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宋 > 第358章 郁闷的战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秦刚的心里瞬间翻起了一阵波澜,好在如今见得也多了,并未在脸面上表现出什么来,而只是继续简单地好好勉励了方腊好几句话,同时还有另一个队长朱言,这可把对方两人感动得无以复加,连连称谢,最后再告辞而出。

方腊,睦州人,因在家族同辈人中排行十三而一直被称为方十三。

当然,历史上的他,在做工挣了一些钱之后,便就回家开了漆园,慢慢地置办成了一些家业。之后却因童贯、朱勔等人在两浙路穷凶极恶地搜刮之下,再也无法忍受,最终一怒而起,聚众揭竿,领导了北宋末年最大、最具影响的一次农民起义。

这充分说明了:方腊是一个极具领导才能、实干精神以及的战略眼光的人物。

秦刚既然知道并已经在改变着这一段的历史,那么,又有什么理由不重用眼前的此人呢?

“这个方腊,可以任都头以上的职务。”秦刚随口对赵驷说道。

赵驷有点惊讶地看了看秦刚,不过却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应下了。

平时秦刚极少干预军队这里具体的事项,不过既然是他开口提出要提拔这个方腊、也就是方十三的军职,那自然是去安排好了。原本在此战之后,真正要对方十三进行论功行赏的话,记功升职也是不会缺少的。

虽然说这方十三直接提升到都头有点快了,但毕竟这一战的功劳实在是不小!

李乾明及其部将阮天的性急,差点让秦刚的缓兵之计没能奏效。

不过,交趾三千先锋军到了驿关这里却嘎然止步,主将阵亡、余众大败而归,昇龙府那里的李乾明大军未动,便遭此重挫,一时愕然。

这一战也有不少的俘虏,秦刚从中挑了一人让他带去了一封措辞严厉的质问函,痛斥交趾人不讲信誉,悍然派兵来攻打自己。因此,他指出:“来而不往非礼也!即日起,本巡使将遣兵沿白藤江西进,盼与李太尉在昇龙城下泛舟把酒,以释前嫌!”

这也是秦刚再一次称呼交趾国主李乾德为李太尉,并且明确地告之:自己要进攻了!

事实上秦刚也只是虚张声势而已,海东水营这里的镇越城虽然已经基本成型,但大批的俘虏工人此时还要调往南边的长州水营进行宁南城的修筑。在两处的城防未形成之前,他并不急于进攻交趾内地的城镇。

不过阮天所率的先锋军这次进攻,还是给了秦刚再次动兵行动的最佳理由。

在攻占海东水营时,同时也俘获了不少内河船只,秦刚便让飞鱼兵再次出动,沿着白藤江溯流而上,但凡沿江所发现的较大城镇与村庄,便立即进行扫荡,当然,他还是给这次行动冠以一个好听的名头,叫作“物资收集”,也就是允许他们在交趾境内进行公开劫掠。

毕竟,目前在镇越与宁南两城,有了那么多的工人与俘虏干活,都需要足够的粮食与补给物资,在此之前都是从流求与广南那里用海船运来,这些成本,也就只有秦刚财大气粗,才能够承担得起。

不过,此时对飞鱼兵下达了“就食于敌”的命令,表面原因像是想节省一些后勤开支,但细想一下就会明白,如果要对飞鱼兵进行专门补给的话,那么他们行动的机动性与灵活性就荡然无存。

与上一次的分散侦察行动不同,这次的“物资收集”采取了集中行动的模式,两千人的飞鱼兵,主力乘坐五十艘缴获的交趾内河战船溯流而上。利用同样缴获而来的近百匹滇马,分别组建了两支二十人左右的斥候队,沿江两岸进行预警打探。

他们行动的地方,在离开了水营的军事禁地之外后,便就是后世富饶的红河三角洲地区。

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一直就是交趾的主要人口聚集地区,虽然不会像大宋那样会有成熟发达的大城市,但是四处都会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寨与小集镇。

交趾模仿宋朝的体制也建立了禁军制度,将全国的主要兵力都收编到了昇龙府周围,在北边靠近大宋的边境州府里,也不过每个地方留置有一两千的驻军。而在靠近东北部的这些地方,由于几乎没有遇到过什么敌情,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军事防御力量。唯一能够派得上用场的,只会是一些地方蛮部的寨兵。

最初,飞鱼兵的斥候在发现了蛮部的寨址之后,都会谨慎地选择回去报信,再引来大部队,将这个蛮部寨子平掉,再将寨中的所有积存都劫回船上。

后来,的确是因为蛮兵的战力实在低下,斥候们有时也懒得回去报信,直接利用自己战马的冲击能力,一个冲锋就将寨内能战之兵先行搞定,然后便定定心心地回去通知队友,直接过来搬运战利品了。

