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的场景开始发生变化,周舟解说的声音把大家带入到战乱的年代。
安静的生活被打破,战火烧到了边关,为了抵抗外侮,朝廷开始大点兵。此时女孩和男孩刚刚新婚不久,女孩为了保家卫国,毅然应征入伍。
“长亭外,古道旁,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明月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相知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这首《送别》,李乐在送夜莺时用二胡拉过,这次改造一下搬出来,依然惊艳无比,道尽了新婚夫妻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
依然是那座小院,月亮已经变成弯月,歌声中也带着点思念的忧伤。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此时,舞台上一位舞者翩翩起舞,这是竹剑编的舞蹈,由扮演小青的金小磊演绎。
可能是想起了自己的坎坷身世,金小磊表演得特别投入,一起一落间道尽了人世间的相思和苦恼。
背景变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边关的将士们英勇杀敌的场景,另外一部分是男子独坐床前翘首望着天空明月的背影。
一轮满月挂在天空,同时照着边关和小楼。
姜香兰的声音再度响起。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
这首歌的传唱度在方若舟这个年纪,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天被输入到女王星,不出所料也引起台下观众的强烈共鸣。
台下相当一部分观众出身武将家庭,有些人也曾随长辈们到过边关,听到此歌后都禁不住热泪盈眶,心神激荡不已。
接下来的几首诗歌完全体现了方若舟理科生的特点,都是一些名诗里的名句,但是都没有全诗。
能记起这些残缺不全的句子来,已经很难为他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表达女孩在边关对家乡和男孩的思念心情。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这是男孩独卧空床思念女孩的场景。
虽然是些残句,但是既然能被方若舟记住,自然是差不到哪去,加上竹剑、姜香兰两位艺术大家的补救,演绎出来还是博得了大家的一片惊叹。
整个戏剧中间的高潮部分是男子由于相思过甚,不慎身染重病,经过医治无效不幸身故,而此时,女孩还在边关戍边未还。
故事中,男孩在病故之后化身为一轮明月,照着边关奋勇杀敌的女孩。
诗神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慨然登场了。
这次唱诵的依然是姜香兰,浑厚的声音中掩不住心伤之情,加上故事情节的代入感,让大家禁不住纷纷落泪。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虽然不是很应景,但是苏大学士的词自带一种魔性,加上姜香兰倾情的忧伤演唱,让大家在悲伤之余又带着无限遗憾。
当最后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唱出来后,台下的明月终于忍不住了,带着哭腔喊道:“方若舟,你不能死,我要包养你。”
故事里的男孩女孩很容易让大家联想成明月和方若舟,但是这句话喊出来未免就有点不雅了。
幸好,接下来舞台上的情节进入边关战争,成功地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没有让明月的这句话成为场上焦点。
金小磊的舞蹈动作变得激烈起来,背景也不停地切换成边关不同地厮杀场景,随着一幅幅画面划过,周舟咏叹般的语调悠悠响起。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战争结束,女孩的军队获胜而归,女孩也因为战功卓着获得朝廷的奖赏,然而,等女孩回到家乡时,才知道男孩已经香消玉殒。
女孩徘徊在小楼里,寻找着男孩的气息,看着天上的明月久久不动。
“故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故人。”
又是一句改编的残句,在竹剑反复的咏唱中,叹出了天人相隔的无尽遗憾和悔恨。
最后,还是用到了白蛇传收场时的那首歌。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背景中的女孩已经白发苍苍,站在一个湖泊边,前面是一望无际的蓝色湖面,一轮明月挂在天空。
此时,灯光缓缓亮起,李乐身着一袭白衣登台出场,用自己五音不全的烟嗓亲自唱着这首歌。
在经过三天的反复强化训练后,经过他唱出来这首歌,还是别有一番沧桑的风味。
看着李乐出现在台上,明月哪里还忍得住,二话不说蹭地跳了上去,扑到李乐的怀里,紧紧抱着他不肯松手,似乎在害怕他像剧中的男孩那样,死去之后再也看不见。
台下那些皇二代、官二代里不乏一些小流氓,看到这个情景开始起哄。
“明月姐,包养了他。”
“明月殿下,睡了若舟先生。”
“早生贵子,百年好合。”
热烈的气氛点燃了大家的激情,那些不安分的二代们,纷纷上台与台上的演员们共同歌唱,每个人争着要姜香兰、竹剑等人带着唱自己最喜欢的那段歌。
整个皇家剧场顿时变成了一个KtV的大包厢。
就在大家热闹欢庆之际,台下一位容貌端庄的女子惊讶地看了台上的李乐一会,然后一脸神伤地悄然离去。
另外一位长相俏丽的女子则是饶有兴趣地拿着手里的一幅画,不停地和台上的李乐对比,眼中满是惊喜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