夜不翼而飞。有人说见一道红光卷着银子往长白山方向去了;也有人说银子化作了狐形,守护在靠山屯周围,继续庇佑着淳朴善良的人家。

至今,靠山屯的老人们还会对晚辈讲起这个故事,末了总要叮嘱一句:钱财这东西,强求不得,该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留不住。做人啊,得像胡银匠那样,心地善良,诚信为本,说不定哪天,狐仙就会来帮你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