也正是在这次的行动中,赵驷及几个老兵指挥才真正地感受到大宋西北与北方的狄虏在入侵中原时能感受到的那种一马平川、可直接推平一切抵抗的体验。

而此时的昇龙府,交趾国都,东城门外,由于先锋失利,朝廷再次接到秦刚带有战争威胁的警告函后,李乾明不得不加快了准备的节奏,终于提前数天开始挂帅出师。

而他们唯一可以令自己的心安的是,在详细听取了败回来的先锋军中副将与亲兵的汇报之后,经验丰富的大越太尉李常杰判断:这支自海船登陆而来的宋军总兵力绝对不会超过五千人。

而由殿前都指挥使、崇贤侯李乾明所率领的大越禁军足有三万人,又都是拱卫京师的精锐之部,按此时的习惯,再加上后方运输粮草辎重的民夫辅兵,也是可以号称十万大军的。

同时,从北方支流绕行而来的水师提举陈皓,也从沿线各处调集了内河船只两百艘,除了留下了一半驻防昇龙府这里的江面,也率领另一百艘,沿白藤江而下,从水路进行协战。

“侯爷也是军中宿将,此战虽然先锋出师不利,但是我大越依旧还是占有天时、地利,更有兵力上压倒性的优势,只须吸取教训,做到稳扎稳打,不急于求胜,这宋贼远道而来,必不敢长期僵持,我军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毕竟自己的手下吃了败仗,这李乾明此时也只能对李常杰作出一副虚心听取的模样,但在他的心底却是冷笑道:“现在大家不过扯平而已,看本侯此次亲征,大胜那宋贼便就是了!”

大军出发,站在国主身后的李常杰却只能在心里长叹,他看得出李乾明并没有将他的话听进去,可国主李乾德对他不信任,令其除此之外却无能为力,只有祈祷上天保佑大越了。

果真,出了昇龙府后,李乾明便立即下令全军加快行军速度,而在江面上本是同步行动的陈皓急忙遣人提醒:太尉不是刚嘱咐过我们要谨慎行事、稳扎稳打吗?

李乾明一听,顿时将脸色一板:“宋贼不过区区五千,本帅手握十万精兵,此行便就是在前面稳打,陈提举如果害怕也无妨,可以继续殿后稳扎嘛!哼!”

说实在的,李乾明就是疑心李常杰故意忽悠他,让他慢慢行动,转而让陈皓从江面提前过去摘了果子。既然宋军兵力不过一万,这次据说又已经分兵四处出击,那么他只要选择一处有利的平原地区,充分展开阵形,三万对五千,他的胜率怎么看都是稳赢不败的啊!

自诩对交趾各处地形都了然于胸的李乾明,都已经想到了在白藤江向东去两百里地左右,会向南分出一条太平江,就在那个地方,太平江会对西进的宋军形成一道天险阻隔,而在两江夹住的西南一块区域都是平原地形,非常适合他的大军展开,所以他急于命令部队加速行军,便就是想抢占这一有利地势,与来犯的宋军在此展开决战。

在李乾明率军到达他预设的战场区域之处时,前方斥候回报还未遇到宋兵主力,他便洋洋自得地下令在此驻营,并要求陈皓的水师控制北面与东面的江面,以配合他的阻击战。

不过,大约一天过后,就在李乾明大营前方五六十里外的县城传来的求救信息:他们遭遇了宋兵的突袭,县府仓库以及所有的大户尽数被劫掠一空。

“好!宋贼果然是残暴不仁,下令全营戒备,等候宋军渡河,到时便与其在这全力一战,以显我大越军威,敢叫宋贼有来无回!”李乾明听到了对方行踪后反倒兴奋地下令并部署。

半天过去了,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只是五六十里的距离,即使宋军用着最慢的行军速度,那也应该早就到达太平江对岸的啊!

焦急万分的李乾明不断向前派出斥候去打探,却发现至少有一半的斥候都无法回来,好不容易回来的人里,也有一半人根本就没看到宋军的影子,而剩余的斥候好歹带回来的消息,却几乎要令他气得发疯:

宋军似乎根本就没有派出主力部队继续西进攻击昇龙府的意思,而目前在交趾的东北部地区四处进行武装抢劫的,只是人数不多的一些小股部队,而那里一整片的县城村寨,几乎都快要被他们抢遍了。

“北蛮!强盗!”李乾明怒骂道,因为宋军的如此行径让他陷入了两难:

因为从昇龙府出来,大军就一直保持着强盛的士气,并下定了决心,要在这里严防死守,并叫来犯的宋军有来无回。

谁知对方不按套路出牌,只在对岸那里四处抢劫,根本就没有过来决战的意思。所以,此时如果再临时改变战略,手下士兵的士气一定会受到影响。同时再往前去,便就是进入了他们并不占优势的未知战场上作战,胜算便就立刻少了几分。

但是要是继续驻守在这里的大营,又无异于守株待兔,而且人家宋兔此时正在前方四处打劫,然后再一船一船地将战利品往海边大本营运去,忙得不亦乐乎,根本就没有过来撞一撞他们设好的树干株的意思。

面对着太平江对岸四处起火求救的局面,李乾明也无法继续待在原地啊!

