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宋 > 第359章 炮轰的和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世界上有许多的道理虽然非常地浅显,大家也都几乎都懂,但是还有一句更有道理的话,叫作“不到黄河心不死”。

李乾明现在的心态就是如此。

他非常清楚对面宋军主帅提出的谈判建议是当前的最优选择,但是他就是不甘心。

因为此时可是他距离自己的“战神梦想”最接近的时刻:手头掌握着大越国最精锐的禁军部队,又成功地推进到了宋贼入侵的营寨前沿,只需要将对方打退十里地,对方就只能回到海上,退出了大越国的疆土,也就意味着他成功地实现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目标。

而且,刚才他也叫来了副将,问到了军中也有会打造云梯与投石机的军匠——熙宁年间的那场战争,的确让交趾从中增长不少的实力,不仅仅是从邕、钦等州抢回了不少的财物与人口,而且在这些人口中,就包括有大批有手艺的工匠。即使是在和谈之后他们向大宋遣还了主要的人口,但实际上还是刻意地悄悄扣下了其中有技术的匠人。

但是眼下有点麻烦的就是,在河口附近,由于宋人建城,几乎将这一带可以成材的树木都砍伐一空,他只能派人往回去稍远的地方去伐木再运来,需要多花费一些时间。

所以,他一直没有对宋军的和谈建议作出明确的拒绝。

城里的秦刚,自然十分清楚对面李乾明的心思与想法,甚至他在城头,都能看见忙忙碌碌的交趾军队进行着攻城前的各种准备。他同样也不着急,等着再过几天新的形势会给这个侯爷带去的冲击与影响。

差不多双方僵持了五天的时间,李乾明接到部下汇报已经顺利打制了云梯数十架、投石机二十部的消息后,便立即下达了要与宋军决战的命令部署,在安排好了之后,他突然觉得,此战应该要有观众,便让人把陈皓叫了来。

“本帅已经给宋军下了战书,约他们明日城外决战!”

“宋人奸猾,又极擅守城,恐不会如侯爷之意,愿意出城决战!”陈皓还是刻意地称呼李乾明为侯爷而不是大帅,也是极不认可他的军事能力。

“哼!本帅下的战书上引用了春秋大礼之圣言,这宋人自诩礼仪之邦,倘若拒绝,必将被天下所耻笑,本帅便将再获道义之优势,必能再鼓三军之士气!对宋之新城一攻而下也!”

陈皓低头不语,心里却是不住地吐槽李乾明这是从哪里来的弱智想法,如今已经是什么年代了,汉人春秋时期的那套做法早就不知要被丢到哪个角落里去了。

正在此时,突然帐外走入一名亲兵回报:宋军对挑战书回信了,同意明天一早出城迎战!

陈皓一时愕然,李乾明却是哈哈大笑,并得意地对他说:“兵者,诡道也!关于兵法之事,你还是得跟本帅多学学!”

陈皓自然无法对眼前看到听到的事情作出什么评价,但是以其对那天进攻水寨的宋将指挥能力与作战手法的感受,他的心里,对第二天的决战隐隐地充满了极度的不安。

第二天一早,李乾明安排了五千最精锐的士兵们出营列阵,因为根据他的仔细分析与精心部署,对面宋城前面的旷地有限,并不适合太多的士兵进行拼杀,为了引诱宋兵同意出城决战,他还得稍稍收敛起一些兵锋。

小半个时辰之后,只听得对面的宋城里吹响了出兵的号角,稍顷,便见城门大开,立即从里面列队走出了一支铠甲鲜亮、步伐整齐的宋军。其军容、动作与气势,走得便是李乾明也不住地赞叹:

“这北朝的军队果然还是挺有精神气的,要不是这人数少了点,本帅还真的要三思而行之了!”

赵驷亲自率领出城列阵的便就是飞鱼兵,但只有全部兵力的一半,差不多一千人左右。分成四个方阵,左右翼各两百五十人,中间两个方阵共五百人形成突前的中军,阵形也是中规中矩,稍稍有点特别之处,就是每一个方阵的第三四排后面,跟着的是经过西军改良之后的旋风炮,还有已经是流求火器所革新之后的第六代行军炮。

这第六代行军炮,由于铸铁技术的进步,炮身重量已经降低到了一千斤以下,结合新研制的炮车,完全适应常规地面的战场移动。

当然,眼下这种行军炮的产量不足,秦刚此战也只带来了四门,全部部署在了中军,两翼便都以发射石弹的旋风炮来充实远程打击力量。

李乾明这里早就列好了阵,由于自身兵力占优,他便不慌不忙地看着宋军布阵,对于三四排之后那些车子,火炮车上因为覆盖了蕃布看不明白,但那些旋风炮的外形却是与他们同样打制出来的投石机非常类似,但过于小巧的体型却让他不由地发笑了:“宋军怎么推这些小玩意出来?过家家吗?把我们的投石机推上去!”

