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 > 第715章 那风声,真是绝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15章 那风声,真是绝了!

于佳佳那一句“我知道你在”,就像启动了什么神秘开关,整个城市都在无形中被按下了一个暂停键,然后,轰然一声,巨大的齿轮开始转动。

没过多久,市政府那边就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好消息:正式批复“城市记忆响应机制”试点方案!

天哪,这事儿简直像坐了火箭一样,一下子从小打小闹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文件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未来三年内,要对一百处老旧建筑进行“全维度生命记录”。

这样的手笔,这样的决心,简直就是官方版的“赛博朋克史官”,要给城市建一座“回忆博物馆”!

于佳佳听到这个消息时,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心里直呼“太棒了!”

然而,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对某些人来说,却无异于一颗炸弹。

首批名单公布当天,地铁维保技工赵小满下班路上刷着手机,猛地发现自己的老家——那栋位于城南的六层苏式住宅楼,赫然在列!

天啊,不偏不倚,就是他家!

去年征收令就已经下达,他一直拖着没彻底搬走,心里总憋着一股劲儿,觉得这栋楼不该就这么消失。

现在好了,政府要给它“记录生命”?

他心头一震,深埋心底的执念瞬间被点燃了。

他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也没给秦峰或者于佳佳发消息。

夜幕降临,他骑上那辆破旧不堪的二八大杠自行车,车链子“哗啦哗啦”地响,仿佛在催促他前行。

一路风驰电掣,直接冲回了那栋承载了他全部童年的老楼。

他把手机闪光灯开到最大,像探照灯一样,将整个楼道照得影影绰绰,透出一股诡异又熟悉的温馨。

他就像个着了魔的摄影师,对着每一级被无数脚印磨得发亮的楼梯,“咔咔”一顿猛拍。

那不是拍照,那是用像素为时间“续命”!

每一道磨损的痕迹,都是几十年光阴刻下的年轮。

接着是每户那掉漆的门牌、倾斜的角度,甚至连楼道拐角那只断了尾巴、用水泥浇筑的小猫雕塑,他都不放过。

这只猫,当年是他母亲亲手做的,说能镇宅,如今也只剩下半截孤零零的背影,在手机闪光灯下显得格外凄凉。

他拍得投入,完全忘了时间。

拍到三楼时,旁边一扇半掩的门忽然“吱呀”一声开了。

一个头发白得像雪、满脸皱纹深得能夹死苍蝇的老太太眯着眼看了他半天,语气带着沧桑又透着惊喜:“小满?是你这孩子啊!还回来啦!”她颤巍巍地从兜里掏出一把锈迹斑斑的信箱钥匙,塞进赵小满手里,声音低沉而神秘:“你爹临走前说,有人会回来取信。拿着吧。”

天哪,这剧情,简直比电影还离奇!

一把钥匙,一句嘱托,瞬间击穿了赵小满的心脏。

他父亲,那个沉默了一辈子的男人,竟然留下了这样的“遗言”?

这哪是钥匙,这分明是老一辈人对这个即将逝去的时代所做的一次无声的“交接”。

赵小满紧紧攥着那把冰冷的钥匙,指尖都泛白了,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又酸又胀。

秦峰得知赵小满的老家入选“城市记忆响应机制”首批名单的消息后,眼睛都亮了。

这真是瞌睡遇上枕头——他梦寐以求的“家庭声景重建”项目,终于有了完美的试验田!

他二话不说,立刻带队赶了过去。

他们请来了古建修缮队的周师傅。

这位老师傅寡言少语,但手艺精湛。

在他的指导下,团队在不破坏老楼结构的前提下,安装上了那些如同隐形衣般的柔性传感器。

秦峰特别交代:重点捕捉夜深人静时墙体内部的“细语”,那些只有建筑自己才能听见的“呼吸”。

数据回收后,所有人都惊呆了,差点惊掉了下巴!

天啊,简直是赛博灵异事件!

明明大部分住户早已搬离,整栋楼空荡荡的,可传感器数据显示,在凌晨两点到四点之间,多栋楼宇竟出现了规律性的振动,而且频率竟与当年大家集体收看电视节目的时段高度吻合!

更离谱的是,某户人家阳台上那根铁栏杆,每当播放《新闻联播》片头曲时,竟然会产生共振!

那细微的震颤肉眼几乎看不见,却被传感器忠实地记录了下来。

秦峰看着这些数据,感觉脑袋都要炸了。

原来,这栋楼并不是死的,它是活的!

当年家家户户几乎同时打开电视机,二十年如一日,硬生生让这栋楼养成了一种“电子节律”,就像它的心跳一般。

即便住户离去,这份节律仍在无声跳动。

天啊,这哪里是建筑,这分明是城市里沉睡的巨兽!

