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由检在御花园赏梅时连打三个喷嚏。贴身太监来福捧着绣帕上前:\"陛下,许是花粉作祟。近日坊间都说香料熏多了反倒伤身,普通百姓家用的香饼子,烧起来浓烟滚滚......\"】

【早朝时,龙案上摆着七零八落的香具。朱由检捏着熏得发黄的袖口:\"朕闻香是为静心,结果被呛得头疼!工部不是能人辈出?给朕造出既能安神又不呛人的好香!\"】

【工部员外郎苏文远捧着《香谱》出列,官服上还沾着香灰:\"陛下,古法制香讲究'沉檀龙麝',但这些香料贵重难得。民间多用柏木、艾草制香,难免烟气重。且...\"他偷瞄了眼礼部官员,\"贸然改香方,恐乱了祭祀雅仪。\"】

【\"祭祀重要还是百姓呼吸重要?\"朱由检将熏黑的香炉重重一放,\"成立'香韵监',召集制香匠、药师、西洋传教士,朕要让香气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香韵监设在洛阳龙门香山寺旁,工坊内烟雾缭绕,争论声此起彼伏。老香匠徐鹤年举着捣香臼怒吼:\"香道讲究君臣佐使,少一味沉香都不成体统!用花草制香?简直胡闹!\"】

【从波斯来的商人穆罕默德捻着胡须反驳:\"徐师傅,我们阿拉伯用玫瑰、茉莉制香水,香气清雅。将花露蒸馏后做成香膏,便携又持久。\"】

【年轻药师林青梧却盯着《本草纲目》喃喃自语:\"书中记载,艾草配薄荷可驱蚊,丁香混藿香能提神...或许能做出实用的香?\"】

【首次试香在暴雨夜。穆罕默德的玫瑰香膏刚抹开就被雨水冲散;徐鹤年的传统香饼一点燃,浓烟瞬间笼罩工坊,呛得众人涕泪横流。徐鹤年冷笑:\"我说什么来着?祖宗的法子不能变!\"】

【\"再试!\"浑身湿透的朱由检突然现身,衣摆还滴着水,\"穆罕默德教他们蒸馏花露,徐师傅改良香饼配方,林药师...把你的驱蚊香做出来!\"】

【研发陷入僵局时,卖花女阿桃的话点醒了众人。\"我每天摘花,最烦蜜蜂追着跑。\"她揪着裙摆说,\"要是香里能赶跑虫子就好了!\"】

【林青梧一拍脑袋:\"有了!在香里加些除虫菊、紫苏!\"】

【穆罕默德则将铜壶改造成蒸馏器:\"花露要反复提纯,香气才持久。\"】

【徐鹤年不情愿地加入榆树皮粉:\"这样能让香饼燃烧更均匀。\"】

【第二次试香时,工坊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林青梧的\"驱蚊香篆\"点燃后,青烟袅袅升起,原本嗡嗡乱飞的蚊虫竟纷纷避开;穆罕默德的\"琥珀凝香膏\"抹在手腕,淡雅的柑橘香沁人心脾;最惊艳的是徐鹤年改良的\"水沉线香\",入水不熄,燃烧时只有淡淡白烟。】

【\"太神奇了!\"围观的农妇王婶拍手称快,\"以后晚上纳凉,再也不怕被蚊子咬了!\"】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这香膏虽好,可太贵了!\"布庄伙计搓着衣角,\"我们做工的,哪买得起?\"】

【富家太太们却另有要求。\"香味是不错,\"李夫人捏着绣帕娇嗔,\"但包装太简陋,送人的话多没面子?\"】

【面对众口难调,香韵监的匠人们各显神通。林青梧用竹筒灌装驱蚊香,每个只卖三文钱;穆罕默德教大家用琉璃瓶盛放香膏,再系上彩绸;徐鹤年则联合景德镇窑工,烧制出绘着花鸟的香盒。】

【这场香道革新很快席卷全国。】

【\"客官,来块'提神香糖'?\"杭州的茶馆里,小二吆喝着,\"含在嘴里,读书犯困时最管用!\"】

【金陵的秦淮河畔,画舫上飘来阵阵异香。老鸨笑盈盈介绍:\"这是新制的'美人香薰',能让姑娘们身上自带体香~\"】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香道革新竟引发了日化革命。】

