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家具收纳革新的风潮越刮越烈,连带着京城的街道都跟着变了模样。原本杂乱堆放货物的商铺,换上了多层旋转货架,掌柜们得意地向顾客展示:“您瞧这架子,轻轻一转,想要哪层的布料伸手就够得着!”】

【一日,朱由检再次微服私访,行至肉市街时,被一阵争吵声吸引。】

【“你这铁架子占了半条道!”卖菜的赵婆婆举着菜篮子,对着肉铺老板直跺脚,“我们小摊贩连落脚的地儿都没了!”】

【肉铺老板王屠户挠着脑袋,指着新置的三层铁架:“赵婶儿,我这不也是没办法嘛!新弄的挂肉架能多放三成肉,可这地儿实在不够摆啊!”】

【人群中钻出周小栓,他眼睛一亮,蹲下身子在地上画起草图:“王大哥,要不做个可折叠的架子?不用时收起来,摆摊时再支开!”】

【“能成?”王屠户半信半疑,“可铁架子那么沉,咋折?”】

【“用活页连接!再加上滑轮,推着走都成!”周小栓越说越兴奋,“我再给您设计个带挂钩的帆布罩子,收摊时一盖,防尘又防盗!”】

【半月后,肉市街焕然一新。可折叠的铁架白天展开,挂满新鲜肉品;入夜后轻轻一折,只剩窄窄一条靠墙立着。赵婆婆看着空出的路面,笑眯了眼:“这下我的菜担子可有地儿搁咯!”】

【与此同时,深宅大院里也掀起了“收纳比拼”。】

【“瞧瞧李家娘子新做的首饰匣,足足十八层暗格!”几个贵妇人围在柳氏的绸缎庄里,叽叽喳喳议论着,“听说还是用西洋进贡的螺钿镶嵌的!”】

【柳氏转动着手中的翡翠镯子,眼珠一转:“这有何难?我明日就请缮居监的工匠,做个能转着圈儿找首饰的宝匣,保准比李家的更精巧!”】

【三日后,柳氏的“玲珑百宝阁”惊艳亮相。八角形的木阁中间立着雕花主轴,轻轻一推,缀满珍珠流苏的抽屉便如花瓣般层层展开,每格都衬着柔软的绸缎。】

【“妙啊!”围观的夫人们发出阵阵惊叹,“这找起首饰来,就像在花园里赏花!”】

【柳氏得意地抿了口茶:“这算什么?阁子底部还藏着个暗箱,放些贵重物,旁人根本发现不了!”】

【这场攀比之风很快传到了皇宫。】

【“陛下,后宫诸位娘娘都在议论民间的新奇收纳物。”来福捧着一叠奏折,小心翼翼道,“贤妃娘娘说,现有的首饰盒连她新得的东珠都装不下了……”】

【朱由检哭笑不得:“传旨给缮居监,让他们给后宫设计些实用的物件。但丑话说在前头,不准奢靡浪费!”】

【不出月余,工匠们抬来了“乾坤万象柜”。柜子表面看是普通样式,拉开第一层抽屉,竟是个微型梳妆台,铜镜可翻转,胭脂水粉分格存放;再往下拉,暗藏的棋盘、画卷依次显现;最底层机关一按,整个柜体旋转开来,露出背后的藏书格。】

【“这……这柜子里竟藏着个乾坤!”贤妃瞪大了眼睛,爱不释手,“快赏!重重有赏!”】

【民间的智慧仍在迸发。】

【“陈师傅,您瞧我这想法行不行?”街头代写书信的老秀才拦住陈阿木,“我想做个能背在身上的‘行走书房’,里面有墨砚、纸张,还有放印章的小格子……”】

【陈阿木摸着下巴思索片刻,拍手笑道:“成!我给您设计个带夹层的竹箱,展开就是书桌,还能挂个小油灯!”】

【当老秀才背着崭新的“行走书房”走街串巷时,立刻引来众人围观。箱子上雕刻着“文墨天涯”四字,侧边小抽屉一拉,蘸水笔、印章等文具一应俱全。】

【“好物件!好物件啊!”书生们纷纷围上来,“陈师傅,也给我做一个,进京赶考背着可太方便了!”】

【看着百姓们热火朝天地参与革新,朱由检在朝堂上展颜笑道:“这小小的收纳之术,竟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这般鲜活。传令下去,设立‘巧思嘉奖令’,但凡有实用的新发明,皆可领赏!”】

