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叛乱刚刚平息,朱由检本想松一口气,集中精力继续推行大明的革新举措,然而,一份突如其来的奏折又将他卷入了另一场风暴之中。】
【这日早朝,监察御史王大人出列,手举奏折,神色严肃:“陛下,臣有要事启奏。近日收到密报,江南一带官员贪腐成风,严重阻碍地方新政推行,民生亦受极大影响。”】
【朱由检一听,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竟有此事?王御史,你且详细说来。”】
【王御史展开奏折,说道:“陛下,江南多地在执行安儿瓶推广及相关革新产业扶持政策时,官员与当地商贾勾结,肆意克扣朝廷拨款。比如,原本用于改良安儿瓶生产工坊设备的款项,被层层盘剥,导致工坊设备陈旧,产品质量下滑。更有甚者,在发放给受灾百姓的赈济粮中,也动手脚,以次充好,中饱私囊。”】
【朱由检怒拍龙椅扶手,“这群贪官污吏,简直胆大妄为!洪承畴、杨嗣昌、孙传庭,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洪承畴出列,拱手说道:“陛下,江南乃我大明赋税重地,亦是革新推行的关键区域。贪腐之风若不及时遏制,不仅新政难行,恐还会引发民怨,重蹈西北叛乱覆辙。当务之急,需选派得力之人,彻查此事。”】
【杨嗣昌接着说道:“陛下,臣以为,查办此案要雷厉风行,让那些贪官污吏无所遁形。但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惊扰过多无辜,以免影响江南的稳定与发展。”】
【孙传庭上前一步,“陛下,查办贪腐,需深入当地,从基层查起。要找到确凿证据,连根拔起,方能杜绝后患。臣愿亲往江南,为陛下查清此事。”】
【朱由检沉思片刻,说道:“孙爱卿,江南情况复杂,你虽有能力,但朕恐你一人分身乏术。洪承畴,你与孙传庭一同前往,务必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杨嗣昌,你留在京城,统筹各方事务,确保朝廷运转不受影响。”】
【洪承畴和孙传庭领命:“臣等定不辱使命。”】
【洪承畴和孙传庭二人日夜兼程赶到江南。一到地方,他们没有声张,而是乔装打扮,混入百姓之中,暗中调查。】
【在一家茶馆里,洪承畴和孙传庭听到几个百姓正在议论。一个老者摇头叹息:“唉,朝廷的好政策到了咱这儿,全变味儿了。说是给咱工坊补贴,可到我们手里就没多少了,这安儿瓶的生意也越来越难做。”】
【另一个年轻人气愤地说:“就是,那些当官的和富商勾结,把赈济粮都换成了发霉的,我们老百姓能不苦吗?听说上头有人来查,也不知道能不能真的整治整治。”】
【洪承畴和孙传庭对视一眼,心中已然有数。他们决定先从安儿瓶生产工坊入手调查。】
【二人来到当地一家颇具规模的安儿瓶工坊。工坊内,机器陈旧,工人们无精打采地工作着。洪承畴装作客商,与工坊老板攀谈起来。】
【“老板,看您这工坊,规模不小,怎么感觉有些不景气啊?”洪承畴问道。】
【工坊老板苦笑着说:“客官有所不知,朝廷之前说给补贴,让我们改良设备,提高产量和质量。可那补贴款,到我们手里十不存一。上头的官儿和那些大商人勾结,把钱都赚走了,我们这些小工坊主,只能苦苦支撑。”】
【孙传庭在一旁问道:“那您可知,是哪些官员和商人在背后操纵?”】
【工坊老板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小声说:“我也只是听说,好像是知府大人和城中最大的绸缎庄老板来往密切,这事儿他们肯定脱不了干系。”】
【洪承畴和孙传庭又走访了几家工坊和商铺,收集了不少证据,随后决定直捣黄龙,拜访知府衙门。】
【二人来到知府衙门,亮出身份。知府大人陈大人先是一惊,随后赶忙笑脸相迎:“两位大人远道而来,有失远迎,不知有何贵干?”】
【洪承畴严肃地说:“陈大人,我们来此是为了调查江南贪腐一案。目前已有诸多线索指向你,希望你能如实交代。”】
【陈大人心中一紧,但仍佯装镇定:“两位大人说笑了,下官一心奉公,怎会做出贪腐之事?定是有人污蔑下官。”】
