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早朝之后,朱由检回到御书房,揉了揉太阳穴。近日来,虽叛乱已平、贪腐有治、边患暂宁,但他深知,大明的革新之路仍布满荆棘。这时,太监来报,洪承畴、杨嗣昌、孙传庭求见。】

【“宣他们进来。”朱由检坐直身子,整了整衣冠。三人鱼贯而入,行礼参拜。】

【“诸位爱卿平身,今日前来,所为何事?”朱由检目光温和地看着他们。】

【洪承畴率先开口:“陛下,如今江南贪腐已清,新政推行顺畅了许多。但臣以为,各地新政推行情况仍需时刻关注,以免再出类似弊端。”】

【朱由检点头:“洪爱卿所言极是。革新诸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各地情况不同,实施起来难免会有偏差。杨爱卿,你主管政务统筹,对此有何想法?”】

【杨嗣昌向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臣建议定期派遣专员巡视各地,一来查看新政执行情况,二来了解民间疾苦,及时调整政策。”】

【孙传庭也附和道:“陛下,此举甚好。巡视专员不仅能监督地方官员,还能将民间的好建议带回朝廷,利于革新举措的完善。”】

【朱由检思索片刻,说道:“就依杨爱卿所言。人选方面,你们可有推荐?”】

【洪承畴说道:“陛下,礼部员外郎赵立,为人正直,办事认真,且对各地民生颇为了解,可堪此任。”】

【杨嗣昌也说道:“工部郎中钱明,精通各类新政事务,派他前往,定能将各地情况详细奏报。”】

【朱由检听后,微微颔首:“好,就派赵立和钱明分别巡视南北各地。你们要叮嘱他们,务必实事求是,不可敷衍了事。”】

【三人齐声道:“臣遵旨。”】

【孙传庭又说道:“陛下,北方游牧部落虽经此一役元气大伤,但难保不会卷土重来。边境防御还需进一步加强。”】

【朱由检神色凝重:“孙爱卿说得对。如今我们虽胜,但不可掉以轻心。洪爱卿,粮草方面能否保障长期供应?”】

【洪承畴答道:“陛下放心,臣已规划好长期的粮草调配方案,会根据边境需求及时供应,且会逐步在边境建立粮草储备点,以防万一。”】

【杨嗣昌补充道:“陛下,除了粮草,兵器装备也至关重要。臣建议加大对兵器制造的投入,研发一些更适合应对游牧骑兵的武器。”】

【朱由检点头赞同:“杨爱卿此建议甚好。孙爱卿,你在军中多年,对兵器熟悉,你与工部一同商讨,尽快拿出可行方案。”】

【孙传庭领命:“臣定会与工部通力合作,不负陛下所托。”】

【诸事商讨完毕,气氛稍缓。朱由检笑着说道:“诸位爱卿为朕分忧,为大明操劳,实在辛苦。平日里也要注意身体。”】

【洪承畴感激道:“陛下心系臣等,臣等万死不辞。能为陛下效力,为大明的兴盛出力,是臣等的荣幸。”】

【杨嗣昌和孙传庭也纷纷称是。】

【这时,朱由检想起一事,说道:“近日朕听闻民间兴起了一些新的行当,与安儿瓶等革新产物相关,比如专门为安儿瓶绘制精美图案的画坊,还有制作安儿瓶配套用品的手工作坊。这些行当不仅增加了百姓收入,还丰富了革新产业。你们怎么看?”】

【杨嗣昌说道:“陛下,这是好事啊。革新带动了民间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臣以为,朝廷可以适当扶持这些新兴行当,制定相关规范,让它们发展得更好。”】

【洪承畴也说道:“没错,陛下。规范管理能避免恶性竞争,保障从业者的利益,也有利于这些行当的长远发展。”】

【孙传庭笑着说:“陛下,说不定以后还会有更多新奇的行当出现,这革新的浪潮啊,正越涌越高呢。”】

【朱由检听后,哈哈大笑:“看到民间如此景象,朕深感欣慰。就按你们说的,制定规范,加以扶持。”】

【又聊了一会儿关于民生和革新产业的话题,洪承畴突然想起一件事:“陛下,各地学府对革新理念的传播和人才培养也至关重要。如今一些学府仍以传统经学为主,对新学涉及较少。”】