大明“妙制安居”:革新浪潮下的市井百态

【巧思嘉奖令一经颁布,民间顿时掀起了新一轮发明热潮。在应天府的夫子庙前,新设的“奇巧阁”擂台每日都围满了人。工匠、书生,甚至闺阁女子都带着自制的物件前来比试。】

【某日,一个头戴斗笠的年轻人抱着个木匣子挤到台前。“我这‘四季宝盒’,能让普通人家也存住鲜货!”他掀开匣盖,众人只见里面分作四格,分别铺着碎冰、沙土、竹炭和棉絮。“冰格保鱼肉,沙土存菜根,竹炭放干货,棉絮藏鲜果,可保旬日不坏!”】

【台下的老菜农眼睛发亮:“真有这般神奇?那我们菜贩子就不用天天担心菜烂掉了!”】

【与此同时,京城的“收纳世家”之争也进入白热化。柳氏的绸缎庄推出“云锦万象柜”,柜门用整块楠木雕刻成万里江山图,打开后三百六十个小抽屉可分类存放各色绸缎;而李家娘子不甘示弱,请来西洋画师,打造出“自鸣报时收纳钟”,每到整点不仅钟声悦耳,还会弹出对应时辰的首饰盒。】

【这场比拼甚至惊动了琉球国使臣。“贵国的收纳之术当真精妙!”使臣捧着会自动升降的香料匣赞叹,“此匣不仅能分类储香,还能依香道时辰自动开合,实乃奇物!恳请陛下准许匠人随我等归国传授技艺。”】

【朱由检抚掌大笑:“准了!让我大明的智慧传扬四海!”】

【然而,热潮之下也暗藏隐忧。】

【“陈师傅,您可要救救我!”杂货铺的孙掌柜哭丧着脸找到陈阿木,“那些黑心商人仿造我的‘百宝货架’,用的却是薄铁皮,昨天架子突然塌了,砸伤了客人!”】

【陈阿木眉头紧皱:“岂有此理!走,去工坊看看!”】

【在一间昏暗的作坊里,刺鼻的铁锈味扑面而来。几个工匠正将铁片胡乱铆合,制作粗糙的货架东倒西歪。“你们!”陈阿木气得脸色铁青,“如此偷工减料,出了人命怎么办?”】

【领头的汉子撇了撇嘴:“能卖出去就行。正经工坊费时费力,哪有我们赚钱快?”】

【此事很快传到朱由检耳中。“立刻设立‘百工监’!”他拍案而起,“所有匠作必须登记造册,合格者颁发‘天工印’,无印者不得售卖!再开设官办工坊,传授正统技艺!”】

【官办工坊开业那日,热闹非凡。周小栓亲自演示如何辨别优质木料:“看这纹理,听这声响,再摸这质地……”林阿水则教众人调配防潮漆:“桐油七分,蛎灰三分,再加一钱贝壳粉……”】

【一位拄着拐杖的老木匠颤巍巍上前:“老朽年轻时也做过家具,可从未想过还能这般改良。能否让我入坊学艺?”】

【陈阿木连忙搀扶:“老前辈言重了!您的经验正是我们需要的,咱们互相切磋!”】

【在这场全民参与的革新中,意想不到的跨界合作也频频出现。】

【“周师傅,我这有个大胆的想法!”茶楼掌柜神秘兮兮地拉着周小栓到一旁,“能不能做个会‘走’的茶桌?客人坐在原位,伸手就能拿到不同茶点!”】

【周小栓摸着下巴沉思片刻,突然眼睛一亮:“用轨道!再配上可旋转的托盘,就像漕运的货船在河道里穿梭!”】

【三日后,“行云流水茶台”横空出世。长方形的茶台中央设有环形轨道,载着茶点的雕花托盘沿着轨道缓缓移动。客人们啧啧称奇,纷纷叫好:“妙啊!边喝茶边赏玩,这才是雅事!”】

【更有趣的是,就连科举考试也受到了影响。】

【“今年的策论题竟有‘论收纳革新对民生之利’!”书生们走出考场议论纷纷,“幸好我平日留心观察,写了杂货铺的百宝货架、茶楼的行云茶台……”】

【“我写了四季宝盒如何助农!”另一人兴奋地说,“陛下如此重视民生巧思,咱们读书人也得跟上啊!”】

……

洪武位面

朱元璋蹲在应天府的杂货铺里,伸手拨弄着摇晃的仿冒货架,突然把腰间玉佩狠狠砸在柜台上:“徐达!把这些黑心匠人的手艺人统统抓来!当年咱们打天下靠的是实诚,现在倒好,连货架都能塌死人?”刘伯温捡起断裂的铁钉,眉头紧锁:“陛下,古法制器讲究‘工必坚致’,臣建议恢复匠籍连坐制,一人造假,全坊受罚。”

徐达摸着腰间佩剑,沉声道:“末将觉得该把军器局的锻造法子教给他们,至少铁架子得用真材实料。”常遇春却突然扛起货架大笑:“老朱,让铁匠把货架改成可折叠的攻城云梯,打仗时还能当兵器用!”朱元璋踹了他一脚:“滚!先给朕把金陵城的商铺货架全换成实心木的!”