【孙传庭冷笑一声:“陈大人,你就别再狡辩了。我们已经走访了众多工坊和百姓,证据确凿。你与城中商贾勾结,克扣朝廷拨款,致使新政难行,百姓受苦,你可知罪?”】
【陈大人见无法抵赖,扑通一声跪下:“两位大人饶命啊!都是那绸缎庄老板利诱下官,下官一时糊涂,才犯下大错。”】
【洪承畴喝道:“现在求饶,为时已晚。来人,将陈大人暂且关押,待进一步查清后,再做定夺。”】
【随后,洪承畴和孙传庭又根据陈大人提供的线索,迅速将绸缎庄老板缉拿归案。在审讯过程中,绸缎庄老板为了减轻罪责,又供出了几个参与贪腐的官员和商人。】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庞大的贪腐网络逐渐浮出水面。然而,就在洪承畴和孙传庭准备将这些人一网打尽时,却遇到了阻力。】
【朝中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暗中给洪承畴和孙传庭施压,试图为这些贪腐官员开脱。这位大臣派人送来一封密信,信中写道:“二位大人,得饶人处且饶人。江南官场盘根错节,若将此事闹大,恐牵连众多,于朝廷颜面无光。还望二位大人手下留情,放他们一马,日后必有重谢。”】
【洪承畴看完信后,眉头紧皱,将信递给孙传庭。孙传庭看完,怒不可遏:“哼,这些人真是胆大妄为,都到这个时候了,还妄图阻挠调查。我们绝不能姑息养奸。”】
【洪承畴点头:“孙大人所言极是。但此人位高权重,我们还需谨慎行事,以免打草惊蛇。”】
【二人商议后,决定先将调查进展秘密奏报给朱由检,听候陛下指示。】
【朱由检收到奏报后,龙颜大怒:“竟敢有人妄图阻挠调查,简直是无法无天!传朕旨意,无论涉及何人,一律严惩不贷。洪承畴、孙传庭,务必将贪腐之人全部揪出,一个都不许放过。”】
【得到朱由检的旨意,洪承畴和孙传庭心中有了底。他们加快了调查进度,将那些试图干扰调查的势力一一击破。】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江南贪腐一案终于查清。涉案官员数十人,商贾十余人,均被依法严惩。朝廷追回了大量被克扣的款项,重新投入到安儿瓶产业发展和民生建设中。】
【江南百姓得知贪腐官员被惩处,无不拍手称快。安儿瓶工坊得到了充足的资金,更新了设备,生产逐渐恢复生机。百姓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洪承畴和孙传庭完成任务后,返回京城复命。朱由检在朝堂上对他们大加赞赏:“二位爱卿此次江南之行,劳苦功高。正是因为有你们这样的忠臣,朕的革新大业才有希望。朕希望诸位大臣都能以此为鉴,奉公守法,一心为民。”】
【洪承畴和孙传庭谢恩后,退到一旁。杨嗣昌上前说道:“陛下,江南贪腐一案虽已查清,但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还需完善监察制度,加强对官员的监管。”】
【朱由检点头:“杨爱卿所言甚是。传朕旨意,着吏部、都察院共同商讨,制定一套更为严密的官员监察和考核制度,务必让贪腐之人无所遁形。”】
【经过此次事件,朱由检深刻认识到,革新之路困难重重,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叛乱和挑战,更要解决内部的贪腐问题。只有吏治清明,国家才能真正走向繁荣富强。而他,也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带领大明在革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然而,就在朱由检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北方边境又传来了紧急军情……】
【北方的游牧部落,看到大明在忙于内部革新和处理各种事务,认为有机可乘,开始在边境频繁骚扰,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边境守将紧急上奏,请求朝廷增派援军。】
【朱由检接到奏报后,立刻召集洪承畴、杨嗣昌、孙传庭等人商议对策。】