【朱由检眉头微皱:“此事朕也有所耳闻。杨爱卿,你主管教育,该如何解决?”】

【杨嗣昌思索片刻:“陛下,臣打算在各地学府增设新学课程,选拔一批对革新理念有深入了解的学者任教。同时,鼓励学子们参与革新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朱由检点头:“嗯,教育乃国之根本。只有培养出更多了解革新、支持革新的人才,大明的未来才有希望。此事你要尽快落实。”】

【杨嗣昌应道:“臣明白,定会全力办好。”】

【不知不觉,已近晌午。朱由检说道:“今日与诸位爱卿商讨诸多要事,收获颇丰。时候不早了,诸位爱卿回去休息吧,改日我们再议。”】

【三人再次行礼告退。】

【几日后,赵立和钱明准备妥当,进宫向朱由检辞行,准备踏上巡视之路。】

【朱由检在御书房召见他们,一脸严肃地叮嘱道:“你们此去责任重大,各地新政推行情况、民间疾苦,都要如实奏报。切不可收受地方官员贿赂,蒙蔽朕的双眼。”】

【赵立和钱明连忙跪地:“陛下放心,臣等定当恪守职责,以大明江山社稷和百姓福祉为重。”】

【朱由检点头:“起来吧。一路小心,早日归来。”】

【二人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孙传庭与工部官员正热烈商讨兵器研发之事。】

【孙传庭指着一幅设计图说道:“我觉得这种连发弩可以大量装备边境军队,在应对游牧骑兵冲锋时,能发挥巨大作用。”】

【工部郎中李华看着设计图,点头道:“孙将军此想法甚好,但要实现连发功能,对弩机的制作工艺要求较高,我们得想办法改进工艺,提高制作精度。”】

【孙传庭皱着眉头思考:“李郎中所言极是。这样,你们工部安排工匠进行技术攻关,有什么困难随时向我汇报,我会协调解决。”】

【李华应道:“好的,孙将军。我们争取早日研制成功。”】

【而杨嗣昌则忙着在各地学府推行新学课程的事宜。他召集各地学府的负责人,在京城举行了一场会议。】

【杨嗣昌站在台上,目光扫视众人,说道:“如今大明革新,需要大量新式人才。在学府增设新学课程,是为了让学子们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你们回去后,要尽快落实此事,有什么问题及时向我汇报。”】

【一位学府负责人起身问道:“杨大人,新学课程的教材该如何解决?”】

【杨嗣昌说道:“朝廷会组织编写统一的教材,不日便会下发。你们先安排师资,做好准备工作。”】

【众人纷纷称是。】

【洪承畴则在忙着调配粮草和建立边境粮草储备点的事。他与户部官员仔细核算着粮草的数量和运输成本。】

【洪承畴看着账本,对户部侍郎王强说道:“王侍郎,粮草供应关系到边境安危,丝毫马虎不得。我们要确保每一批粮草都能安全、及时地送到边境。”】

【王强点头:“洪大人放心,我们会与各地官府和运输队伍密切配合,保证粮草供应顺畅。”】

【洪承畴又说道:“边境粮草储备点的选址也很关键,既要考虑安全,又要便于运输和取用。你安排人手,尽快确定合适的地点。”】

【王强应道:“是,洪大人。”】

【时间一天天过去,赵立和钱明在巡视途中不断将各地情况奏报给朱由检。】

【赵立在奏报中写道:“陛下,南方多地新政推行顺利,百姓对安儿瓶等革新产物接受度较高。但部分偏远地区,因交通不便,物资供应不及时,影响了革新产业的发展。”】

【钱明的奏报则提到:“陛下,北方一些地方官员对新政理解不足,执行时存在偏差,导致百姓误解,建议加强对地方官员的培训。”】

【朱由检看着奏报,眉头紧锁。他立刻召集洪承畴、杨嗣昌、孙传庭等人商议对策。】

【朱由检将奏报递给他们,说道:“诸位爱卿看看,这是赵立和钱明的奏报。南方交通问题、北方官员培训问题,该如何解决?”】

【杨嗣昌看完奏报,说道:“陛下,南方交通不便之处,可组织当地百姓修建道路,朝廷给予一定的补贴。至于北方官员培训,臣会安排专人对他们进行新政知识的培训,确保他们准确执行政策。”】