一声令下,交趾军打造的投石机也从后军中推到了最前面一排,他们学会的便就是大宋地方军队里常用的旧式投石机,模样很是笨重,看起来虽然极能唬人,但实际发射能够致命的石弹最大距离却只有八十步左右。

而此时,双方军阵的最前面相隔一百步。

见此情况,赵驷一挥手,第三四排的火炮与旋风炮同样也推到了最前沿。

并没有到达正常认知的射击距离,所以交趾的军官并没有行动,意想等宋兵继续前进。

谁知,除了正中间的四辆小车上面掀开了蕃布,露出了非常奇怪的黑色圆柱,以及两边的士兵忙些更是奇奇怪怪的事情。在阵形两侧的那些小巧投石车旁的士兵们忙碌的事情,却都是他们所看得懂的——他们已经开始发射准备了。

“一百步的距离就可以投射了吗?”交趾的军官们有点不愿意相信。

随即,空中便开始出现了呼啸而来的石弹,仅第一轮射击,就有四五颗石弹准确地击中了交趾军第一排的投石机与士兵,立即砸坏了一台机子以及好几名士兵。

紧接着,有了这轮参考,调整后的宋军投石机将数以百计的石弹更加准确地抛射过来。顿时,石弹击中机身的“咵咵”声以及击中士兵的惨叫声不绝于耳,转眼间,交趾军就损失了三成的投石机。

“反击!发射!发射!”李乾明所站的地方虽然不会被石弹射到,但是他仍然惊恐地后退了好多步,并慌忙命令投石机立即反击。

手忙脚乱的交趾兵冒着不时地划空而来的石弹,勉强地开始了反击,也发射出了自己的石弹,但是非常可惜的是,他们的士兵即使是使出了最大的拉绳力气,抛出去的石弹的最远落地点,依旧是在宋军阵地之前的十五步以外。

战场变成了一边倒的形势,石弹如雨。但是在这一边,交趾的投石机正一台一台地陆续被砸中砸倒,不时地还有交趾的投石兵被石弹砸中而亡。而另一边,勉强从交趾阵地抛出来的石弹,却只能毫无作用地抛射至距离宋兵依旧还有一段距离的阵地中央。

随着交趾军的最后一台树立着的投石机被彻底砸毁,赵驷在阵中一举手中长剑,宋军阵地上立刻同时爆发出动人心魄的口号:“威武!威武!!威武!!!”

宋军的旋风炮这才停止射击!

不过,这只是旋风炮停下,而中军却开始向前走出了三排弓弩手,每人一张已经上好弦的神臂弓,开始走到阵前,蹲身,瞄准,发射!

“唰!”“唰!”“唰!”

三排箭雨腾空而起,准确无误地飞入交趾军前沿阵中。神臂弓如果用在守城中,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最大射程能到两百步,而现在进行阵地射击,又由于交趾这里的天气潮湿,弓身威力减弱,但是一百二十步以内准确射击却是完全保证的。

“全军前进!”就在第一排箭雨射出来之时,拥有一定作战经验的交趾阵前指挥官就意识到了危险。而此时正值两军阵前的对垒,是绝对不可以掉头撤退的,所以唯有立即强行进攻一条路。

但是刚刚启动前冲的交趾军,立刻就被这一轮的三排箭雨收割走了百十条人命,他们还得勉强绕过前面已经被旋风炮砸得东倒西歪以及砸死的投石兵的尸体,勉强冲出来的阵形也已经乱七八糟、不成样子了。

“攻击!前进!冲垮宋贼!”交趾的阵前指挥官唯有拼命地下令攻击,希望能够凭借兵力上的优势来扭转眼前已经严重不利的局面。

唯一令他们有点庆幸的是,刚才形成巨大杀伤力的旋风炮并没有继续发射,而只有略有间隔的轮射箭雨。而冒着每冲上十步会被射倒百十人的损伤代价,还是他们感觉可以承受的——不过一百步的距离,最多损失千人左右,仍然还可以以压倒多数的兵力进入肉搏战——交趾兵的凶悍,也是他们自认为可以最终击败宋军的一大倚靠。

交趾军的队形虽然有点乱,但很快就进入了八十步的范围内,李乾明看着,嘴角已经扬起了微笑的弧度,心想:都说宋军主帅都迂腐,我一句依礼而战,就把他骗出来野战了。眼看这一轮冲上去,就能获得阵地战的优势,我得准备好预备队,最好一口气就能冲进城去,拿下这一战的最终胜利!