【朱由检一脸凝重地说:“北方游牧部落又来侵扰,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洪承畴说道:“陛下,北方游牧部落向来剽悍,擅长骑射,行动迅速。我们若贸然出兵,恐中他们的埋伏。臣以为,可先加强边境防御,加固城墙,增设烽火台,密切监视他们的动向。”】
【杨嗣昌接着说:“陛下,同时我们也可派人深入敌后,了解他们的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另外,可与周边部落联盟,分化他们的势力,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孙传庭思考片刻后说:“陛下,加强防御和分化敌人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一味防守。可挑选精锐骑兵,组成一支快速反应部队,一旦敌军来犯,给予他们迎头痛击,让他们知道我大明的厉害。”】
【朱由检听了三人的建议,沉思良久:“诸位爱卿所言都有道理。洪承畴,你负责调配粮草,确保边境守军物资充足;杨嗣昌,你即刻派人去与周边部落沟通,争取联盟;孙传庭,你挑选精锐,组建快速反应部队,随时准备应对敌军。”】
【三人领命:“臣等遵旨。”】
【孙传庭领命后,立刻在军中挑选精锐。他亲自到各个兵营挑选身强体壮、骑术精湛的士兵,经过层层筛选,一支三千人的精锐骑兵部队组建完成。孙传庭对这支部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日夜操练骑射和战术配合。】
【与此同时,杨嗣昌派出的使者也在积极与周边部落沟通。使者向周边部落说明利弊,强调若任由北方游牧部落壮大,他们也将受到威胁,只有与大明联盟,共同对抗,才能保证各自的安全和利益。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有几个部落同意与大明结盟。】
【洪承畴则忙着调配粮草,他精心安排运输路线,确保粮草能够安全、及时地送到边境守军手中。】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北方游牧部落再次来犯。】
【不久后,北方游牧部落果然再次大规模入侵。他们骑着快马,如旋风般冲向大明边境。然而,这次他们刚靠近边境,就被烽火台的守军发现。】
【孙传庭率领的精锐骑兵部队迅速出击,犹如一把利刃,直插敌军心脏。游牧部落没想到大明军队反应如此迅速,顿时阵脚大乱。孙传庭身先士卒,挥舞着长刀,冲入敌阵,所到之处,敌人纷纷落马。】
【在孙传庭的带领下,明军士气大振,与游牧部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与此同时,边境守军也在城墙上用弓弩等武器对敌军进行攻击。】
【经过一场激战,游牧部落大败而逃。明军乘胜追击,斩杀敌军无数,缴获了大量的马匹和武器。】
【此役过后,北方游牧部落元气大伤,短期内不敢再轻易侵犯大明边境。朱由检得知胜利的消息后,十分欣慰,对洪承畴、杨嗣昌、孙传庭等人再次进行了嘉奖。】
……
洪武位面
朱元璋放下江南贪腐案卷宗,看向徐达:\"你说这陈知府,和当年胡惟庸案的手段像不像?\"徐达展开密探绘制的关系网:\"陛下,江南官员勾结商贾,怕是盘根错节。得派锦衣卫暗中查访。\"
刘伯温推了推竹框眼镜,翻动《大明律》:\"贪墨十两便剥皮实草,这次该杀多少?\"常遇春挠头:\"不如让我带三万兵直接抄家!\"朱元璋抬手制止:\"先查清楚。\"他转向汤和,\"你带些老兵去江南,就说去修水利。\"
永乐位面
朱棣把江南奏报扔给夏原吉:\"赋税大省贪成这样,账本还能看?\"夏原吉翻开账册,指尖划过异常数据:\"陛下,安儿瓶补贴款少了七成。臣建议先停发款项,等查清再议。\"
解缙忙着写诏书:\"应增设巡按御史,常驻各地监察。\"他压低声音,\"但得防着有人通风报信。\"姚广孝转动佛珠:\"西北叛乱刚平,江南不能再乱。或许可让郑和船队顺路运些粮食安抚民心。\"
朱棣点头:\"告诉他们,查到什么人都不用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