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明月还是一个挺不错的女孩子,在李乐答应为她专门创作诗歌之后,接下来的接待时间里,大家玩得相当开心。甚至在姜媚等人有意无意地撮合下,李乐和明月之间还隐隐有了某种难以言明的情愫。
毕竟明月就是冲着若舟先生来的,而且在刚才的拉扯中,李乐那熟练的双手也让明月体验了从未有过的感受,加上李乐报复性的故意勾引,反正在最后尽兴离开时,没啥社会经验的明月殿下,真的是对李乐有点依依不舍了。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李乐被姜媚强行按在铜雀楼,老老实实地足不出户进行创作。
让他心里有点平衡的是,竹剑、姜霜竹、周舟等人也都陪着一起,他做出一首诗马上进行谱曲编舞。
大家互相合作的经验已经相当丰富,各自分工明确,配合得相当默契。
在明天的卖力宣传下,铜雀楼在皇家剧场为明月殿下专场演出的消息,在京陵城的官二代圈子迅速传开。有明天、明月这两位皇家的金字招牌立起来,加上铜雀楼和若舟先生的影响力,皇家剧场那几百个座位很快变得炙手可热。
好在明天不是姜媚,没想着拿这个卖卖门票赚钱。
这几天找明天要求观赏演出的人络绎不绝,原来明月还担心坐不满的座位,一天时间就被安排出去,最后明天实在拉不下面子,连剧场中间宽大的过道都安排了百十来个临时座位。
一切按计划有序地进行,很快就到了演出的日子。
这天的傍晚时分,一队数百人的皇家禁卫来到皇家剧院,把整个剧院周围的区域严密的保护起来。没过多久,京陵城最有势力的一群年轻人就三三两两的成群结队而来。
参加这种演出,大家都很自觉,绝大部分人在演出开始之前准时到达,最后,随着明月和明天联袂而来,剧场外的皇家禁卫封锁了入口区域,铜雀楼的明月专场演出正式开始。
至于那些看热闹的老百姓,以及不幸迟到的官二代们,则被禁卫们毫不留情地统统拦在了外面。
皇家剧院设计的初衷是为皇室招待贵客所用,可容纳观众的数量和暗香楼的演出大厅没法比,但是里面设施的奢侈程度远远在暗香楼之上,无论从灯光、装饰,还是音响设备等各个方面,让竹剑等人都大开眼界。
当然,这些东西在见过世面的李乐眼里,自然还是不值一提。不过,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女王星,能找到这么一座剧场,那也是无可挑剔的了。
随着灯光的调暗,舞台的帷幕缓缓拉开,一幅蓝色的夜色背景图徐徐映入众人的眼帘。
图中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色,夜色下是一条小河,小河两边是鳞次栉比富有水乡特色的民居,一座小桥静静地卧在河面上。
最让大家惊讶的是天空的那轮明月,这不是满月,是一轮大家从未见过的上弦月。
就在台下一片哗然之际,一个轻柔中带着点庄严肃穆的声音缓缓想起:“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看到的月亮是会变化的,只有每月的十五,才是满满的一轮圆月。”
这是周舟在解说,这家伙平时装高僧习惯了,说话的声音中自带一股庄严,加上他本来就颇有磁性的嗓音,让大家很快沉浸在他描绘的那个世界中。
按照李乐的设计,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首先是从江南的一个小村庄开始,小女孩和小男孩从小一起长大,过着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生活。
音乐响起,姜香兰的歌声从音响中传来。
皇家剧场的设备确实不错,比起暗香楼来不知强到哪里去了,甚至比李乐精心打造的塞外不夜城也要强上不少。
也不知道工匠们用的什么技术,姜香兰富有穿透力的女中音分毫不差地被传播到剧场的每个角落,音质几乎没有任何损失。
这是在地球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的一首歌曲,陪伴李乐度过了童年的美好时光,今天终于被他找到机会搬了过来。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
......”
姜香兰的情绪把握的很好,就像在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随着她娓娓道来的歌声,大家彷佛随着她的声音飘入了背景中那幽静的江南水乡。
场景慢慢变幻,夜色下是一座小院,小院一个房间的窗户打开,正好能看到外面的一轮满月。
竹剑忧伤的歌声传来:“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首李清照的一剪梅算是李乐能记得的诗词的上限了。
这还得拜托当初他的某一任女友,此女士是中文系毕业生,对李清照崇拜至极,李乐在其耳濡目染之下好歹背下了几首,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用上了,真可谓是造化弄人。
今天的诗歌演出在舞蹈设计上非常简单,毕竟三天时间还是太仓促了,不过,在李乐巧妙的构思下,加上每首诗歌都紧扣着明月这个主题,让大家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台下的明月自然是一脸幸福的眼睛冒光,其余的观众们不管是否有欣赏能力,也都被这从未见过的艺术形式所深深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