【\"既然能从花草里提炼香露,\"林青梧突发奇想,\"那能不能做出去污的'香胰子'?\"】

【他带着学徒将皂荚、猪油、香料熬煮搅拌,冷却后切成方块。初次成品硬如石块,根本无法使用。】

【\"得加些蜂蜜润滑!\"阿桃在旁提醒,\"就像做胭脂膏那样。\"】

【穆罕默德则建议:\"将花露代替清水,香味会更持久。\"】

【改良后的香胰子晶莹剔透,散发着幽幽茉莉香。洗衣时只需轻轻揉搓,污渍便消失无踪,用过的衣物还带着淡淡清香。】

【\"这玩意儿比皂角好用百倍!\"洗衣妇们争相购买,\"以前洗完衣服,手又干又糙,现在连护手霜都省了!\"】

【与此同时,一场围绕香文化的雅俗之争在朝堂展开。】

【\"陛下,香道乃大雅之事,如今弄出什么驱蚊香、香胰子,成何体统!\"礼部侍郎痛心疾首,\"此等 vulgar 之物,不应登堂入室!\"】

【户部尚书却反驳道:\"大人此言差矣!香胰子工坊已解决千人就业,香料贸易税收翻了三倍!\"】

【朱由检看着手中的香胰子,笑道:\"香能静心,也能便民。只要百姓喜欢,何分雅俗?\"】

【诏令一出,民间的创造力彻底被激发。有人发明出\"车载香球\",无论马车如何颠簸,香料都不会洒出;还有人制作出\"香墨\",书写时墨香四溢;甚至出现了\"香烛日历\",每日点燃不同香味的蜡烛,对应不同节气。】

【当秋风再起时,大明的街巷里,处处飘着宜人香气。从皇宫到市井,从文人雅士的书房到寻常百姓的灶台,这场因\"闻香\"而起的变革,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香胰子与新式香品的风靡,让原本不起眼的香料交易成了暴利行业。云南香料商马帮首领杨万财,拍着装满沉香的木箱大笑:“以前运一趟香料够吃三年,现在每月三趟都供不应求!”但很快,他就皱起了眉头——香料价格飞涨,山林里的野生香树被滥砍滥伐,连树皮都被剥得精光。】

【消息传到京城,朱由检在御书房摔碎了刚进贡的香薰炉:“为了香气毁了山林?传旨!命工部与户部速速想出对策!”】

【朝堂上,争论一触即发。】

户部尚书抹着冷汗:“陛下,香料税赋已占国库收入两成,若限制砍伐……”

工部侍郎却捧着《种树书》进谏:“臣请设立‘香料官圃’,效仿茶树种植,人工培育香树。只是……”他偷瞄了眼杨万财的密使,“需有人带头示范。”】

【三日后,杨万财被召进香韵监。老香匠徐鹤年指着沙盘怒吼:“你看看!无量山的香樟林都快秃了!人工种香树,既能保财源,又能护山林,何乐不为?”】

杨万财摸着胡须冷笑:“徐师傅说得轻巧,香树成材需十年,我等商人哪等得起?”】

年轻药师林青梧突然递上一株幼苗:“杨掌柜试试这个。我用紫茉莉嫁接香枝,三年便可采叶制香,虽不及沉香名贵,却另有清甜之气。”】

【首次试种在西山脚下。杨万财盯着漫山遍野的香苗直摇头:“这些细胳膊细腿的,能长出啥?”不料三个月后,一场暴雨验证了林青梧的巧思——嫁接的香树根系发达,竟牢牢固住了松动的山体,避免了泥石流灾害。】

【“神了!”围观的百姓啧啧称奇,“这树既能产香,还能护山!”】

杨万财摸着新长出的香叶,眼睛发亮:“如此,我愿承包百亩官圃!但产出的香料,得优先供我调配新香!”】

【与此同时,香文化与生活的融合愈发奇妙。】

【应天府的状元楼推出“香宴”,桂花蜜配龙涎香蒸蟹,紫苏香煎鲈鱼,食客们举着酒杯惊叹:“原来香气还能入菜!”】

【闺阁小姐们则掀起“斗香会”。李府千金拿出自制的“四时香囊”:“春用玉兰醒神,夏配薄荷消暑,秋掺菊花润肺,冬加檀香暖身。”柳家小姐不甘示弱,展示“机关香匣”——转动锁扣,竟能依次弹出茉莉、玫瑰、栀子三种香膏。】

【但热闹背后,危机暗涌。】

【一日,林青梧被百姓团团围住。卖豆腐的张大娘举着儿子的手哭诉:“用了香胰子,孩子手上起满红疹!是不是掺了毒药?”】

林青梧脸色大变,抓起香胰子仔细查看,惊觉是小工坊为降低成本,误用了有毒的野皂荚。他当即跪在地上:“是我考虑不周!即日起,所有香胰子必须标注成分,工坊需经官府查验方可营业!”】

【风波平息后,朱由检下旨设立“香品监局”。老香匠徐鹤年被任命为监正,他拄着拐杖在工坊里来回踱步:“制香如行医,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批香饼燃烧不匀,全给我重做!”】