【洪承畴说道:“陛下,修路所需的物资和人力,臣会与各地协调安排。”】

【孙传庭也说道:“陛下,若修路过程中有需要军队协助的地方,臣会安排士兵前去帮忙。”】

【朱由检点头:“好,就这么办。一定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让新政在各地顺利推行。”】

【几日后,孙传庭兴奋地进宫向朱由检汇报:“陛下,连发弩的研制取得了重大进展!经过工部工匠的努力,已经制作出了样品,经过测试,效果良好。”】

【朱由检大喜:“真乃喜讯!孙爱卿,让工部尽快批量生产,装备边境军队。”】

【孙传庭领命:“是,陛下。”】

【与此同时,杨嗣昌也进宫奏报:“陛下,各地学府新学课程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朝廷编写的教材也已陆续下发。不日,新学课程便可正式开课。”】

【朱由检欣慰地说:“杨爱卿办事得力,朕心甚慰。希望新学课程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大明革新助力。”】

【洪承畴也进宫汇报:“陛下,边境粮草储备点的选址已经确定,粮草调配工作也进展顺利。”】

【朱由检满意地说:“洪爱卿辛苦了。有了充足的粮草储备,边境防御便更有保障。”】

【随着各项事务的推进,大明在革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朱由检与洪承畴、杨嗣昌、孙传庭等大臣们,依旧每日为了大明的兴盛而忙碌着。他们深知,前方或许还会有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怀揣着对大明未来的期望,坚定地走在革新之路上,一心只为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让大明江山更加稳固繁荣。】

【一日,朱由检在御花园散步,正巧遇到洪承畴。洪承畴行礼后,朱由检笑着说道:“洪爱卿,难得今日有空,陪朕走走。”】

【洪承畴陪着朱由检漫步在花园小径上。朱由检看着盛开的花朵,感慨道:“洪爱卿,如今大明在革新的推动下,各方面都有了起色,但仍不可懈怠啊。”】

【洪承畴说道:“陛下圣明。革新之路漫长,需持之以恒。如今还有许多潜在的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决。”】

【朱由检点头:“嗯,朕最近在思考,随着革新的深入,朝廷的机构设置是否也需要做出一些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洪承畴思索片刻:“陛下,这确实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比如随着新产业的兴起,或许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和扶持。”】

【朱由检眼睛一亮:“洪爱卿所言极是。此事你与杨嗣昌、孙传庭再仔细商讨一下,拿出个具体方案来。”】

【洪承畴应道:“臣遵旨。”】

【二人又聊了一些关于民生和军事方面的话题,才各自散去。】

【又过了几日,洪承畴、杨嗣昌、孙传庭一同进宫,向朱由检呈上关于朝廷机构调整的方案。】

【洪承畴说道:“陛下,我们商议后认为,可以设立‘革新产业司’,专门负责管理和扶持新兴产业;同时,加强‘监察巡检司’的权力,让其能更有效地监督各地新政执行和官员履职情况。”】

【杨嗣昌接着说道:“陛下,为了更好地协调各地事务,还可在地方增设‘新政协调使’一职,负责上传下达,确保朝廷政策能准确落实。”】

【孙传庭也说道:“陛下,在军事方面,可设立‘兵器研发局’,专门负责兵器的研发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战争形势。”】

【朱由检仔细看着方案,不时点头。看完后,他说道:“诸位爱卿的方案很有建设性。就按此方案施行,尽快组建相关机构,选拔合适的人员任职。”】

【三人领命:“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