于是,李乾明在无奈之下,只能继续启动大军,怒气冲冲地向东推进。

在过了太平江之后,李乾明更觉得郁闷,因为他此时再派出去的斥候,竟连一半也回不来了,而到了最后,交趾士兵都已经知道,一旦被选为斥候,就是一个有去无回的差事,甚至有人虽然不敢当面违抗军令,可是一旦出去后,便就脱掉军服、扔掉兵器,直接钻进丛林装成老百姓逃生去了。

对于李乾明来说,没有了能够回报情报的斥候,他的大军就像一个没有了眼睛的巨人,只能硬着头皮,一步一步地向着最终海东水营的方向前进。

“不管你们玩什么花招,我这三万人平推你一万不到的兵力,总是能把你们推下大海去吧!”李乾明咬着牙齿,恶狠狠地想到。

即使是沿途看到一些被宋军劫掠一空的村镇惨象,他也只能自我安慰道:只要能将这支来犯的宋兵尽数从水营那里驱逐下海,最好再抓住几名宋将,这些区区的损失就都不在话下了。

而也是因为没有了斥候的回报,李乾德的大军在一路行军之中,不时地遭到宋军的骚扰袭击,使得他的行军速度变得异常地缓慢。

在前半程的两百里地,他们只花了三天左右的时间,而现在的这两百里路程,却让他走了近十天的时间,关键是他还几乎没有遇见任何宋军大部队的影子,却是在各种埋伏、偷袭以及侧翼骚扰中,损失了千余人的兵力,就算是在白藤江上比他还谨慎的陈皓,也因一个夜晚不慎,被火攻了一次,烧掉了十余艘的战船。

不过,宋军却始终没有正面出现,就算是他们经过之前先锋部队遭遇败仗的那处易守难攻的驿关时,宋军居然也没有在那里设防,而是让他们极其顺利地就通过了。

交趾的大军终于还是推进到了此行的目的地附近,按照计划,再有半天不到的时间,他们就能够接近之前的海东水营了。

一座水营而已,自己即使是减去这一路上的折损,李乾明还足足拥有二万八千余人的精锐禁军。而且,对方在前些天的各种骚扰与偷袭,也进一步地证明了他们对于自己的大军并无有效的应对之策。

或许再下去,便就是这些宋朝的水贼们仓皇登船逃窜,任由他李战神一举收复水营的高光时刻了吧!

正在马上的李乾明一直在浮想连篇,这时突然听到前军传来一阵惊讶甚至是惊恐的喧哗之声,然后那里行军的步子也停下来了,很快便有亲兵非常惊慌地过来报告:“报,报侯爷,您,您赶紧去前面看一看吧!”

“看什么?”李乾明一脸狐疑,便随着那亲兵的带领,一打马,便迅速地来到了大军队伍的最前方。

这里是驿道的一处稍高坡顶,原本这里距离海东水营还有十里左右的距离,但是当李乾明打马来到这里时,他也被眼前看到的景象所惊呆了:

眼前凭空出现了一道气势不凡的城墙,虽然不能估算出它的确切高度,但仅凭经验看去,未必就比他们昇龙城的城墙矮多少,城墙左方一直延伸到江边,右边似乎一下子还看不到尽头。按照此时建城多按四方形的惯例来估算,这里距海边十里地,那这城墙的南北向也应足足有十里之长。

李乾明是知道宋人筑城的厉害,但他却根本也想不到前后仅仅一个月左右的时候,宋人居然就在这海边水营的基础上,硬生生地修筑好了这样的一座城池。

而此行,他们根本就没有作过任何攻城的准备,手头原本觉得充沛无比的兵力,如果要对上最擅于守城的宋兵与眼前这座城池,李乾明瞬间失去了所有的思考与主张。

正在这时,后面又传来了一些动静,李乾明回头一看,原来是陈皓带了随从前来求见。

陈皓过来是要向他汇报:江面上大越水师却是在更远一点的江面上就止步了,他们遭遇到了宋军水师的封锁而无法前进,只能从那里上了岸赶过来。当他来到这里时,也同样震惊于眼前所看到的景象。

“侯爷,还是先扎营,再从长计议吧!”

陈皓的这个建议,李乾明倒是听进去了。

当交趾军刚把营地建好没多久,秦刚的使者便已经过来了,提出的建议也非常直接简单:此时交趾军想要攻破已经建起城墙的镇越城,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宋军想要一举打退眼前的三万强军,也似乎有点不现实。

既然双方有一种势均力敌的感觉,而接下来的交战,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极不愿意看到的情景,那么为何现在不坐下来谈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