【革新仍在继续。】

【穆罕默德带来阿拉伯的蒸馏技术,与林青梧合作研发出“香水喷雾器”——按下黄铜活塞,细腻的香雾便如细雨般洒落。】

【街头出现“调香师”新行当,顾客可自选花香、果香、草香,现场调制专属香膏。书生们聚在茶馆争论:“究竟是檀香配墨香更雅致,还是柑橘香配书卷气更提神?”】

【当第一场冬雪落下时,京城的孩童们举着“香雪球”在街巷奔跑。这些用香料与糯米粉制成的小球,捏碎后竟能散出温暖的肉桂香。朱由检站在城楼远眺,看着雪中飘来的缕缕香气,轻声对来福说:“没想到,这小小的香气,竟能让百姓的日子这般鲜活……”】

……

洪武位面

朱元璋将熏得发黑的香炉掼在地上,火星溅到刘伯温的道袍:“这鬼香比陈友谅的火铳还呛人!徐达,把制香的匠人都抓来,朕要他们尝尝被烟熏的滋味!”刘伯温捻着烧焦的胡须,翻开《天工开物》:“陛下,古法制香需择吉日取露水,如今工匠图快,必坏了气韵。臣建议恢复‘香户’世袭制,保工艺纯正。”

徐达用佩刀挑开冒烟的香饼,皱眉道:“末将觉得该让军中火头军试试,咱们烤干粮的法子说不定能改良熏香。”常遇春突然抓起香灰往嘴里塞,呸地吐出:“老朱,这玩意儿要是能吃,咱打仗都不用带粮草了!”朱元璋抄起扫帚就打:“滚!三日内给朕弄出不呛人的香,否则都去守城门闻马粪!”

永乐位面

朱棣把波斯进贡的香水瓶狠狠砸向郑和的航海图:“你七下西洋,就带回这种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儿?朕要的是能让《永乐大典》千年不蛀的神香!”郑和擦着脸上的玫瑰水,展开新航线:“陛下,臣在印度发现檀香木防虫奇效,若与龙脑混合……”

解缙推了推歪斜的眼镜,挥毫疾书:“臣请作《香赋》!‘一缕青烟通霄汉,百代墨韵伴书香’!”姚广孝却盯着香灰摇头:“香气过盛易扰心神,陛下可命人在香中掺《心经》碎纸,以佛香镇书魂。”朱棣立刻下令:“给文渊阁每个书架都装上自动熏香机,再把配方刻在石碑上,传于后世!”

宣德位面

朱瞻基撅着嘴把熏跑蛐蛐的香炉踢进池塘,水花溅湿了杨士奇的官服:“杨爱卿,朕的‘常胜将军’都被这臭香熏成病猫了!快让工部造会捉虫子的香!”杨士奇扶着老花镜,愁眉苦脸:“陛下,制香耗费的香料够买百匹战马……”

于谦举着灾民联名信冲进来:“江西百姓用艾草香驱蚊,疟疾少了大半!”杨溥对着算盘直抹汗:“若能推广,每年可省十万两医药费!”朱瞻基眼睛一亮:“好!举办‘天下香王大赛’,冠军赏百只极品蛐蛐,再让他给朕的蛐蛐罐特制安神香!”

嘉靖位面

朱厚熜戴着薄纱手套,小心翼翼点燃“九转还魂香”,转头问严嵩:“严卿,此香缭绕之姿,可是仙气相召?”严嵩立刻匍匐在地:“陛下圣明!龙虎山天师说,此香需用处女经血调制,方能通神!”

戚继光从蓟州送来急报:“末将把驱虫香改良成烟雾弹,鞑靼骑兵的战马闻之立惊!”胡宗宪举着香胰子:“东南百姓用香胰洗衣,倭寇见了都以为是奇药!”郑以伟抱着《礼记》痛哭:“老祖宗哪见过把香抹在身上!此乃伤风败俗!”朱厚熜突然下令:“所有道观改用‘仙药香’,朕要在青烟中羽化登仙!”

隆庆位面

朱载坖闻着熏得头晕的龙涎香,把张居正拽到跟前:“张先生,这玩意儿又贵又呛,怎么既能省钱又能生财?”张居正展开算盘:“陛下,推行‘香引法’!百姓制香需购官方许可引票,香料贸易设‘香关’收税;再卖‘香名专利’,比如‘隆庆御香’特许经营。”

高拱拍案而起:“哪个言官敢说‘香道乱制’,就罚他闻三天臭豆腐!”王崇古举着边关急报:“俺答汗要用百匹汗血马换驱蚊香配方,还想办‘草原香会’!”朱载坖大笑:“准了!再送他们刻有《大明律》的香牌,闻香即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