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特等奖的余温尚未散去,现实的选择已如潮水般涌至“识界视窗”团队面前。短暂的庆祝和休息后,姜羡召集了团队,进行那次早已约定的、决定未来的会议。

地点依旧在那家熟悉的咖啡馆,但气氛与以往备战时的紧张截然不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兴奋、迷茫与慎重的气息。

姜羡没有率先抛出自己的倾向,而是作为主持人,引导每个人畅所欲言。

徐浩斗志最为昂扬,双手撑在桌面上,眼睛发光:“兄弟们,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省赛特等奖,这就是最好的敲门砖!我们应该立刻启动参加国赛的准备,把‘识界视窗’的理念推到全国舞台!我已经初步研究了国赛的赛制和往届优秀项目,我们完全有实力更进一步!”

楚文萱摩挲着咖啡杯,神情有些犹豫:“国赛……我当然想。但是,徐浩,那意味着至少接下来两三个月,我们几乎要投入全部课余时间。而且,”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些,“前几天,‘奇点设计’和‘灵境科技’都给我发了实习邀请,职位和项目都很有吸引力……我,我有点心动。” 作为设计骨干,她的才华已然被市场看见。

秦悦依旧是那副冷静的模样,她放下手机,屏幕上是她整理的一份简易商业模型:“我的意见是,比赛可以作为一种宣传和验证手段,但不应是最终目的。特等奖已经证明了我们的价值和潜力。现在,我们应该更务实地考虑项目的‘可持续性’。”她看向姜羡,“孵化器的政策我看过了,条件尚可,但限制也多。我更倾向于谨慎接触天使投资人,用部分股权换取更快的发展资源和市场验证机会。当然,前提是估值和条款合理。”

三个人,三种不同的方向。

姜羡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她理解每个人的考量:徐浩渴望更大的舞台和认可;楚文萱面临个人职业发展的现实选择;秦悦则着眼于项目的商业本质和长远生存。

等大家都说完,目光集中到她身上时,姜羡才缓缓开口,声音平和而清晰:

“首先,无论我们接下来选择哪条路,我都尊重并理解大家的想法。我们这个团队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强迫,是志同道合,是彼此信任。”

她目光扫过三人:“徐浩的冲劲,文萱的才华,秦悦的冷静,都是我们团队不可或缺的财富。”

“其次,关于方向,我认为它们并非完全对立,可以尝试寻找一个结合点,或者说,设定一个优先级。”她拿出自己的笔记本,上面是她利用学习空间时间推演的几种方案概要。

“我的提议是:短期内,我们接受学校孵化器的初步扶持。 这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稳定的起步环境,享受基础资源,同时压力相对较小,给予我们缓冲和进一步打磨产品、思考商业模式的时间。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一到两个月。”

“在此期间,文萱可以接受一份优质的实习邀请。”她看向楚文萱,“这不仅是个人的好机会,也能让你接触到业界的真实工作流和最新技术,反哺我们的项目。团队的工作可以适当调整节奏,以线上协作为主,保证你的参与度。”

楚文萱眼睛一亮,明显松了口气。

“同时,我们不完全放弃国赛。”姜羡看向徐浩,“但我们调整目标,不把它作为唯一的重心,而是作为一个高强度的‘压力测试’和‘宣传窗口’。利用备赛过程,逼着我们快速迭代产品、完善逻辑。能走多远就走多远,但不过度透支团队。”

徐浩思考了一下,点了点头,虽然对不能全力冲刺略有遗憾,但也认可这是更务实的方案。

“至于接触投资人,”姜羡最后看向秦悦,“由秦悦主导,我们先不主动寻求,但如果真有优质投资人通过学校或周教授渠道表达明确意向,我们可以进行初步接触,了解市场估值和条款,但不急于做出决定。将了解到的信息作为我们后续决策的重要参考。”

秦悦微微颔首:“可以。信息储备永远不嫌多。”

姜羡的方案,巧妙地平衡了各方诉求和现实约束,既保持了团队的完整性,又为每个人留下了发展空间,并将项目的下一步落在了“夯实基础、谨慎探索”的稳健路径上。

“这就是我的想法,一个‘缓冲与探索’期的规划。”姜羡总结道,“我们利用孵化器的资源,快速推出一个更完善的mVp(最小可行产品),小范围测试用户反馈,同时积累行业认知,厘清自身优劣势。一两个月后,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再决定是全力融资、深度参与孵化,还是调整方向。大家觉得如何?”

徐浩、楚文萱和秦悦互相看了看,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认可。这个方案,进可攻,退可守,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共识。

“我没意见!”徐浩率先表态。

“我觉得这样很好。”楚文萱笑着点头。

“可行。”秦悦言简意赅。

“好,那就这么定了。”姜羡脸上露出笑容,“接下来,我们分工合作。徐浩,你负责跟进孵化器入驻流程和国赛的初步报名。文萱,安心去实习,但我们的核心设计沟通不能断。秦悦,留意可能的投资讯息,并开始细化我们的财务和股权结构方案。我负责整体协调,并和周教授、张明瀚那边保持沟通,获取更多行业资源。”

清晰的路径和分工,让团队的迷茫感一扫而空,重新充满了行动力。

散会后,姜羡独自坐在咖啡馆里,慢慢喝完已经微凉的咖啡。她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需要更好地统筹和平衡各方关系。但这就是成长,从独善其身的学霸,到需要兼顾团队、商业与人情的潜在掌舵者。

她拿出手机,给张明瀚回复了信息,表示团队经过讨论,近期将专注于项目落地和自身提升,暂时无法接受长期顾问的正式职位,但非常愿意以“外部专家”的身份,不定期参与“启慧科技”的产品讨论会,分享见解。

既保持了联系和价值输出,又守住了自己的时间和团队优先的原则。

处理完这些,她望向窗外。夕阳给城市镀上一层金色。

团队的方向暂时明确,而她个人的征程,那幅为小七铺就降临之路的宏伟蓝图,也需要她一步步去勾勒,去填充。庞大的资金需求,如同远方的灯塔,指引着她必须向着更高的商业巅峰攀登。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一条来自牧恒的加密信息弹出,标题是【技术突破与市场异动】。

姜羡目光一凝,点开了邮件。新的波澜,似乎已经在远方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