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铁蹄哀明 > 第479章 北监复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二年十二月十一,京师的天空飘起了细碎的小雪,落在歇山重檐三滴水的正阳门上,让其上的灰筒瓦和绿琉璃瓦反而成了点缀。

与去年累月降雪成灾相比,今年京畿之地的雪明显少了也小了不少,但钦天监却认为这是阳气亢盛、违背时节之兆。

外加各地灾异叠现,钦天监认为这乃是天变示警,几番奏请崇祯要让诸臣痛加修省以回天意。

弄得百官烦不胜烦。

临近中午,正阳门后的棋盘街热闹了起来,来自各个衙门的官员们成群结队地走了出来,随后又四散去寻找吃食。

原本衙门里是有公膳的,不过由于财政缩紧,到万历朝后期公膳也奉旨停办,仅为少数高级官员供应专餐。

与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官不一样,京官可不好当,别说吏户兵刑这种要长期高负荷运转的衙门了,就是礼、工、都察院、大理寺这种在外人看来可能清闲得不得了的衙门,其实也忙得团团转。

但有一个衙门是例外,那就是已经大权旁落,彻底沦为盖章养老衙门的五军都督府。

今日里罕见来坐衙的五军都督府左都督郑养性,打着哈欠一步三摇地从衙门里走出来,今天一个上午的时间,他喝茶水喝了个水饱,直到巳时才有一封来自边关卫所请求一百两修缮银的公文。

然而可笑的是,即便郑养性盖了章,这篇公文最终还要发往兵部,由兵部盖了章才能算正式生效。

门外,早就等候多时的狗腿子车夫立马就迎了上去,一边帮着郑养性扑落肩头刚刚落上去的雪花,一边点头哈腰地问道:“督爷,今天想吃点什么?”

这车夫很会来事,现在郑养性无论什么事都是他跟在身边帮衬,按理说到了郑养性这个地位,是可以享受衙门的公膳专餐的,但到了这个地位的人,又根本瞧不上膳房厨子的手艺。

郑养性砸吧砸吧嘴:“嘿,你还把我问着了,这一上午光喝茶水了,嘴里淡出个鸟来。”

“要不,去柳泉居吃鲁菜去?”

见郑养性未置可否,车夫又往前凑了一步,附耳淫笑道:“或者您下午要清闲的话,咱们就去勾栏胡同儿,听说啊,那里刚到一位官妓,您不最烦那群文官么,兴许能在里面找……”

“放你娘的罗圈屁!”

车夫的话还没说完,腰间就挨了一脚,还没等他寻思过味儿来,就听见郑养性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道:“入你妈妈的毛,你哪只狗眼见老子清闲的?老子忙得腿肚子直抽筋!”

“是是是,小的该死,小的该死。”

车夫也没想到自己这一记马屁,竟然拍到了马腿上,赶紧抽着自己的嘴巴子谄笑:“督爷忙,督爷忙得…… 忙得…… 一上午都见瘦了!”

“滚滚滚,哪他娘的那么多废话,赶紧去备车。”

郑养性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那督爷去哪儿?”

“去勾栏胡同。”

“嗯…… 啊?”

然而等车夫将车备好以后,郑养性再次改变了主意:“得了,爷我今天不吃了。”

“那怎么行?督爷要是饿坏了……”

车夫顺着郑养性的目光看去,脸上浮现出一丝惊讶的神情:“嚯!这乌泱泱的怎么这么多人,这要做甚去?”

只见足有百十多号人气势汹汹地从东边来,几乎所有人都穿着衣长过膝的蓝色罗襕衫、头戴四方平定巾,腰间的横襕做工十分规整,因为那是学以居位的象征。

如此装束,来人的身份已经不言而喻:国子监的监生。

“督爷…… 这是…… 要干什么?”

大张着嘴的车夫下意识地向郑养性问道。

郑养性一翻白眼儿:“我他娘的哪知道?!”

不过擅长察言观色的车夫却发现,自家的这位爷,似乎正在努力地压着嘴角。

……

“古古,前面就是皇城了,此一遭,你我必定青史留名!”

士子监生的人群当中,有几个人走在最前面,而其中一人犹如被众星捧月一般,他看着远处皇城当中重叠的飞檐,对着走在身旁的阎尔梅说道。

古古是阎尔梅的号,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后,对其郑重地道:“此番有祸无福,蒙各位同窗高义,尔梅才疏学浅,倒是要连累诸位,特别是仲调你了。”

那个被众人围在中心的人名叫陶汝鼐,字仲调,今年秋时,崇祯皇帝亲幸太学考教诸生学问。

陶汝鼐诗文、书法、积分等六大卷俱佳,使得龙颜大悦,崇祯钦定其为太学魁首,并下诏将其名字勒石太学,这在历史上也不常见,可以说是极尽殊荣了,由此也可以预见,一旦入仕,他未来的道路可能会一片坦荡。

陶汝鼐一摆手,呵呵笑道:“古古说的是哪里的话,子曰:‘勿欺也,而犯之。’你我都饱读圣贤书,如若趋吉避凶,岂不是枉费圣贤教诲,又何言继承道统?”

他身边的另一人也跟着大声道:“就是,仲调说的对!古古,你也太小瞧我们了,如今我复社初立,此番正是打响名号之际,他朝臣不敢说的,咱们来说;他朝臣不敢做的,咱们来做!也好叫在南监的娄东二张他们看看,咱们北监复社可不比他们差!”

这次说话的人叫杨廷枢,早年与张溥、张采等人曾共创 “应社”,后来二张合并了江南几十个社团,统称为复社,杨廷枢由此也就成为了复社的中坚力量。

不过杨廷枢北上来了京师的北监,二张他们仍然在南京的南监,北监复社的成立也是由他们几人共同完成的。

前几日阎尔梅回到国子监后,立马就和杨廷枢商议,杨廷枢觉得打出复社声势的机会来了,立马就否决了阎尔梅联名上书的想法,转而提议去跪阙宫门这种极度激进的法子。

阎尔梅略微思忖了下,便同意了。

为了加重此行的分量,他们又将饱受皇上青眼、名满交衢,公卿贵人争欲识其面的陶汝鼐也拉了进来。

此时众人已经来到棋盘街上,大明门隐隐在望,阎尔梅再次郑重向诸监生一揖到底:“与诸位同窗同行,乃是尔梅今生最大幸事!”

说完,阎尔梅走到了最中间,他左手挽着陶汝鼐、右手挽着杨廷枢,大笑三声后,在各部官员们或惊讶或惊恐的眼神中,带领诸人直奔承天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