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 > 第394章 文比前,各方反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月十二,天色未明,汴州城却已提前苏醒。

今日,便是中原第一才子赵麟,与京城大梁书院文比之期!

消息早已传遍四方,不仅吸引了本城无数百姓士子,连中原其余六府,也有大量闻讯而来的读书人,以及众多附庸风雅的权贵商贾。

一时间,汴州城内人声鼎沸,车马塞道。

通往预定文比地点——贡院街口临时搭建的巨大彩棚的几条主干道,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兴奋、好奇、期待与各种押注猜测的躁动气息。

所有人都在议论着,等待着,想亲眼见证这场足以震动中原文坛的较量。

然而,与外界这如火如荼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魏王府的气氛却显得有些异样。

越是临近这关键时刻,原本对赵麟信心十足的魏王朱麒,反而有些坐不住了。

一想到对方坐镇的是名满天下的许贞清,想到赵麟毕竟年轻,想到这场文比背后牵扯的诸多干系。

他心中那点因汤尹身份而建立的笃定,竟也有些动摇起来,被一种难以抑制的紧张和忐忑取代。

虽说己方有江南第一才子,可他也疯疯癫癫不少年,不知胸中所学还能剩多少?

而许贞清,人家可是几十年如一日,潜心做学问。

这一对比,怎能不让他感到忐忑,紧张?

天刚蒙蒙亮,这不魏王朱麒便再也按捺不住。

直接去祁府,拉上了同样心绪不宁的祁谦,连王府仪仗都未用,只乘了一辆普通马车,急匆匆地赶到了赵府。

门房见是魏王亲至,慌忙要进去通传,却被魏王朱麒摆手制止。

他与祁谦两人,就这么带着一身清晨的寒气,脚步匆匆地直接进了内院。

赵麟刚用过早膳,正在院中缓缓踱步,活动筋骨,神态依旧是那般从容平静,仿佛今日只是寻常一日。

见到魏王和祁谦这么早就联袂而来,他不禁一笑。

“殿下,祁兄,你们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二人看着赵麟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心中又是佩服又是着急。

魏王朱麒更是一把抓住赵麟的手臂,声音都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微颤。

“我说,这……这都什么时候了,你怎么还跟没事人一样?外面都快炸开锅了!你……你可都准备妥当了?心里有底吗?那许贞清……”

他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显是心中焦虑已极。

一旁的祁谦虽未说话,但那紧锁的眉头和不时捻动胡须的动作,也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他观察着赵麟的神色,试图从中找出些许端倪。

赵麟被朱麒这突如其来的紧张感染,淡淡一笑。

“殿下放心,读书作文,无非是平日积累,临场发挥。至于许公……”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抹奇异的笑容。

“他既然是前辈高人,想必更重文章本身,而非虚名胜负。我们只需尽力而为,无愧于心便可。”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那份超乎年龄的沉稳,让一旁的祁谦眼中闪过一丝自愧不如。

朱麒见他说得如此平静,心中的焦躁稍稍平复了些,但那份紧张感却并未完全消除。

他松开手,在院中来回踱了两步:“话虽如此,可本王这心里……”

“你是不知,如今这汴州城,多少双眼睛盯着你,赢了,自然万事皆休,名动天下;若是……若是稍有差池……”

他后面的话没再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祁谦此时也开口道。

“赵兄,殿下所言极是。此战关乎甚大,不仅是你个人声誉,亦牵动……后续诸多事宜。”

他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赵麟,显然指的是之后的婚事和乡试。

赵麟自然明白他们的担忧,他深吸一口气:“殿下,祁兄。我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众望。”

正说话间,外面传来一阵更加鼎沸的喧闹声。

隐隐有锣鼓和礼乐传来,显然是贡院街那边的场地已准备就绪。

赵麟整了整身上的青衫,神色恢复了一贯的平静,对朱麒和祁谦道。

“殿下,祁兄,时辰差不多了,我们该动身了。”

学政衙门内,大宗师林世海换好了庄严的官服,准备前往贡院街主持文比。

他宦海沉浮二十载,历经多少大风大浪,早已练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

可不知为何,今日这心绪,竟也有些难以平复的涟漪。

他在厅中踱了两步,下意识地整理着本已十分平整的衣袖,眉头微锁。

坐在一旁悠然品茶的汤尹,将老友这细微的焦躁尽收眼底,不由轻笑出声,语气带着几分戏谑。

“子瑜,你堂堂一省学政,从三品大员,主持过多少科考盛会?今日不过是一场书院文比,怎的也如那毛头小子般,坐立不安起来了?”

林世海被他说破,老脸微微一红,有些挂不住,扭头瞪了汤尹一眼。

“你懂什么?这岂是寻常文比?此战关乎赵小子前程,关乎他在文坛声誉。”

他越说越觉得有理,声音也高了几分,“倒是你,身为师长,倒像个没事人一般,在此说风凉话!”

疯道人汤尹闻言,只是摇了摇头,唇角噙着一抹看透世情的淡然笑意,并未再与他争辩。

与此同时,苏府内的气氛也同样紧绷。

苏方正穿着一身崭新的官服,他家世代皇商,也是有官职在身的。

此时他在花厅里来回踱步,一会儿看看天色,一会儿又侧耳倾听外面的动静,嘴里不住地念叨。

“怎么还没来请我呢?怎么还不来呢。”

他作为中原七府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之一,这样的盛会岂能少得了他?

再者,此次参与者,可是他苏方正的乘龙快婿,他得去为他站台。

闺房内的苏诗诗同样坐立难安,缓步来到父亲的身边。

她今日特意穿了一身象征吉庆的红色衣裙,却衬得那张小脸愈发白嫩娇艳。

她双手紧紧绞着丝帕,指尖都捏得发白,不时望向府门方向,美眸中满是担忧和期盼。

“爹,您说……麟郎他……他真的没问题吧?”

她忍不住又一次向父亲寻求确认,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苏方正停下脚步,用力扬了扬手。

“放心吧,女儿,绝对没问题。爹什么时候看走眼过?”

话虽说得斩钉截铁,但他自己那不时擦拭额角并不存在的汗水的小动作,却暴露了内心的不平静。

就在这时,老管家快步而来。

“老爷,贡院的人到了。”

苏方正终于松了口气,同时拍了拍苏诗诗的手:“女儿,你就等着好消息吧。”

赵府新宅这边,同样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

赵老太太天不亮就起了身,神色肃穆。

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焦急等待消息,而是叫上了薛浅浅,两人一起去了赵家后宅特意设置的小祠堂。

祠堂内,香烟袅袅。

老太太领着薛浅浅,在赵氏先祖的牌位前虔诚地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列祖列宗在上,信女赵门王氏,携孙媳薛氏,祈求祖宗保佑我赵家麟儿,今日文思泉涌,扬我赵家门楣……”

老太太低声祝祷着,声音沉稳,却蕴含着最深切的期盼。

薛浅浅跪在老太太身后,也学着样子,双手合十,紧闭着双眼,在心中一遍遍地默念。

“求祖宗保佑麟郎,一定要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她不懂什么文坛争斗,她只知道,她的麟郎今天要去打一场很重要的“仗”,她只希望他一切都好。

…………

一时间,整个汴州城都被这股无形的紧张感所笼罩。

上至王府官衙,下至寻常百姓家,无数人的目光和心思,都聚焦在了那即将开始的贡院街文比彩棚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