秦峰的心脏也跟着“砰砰”狂跳,兴奋得恨不得立刻将这“电子节律”公之于众。

于佳佳这边也没闲着。

秦峰的技术突破只是前奏,她要做的,是让这场前奏升华为一曲宏大的交响乐。

她迅速协调住建、文化、民政三方,召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联席会议。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宛如暴风雨前的海面,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同一个问号:“这事该怎么收场?”

于佳佳可不是好惹的,她直接抛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概念——“患癌期”!

她提议:凡是列入“城市记忆采集名单”的建筑,自动延长六个月拆除时限,期间由“感知哨兵”轮值驻守。

此言一出,会议室瞬间炸锅,反对声此起彼伏,吵得像个菜市场。

“于佳佳,你这是在拖延工程!”

“六个月?你知道会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吗?”

“感情不能当饭吃,更不能代替安全标准!”

面对如潮水般的质疑,于佳佳站起身来,语气坚定,掷地有声:“各位,请听我说句实话!这不是拖延工程,这是给城市一个告别的机会!一个深情款款、不留遗憾的告别!难道我们真想让我们的城市变成一个没有记忆的孤儿吗?”

会议争论激烈,唾沫横飞。

直到于佳佳示意播放一段录音。

那段录音很简单,甚至有些模糊——是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被家人带回阔别已久的旧居。

刚踏进门槛,他那糊涂了半辈子的嘴,竟清晰地说出一句:“妈,我回来了。”

天啊,那声音带着孩子气,带着委屈,带着一辈子未曾诉说的思念,像一把钝刀子,一下下割着在场每个人的心。

整个会议室顿时鸦雀无声,连一根针落地都能听见。

王主任——那个一向铁面无私、只认数据的王主任——此刻眼眶都红了。

他戴着耳机,静静地坐着,听完整段录音。

办公室里空调的嗡鸣声显得格外刺耳。

良久,他才摘下耳机,沉默许久,眼神从最初的审视变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

最终,他缓缓点头,语气带着一丝疲惫,却又无比坚定:“那就……别拆得太快。”短短几个字,胜过千言万语,简直是对所有“老建筑”下达的一纸“缓刑令”!

于佳佳心中狂喜,知道这次不仅赢了政策,更赢了人心。

周师傅这位老师傅,不在乎会议室里的唇枪舌剑。

他带着徒弟们,像考古学家一样,一寸一寸地丈量老楼,开始绘制每栋楼的“情感密度图”。

这玩意儿可比cAd图纸有趣多了!

根据居民访谈,标注出“笑声高频区”——孩子们在院子里疯跑打闹,老人们在树下乘凉聊天的地方,密密麻麻标着红点;“争吵集中带”——夫妻因琐事在楼道里吵架又和好的区域,是带着火药味的蓝点;还有“深夜哭泣点”——失恋的女孩在阳台默默流泪,或独居老人思念儿女之处,则是散发着孤独气息的黑点。

这哪里是建筑图,这分明是城市的脉搏图!

在赵小满家那栋楼下,周师傅特意用红笔画了个大大的圆圈。

那里曾是孩子们跳皮筋的战场,是老人们摇着蒲扇纳凉的“茶馆”,更是夫妻吵架后道歉和好的“爱情角”。

这个地方承载了太多回忆,是整个小区最热闹、最有烟火气的所在。

周师傅抚摸着那面斑驳的墙壁,指尖感受着水泥的粗粝,语气庄重又心疼:“这种地方,连水泥都沾着人气,铲下去是要流血的。”他目光深远,忽然提出一个大胆建议:保留部分外墙立面,将其打磨加固,嵌入声音芯片,待未来新建社区时,作为“记忆碑石”重新立起。

天啊,这哪里是修缮,这分明是在为城市做“灵魂移植”!

让未来的城市,也能听见过去的回响。

秦峰看着赵小满,眼中带着理解,也有一丝复杂。

这小子,看来还有故事没讲完。

他想了想,轻轻拍了拍赵小满的肩膀,低声说:“小满,这楼里的秘密,你可能比我们都清楚。”

赵小满没有说话,只是握紧了手中那把锈迹斑斑的钥匙,抬头望向那栋在夜色中沉默伫立的老楼。

夜幕深沉,赵小满那哥们儿,一步一个脚印,独自摸上了老楼的顶楼天台。

这地方,白天看着破败,晚上却透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庄严。

他没开任何设备,那玩意儿对今晚的他来说,反而是种打扰。

他只是盘腿坐下,双手实实在在地贴着冰凉的水泥地面,然后缓缓闭上眼睛,仿佛要用整个身体去聆听。

妈耶,那风声,真是绝了!

穿过那些空荡荡的窗框,发出呜呜的,像是无数老人凑在一起,挤兑着没说完的话,全都一股脑儿地灌进他耳朵里。

时而低沉如叹息,时而高亢如不甘,他感觉这栋楼活了,它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他倾诉着几十年的爱恨情仇。

他心里那股子劲儿,像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有点疼,又有点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