永乐位面

朱棣把玩着琉球使臣进贡的自动香料匣,突然把郑和召进书房:“你下次下西洋,每艘宝船都给朕带十个擅长机关术的洋人!朕要让这收纳匣子的精巧传遍四海!”郑和展开航海图,在日本列岛处画圈:“陛下,臣听闻倭国有‘引立柜’,拉开抽屉能自动升起对应物品,或许值得借鉴。”

解缙推了推歪斜的眼镜,挥毫疾书:“臣请作《纳物赋》!‘一匣藏春秋,百屉纳乾坤’!”姚广孝却盯着香料匣摇头:“机关过巧易生祸,陛下可在匣内刻《道德经》警句,以定人心。”朱棣突然下令:“给每个藩王发十套收纳神器,王府库房若再杂乱,一律削减岁禄!”

宣德位面

朱瞻基撅着嘴把打翻的首饰盒扔进水缸,水花溅湿了蛐蛐罐:“杨爱卿!朕的夜明珠都找不着了,快让工部造个会喊‘在这里’的宝匣!”杨士奇扶着老花镜,愁眉苦脸:“陛下,打造机关匣的铜料够铸十万枚铜钱……”

于谦举着百姓联名信冲进来:“苏州百姓用竹篾编的‘万宝篮’,能装农具能当摇篮,实用得很!”杨溥对着算盘直抹汗:“若能批量生产,成本可降七成!”朱瞻基眼睛一亮:“好!举办‘天下收纳大赛’,冠军赏百只极品蛐蛐,再让他给朕的蛐蛐罐设计收纳架!”

嘉靖位面

朱厚熜戴着薄纱手套,小心翼翼打开“自鸣报时收纳钟”,转头问严嵩:“严卿,此钟报时之声,可通神明?”严嵩立刻匍匐在地:“陛下圣德!龙虎山天师说,用此钟收纳法器,可助陛下早登仙境!”

戚继光从蓟州送来急报:“末将把收纳柜改成‘移动军械库’,滑轮一推就能变换武器,遇敌时方便快捷!”胡宗宪举着设计图:“东南渔民将渔网编织法用于收纳筐,结实又透气!”郑以伟抱着《礼记》痛哭:“老祖宗哪见过会自鸣的匣子!此乃乱了乾坤秩序!”朱厚熜突然下令:“所有道观必须用收纳神器供奉三清,朕要让仙家也用上这等妙物!”

隆庆位面

朱载坖转着“四季宝盒”,突然把张居正拽到跟前:“张先生,这小匣子怎么既能利民又能生财?”张居正展开算盘:“陛下,推行‘收纳专利制’!匠人发明可申请官印保护,他人仿制需缴税;再设‘百宝关税’,进口收纳器一律抽成。”

高拱拍案而起:“哪个言官敢说‘奇匣乱俗’,就罚他用麻绳捆着行李进京述职!”王崇古举着边关急报:“俺答汗要用五十匹汗血马换四季宝盒技术,还想在草原办‘收纳集市’!”朱载坖大笑:“准了!再送他们刻有《大明律》的收纳箱,看谁还敢偷东西!”

万历位面

朱翊钧翻看着堆积如山的奏疏,看着案头杂乱的朱砂笔和印玺,烦躁地将奏折推到一旁:“申时行,内阁文书堆积成灾,朕连找个御批都要翻半天,这成何体统?”申时行慌忙跪地,官服蹭到墨迹:“陛下,六部文书往来频繁,现有文房收纳器具确难应对。”

张居正虽已故去,但改革余威仍在。年轻的工部主事模仿“一条鞭法”思路,出列奏道:“陛下,可制‘文书百纳柜’!分格编号,再设检索牌,按日期、部门分类收纳,查档如探囊取物。”首辅申时行抚须颔首:“此策甚妙,恰如将政务化繁为简。”

李贽在讲学时听闻此事,在书院发起辩论:“收纳之变,正如治学之道。若拘泥旧制,岂不闻‘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此言一出,江南学子纷纷响应,甚至有人设计出“经史子集旋转架”,轻轻一转就能查阅不同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