他向后招了招手,一个亲兵上前,正准备听其传达指令。

就在此时,阵地上的宋军前沿,突然间先后响起了四声如霹雳落地、震人心肺的巨大声响,就连隔着如此远的他们都感觉大地都在这四声巨响中颤抖着,甚至队伍中还有的马匹开始受惊乱跑了起来。

就在他们将惊讶的眼光投入阵地之中时,那里已经被弥漫的烟雾所笼罩,里面传出的却是交趾士兵发出的大片的、此起彼伏的痛苦惨叫之声,谁也不知道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而在镇越城的城墙上方,从秦刚站着的方向,却是可以相对清晰地看到这一轮火炮所收到的极佳效果。

这四炮发射的都是霰弹,精心安排的炮位,发射出去了四个扇面,完全地覆盖了阵地前方八十步以内的大部分进攻战线。

少数当场被霰弹弹丸击中要害毙命的交趾士兵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不必要感受到恐惧感了,也没有什么可以持续的痛苦,只是死得有点稀里糊涂。

但更多的是被散布的弹丸不同程度击伤击倒的人,先是在恐怖无比的天地巨响中丧失了思想,接着便被身体感受到了巨大疼痛拉回到了残酷的战场上,这些弹丸以极高的速度击中他们的身体之后,还以各种形式保持着内部的搅动,因此形成的伤害,是之前他们可能遭遇到了箭只或冷兵器所不曾有过的。

极少数侥幸躲过这轮射击的士兵此时也大多呆立于原地,看着前后左右血肉模糊的场面继而吓得寸步难移。

只有相对更后面的士兵,虽然还继续保持着向前机械行走的步伐,但是眼前的惨象开始让他们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自己正在向着死亡越走越近的感觉。

应该说,这种感觉是极其正确的:

宋军里的炮兵,正按照操作典范,非常迅速地完成了第一轮的降温、清膛,再次塞入了新的弹药、瞄准校正之后,四门行军火炮再度咆哮了起来!

如此,三轮火炮射击之后,交趾军队彻底崩溃了。无论是亲眼看到的、还是未曾看到的,都已经彻底明白了阵地前方的宋军是极其恐怖的存在,向前一步是死亡,唯有向后。

向后者,得生存!

就在第三轮火炮响起的时候,李乾明已经将原本在嘴边要调集后备队进行冲击的指令改成了“扶我回营!”

万幸的是,在大营留守的陈皓总算不负重任,在接回了仓皇回来的主帅李乾明一行之后,果断地命令立即关闭营门,并丝毫不顾那些溃退回来的败兵在寨门口的苦哀求,以避免再后面的尾随掩杀的宋兵能够趁乱攻入大营。

此战,两军并无实际的接触,宋军只有追击过程中的自己摔伤的少数几人。

而交趾军中,所有的投石兵几乎随着投石机全队覆灭,而仓促间发起进攻的最强悍的中军主力两千人,直接现场丧命一半以上,在之后溃退时又被宋军掩杀并俘虏了数百人。

而赵驷爱惜自己的兵力,不愿逼得太急,以让交趾军产生出太强的反抗。所以,在溃败的交趾兵后面适当地掩杀了一阵子之后,再看到对方营寨已经有了防御准备后,便鸣金收兵,带着俘虏撤军回城去了。

这才让那些逃散在战场四周的交趾溃兵最终能够回到寨中,勉强又收拢了千余人。

首战就是三千多的战损还不算,紧接而来的消息更是给李乾明当头重击:

就在他们进军过程中一直骚扰他们的宋军小队,如今趁着交趾主力东进之机,已经开始渗透到了白藤江与富良江的中游区域,那里正是交趾最富庶、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但是,由于李乾明带走了京城昇龙府的禁军主力,那些地方原本的驻军也就被抽调去守卫京城,几乎没有了防御力量的这些州县,便在宋军派出来的这些小分队的袭击之下,根本就没有任何招架之力。

而且宋军的这些小分队神出鬼没,从不在一个地方待超过一天的时间,就算是皇宫里的李乾德暴怒之下,勒令何杰拼凑出了一支千人的剿匪部队,但是跑出去累了个半死,却连一个宋兵的影子都没抓着。

但是富良江流域的交趾内腹却已经是县县烽烟燃起,处处求救之信不绝。

大越皇帝李乾德也会连发三封金牌急脚递,怒问李乾明带着精锐禁军在前线究竟在干什么?

李乾明彻底没有了脾气,他明白自己皇兄的脾气,如果按今天的样子再打下去,大越战神他能不能做到还不清楚,但大越侯爷肯定做不了了!

“来人,给对面送信,本侯愿意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