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F1之飞驰人生 > 第173章 新邀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行了,从哪儿起步就从哪儿拼,接下来全力以赴就好。” 正赛排位获得第七名后,我对德雅尔丹说道。

这个起步位置比冲刺赛好,而且正赛时间更长,有足够机会往前追,但说实话,昨天拿了第四名后,我本期待能有更靠前的排位。

不过好在起步就处于积分区,一个多小时后比赛开始,我有的是机会有所作为。

我站在车库外,看着爱德华?德雅尔丹忙碌,身后传来脚步声。

转身时,只见一位身材微胖的年长男士走来,灰白的山羊胡与头发相得益彰,身上的 polo 衫印着 A1 美国队醒目的红白蓝涂装。

“昨天的比赛打得漂亮。总算明白为什么我的好多车手都对你赞不绝口了。” 他向我称赞道。

片刻后,他似乎意识到我没认出他是谁,或许我本该认识他。

他在牛仔裤上擦了擦手,伸手过来:“抱歉,忘了自我介绍。我是 mJ?安德雷蒂,负责安德雷蒂格林车队旗下的 A1 美国队。”

“张骋。” 我回应道,看他的样子,显然早就知道我的名字。我伸手与他相握。

mJ?安德雷蒂,也就是小马里奥?安德雷蒂。上世纪 90 年代,除了 1993 年在美国参加 F1 时表现略显失意,他几乎全程都是印地赛车(Indy)和冠军赛车系列赛(cARt)的顶尖车手。

2001 年,他仍在 cARt 赛事中征战,从纽曼 - 哈斯车队转会至摩托罗拉车队,这是格林车队的卫星车队。

此后,他逐渐接手更多管理工作,2003 年车队转型加入印地赛车联盟(IRL),并更名为安德雷蒂格林车队。

如今,安德雷蒂格林车队涉足印地赛车(Indycar)、美国勒芒系列赛(ALmS)以及 A1Gp,合作方包括本田、英菲尼迪、讴歌和法拉利。

尽管这支车队的核心在美国,主攻印地赛车,但在赛车界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存在。

这么说来,他走近时我确实该认出来才对。

不过听到名字后能立刻反应过来,算不算挽回一点颜面呢?

“丹妮?皮耶里和田中春树都对你评价很高,而且这两天你的排位都比我儿子好。”mJ 说道。

我曾在日本与丹妮埃拉?皮耶里短暂交流过,知道她在印地赛车参赛,没想到就是为安德雷蒂格林车队效力;看来田中春树也加盟了这支车队。

想想也合理,超级亚久里解散后,春树肯定想继续留在高水平开轮赛事,而当时最适合他的选择就是印地赛车,巧的是,印地赛车的引擎由本田提供,而春树整个 F1 生涯都与本田渊源颇深。

mJ 口中的 “儿子”,便是马里奥?安德雷蒂三世(昵称里奥?安德雷蒂)—— 传奇车手马里奥?安德雷蒂的孙子。里奥也是安德雷蒂格林车队印地赛车阵容的一员,同时代表由该车队运营的 A1 美国队征战 A1Gp。再加上长期效力印地赛车的巴西老将阿方索?瓦格纳,这支车队的印地赛车项目足足有四位车手。

我不禁疑惑:他找我,难道是为了印地赛车?肯定不是为了 A1Gp,即便我有长期留在这个赛事的想法,安德雷蒂格林车队也只运营 A1 美国队。

我出生在中国,现居摩纳哥,无论如何都算不上美国人。

更何况,就算我有资格,mJ 真会为了我换掉自己的儿子里奥吗?显然不会。

所以他的目标绝非 A1Gp,而是印地赛车,与大多数开轮赛事不同,印地赛车允许车队自主决定参赛车辆数量,想跑多少辆都可以。

“感谢认可,但我想知道您找我到底有什么事,安德雷蒂先生。” 我回应道,没有妄加猜测,而是请他直奔主题。

一来我对此有些紧张,二来坦白说,比赛周末的维修区本就忙碌,正赛前我们俩都有一堆事要处理,省去客套对彼此都好。

“行,那我就不绕弯子了。讴歌要终止与我们在美国勒芒系列赛的合作,这意味着很多优秀的机械师、工程师和工作人员将无事可做。我不想解雇他们,他们都是好员工,所以想另起一个项目,让他们能继续留在车队工作。我们有足够的印地赛车底盘,正在和多家赞助商洽谈,还有一群经验丰富的赛车人才。现在就缺一位车手了。我们在大西洋彼岸已经谈了不少人选,但我觉得引进一位备受认可的欧洲明星车手,对车队会大有裨益。”

mJ 接着说道:“我知道这个要求有点高,去美国发展是个重大决定,而且薪水也比 F1 低,但…… 你把经纪人的联系方式给我,咱们看看能不能谈成,怎么样?” 他把情况和盘托出,将自己的目标说得颇具使命感。

美国经济正处于动荡期,他失去了一个核心的厂商支持赛事项目,却没有选择缩减规模、静待经济好转,反而想留住员工,将勒芒系列赛的团队重组,启动第五个印地赛车项目,而他向我发出了领衔这个项目的邀请。

我确实认真思考了片刻,也想起了丹妮埃拉曾说过的话:印地赛车界有很多优秀的车手,而且他们在这里很受认可。

说到认可,mJ 提到了 “降薪”,显然他不知道在欧洲,我根本不是拿薪水的,反而要自己掏钱买席位。

我知道印地赛车的舞台比 F1 小,也不是我真正向往的赛场,但如果 2009 年没法留在 F1,去美国待一年,以 “实力派车手” 的身份被认可,难道不是个选择吗?

不过有个关键问题让我犹豫:安全。坦白说,椭圆形赛道太危险了。

近年来美国赛车界的每一次致命事故,无论是 1999 年格雷格?摩尔在丰塔纳赛道的事故,还是 2006 年保罗?达纳在霍姆斯特德赛道的悲剧,都发生在椭圆形赛道。

还有些事故虽未致命,却足以终结职业生涯:比如 2001 年亚历山德罗?扎纳尔迪在劳希茨林椭圆形赛道的撞车,或是 2003 年肯尼?布拉克在德克萨斯赛车场的事故。

如果我参加印地赛车,就意味着要在德克萨斯赛车场(布拉克出事的地方,2001 年 cARt 赛事甚至因离心力过大导致车手眩晕而取消)、霍姆斯特德赛道(几年前保罗?达纳在此丧生)比赛。

更不用说堪萨斯、印第安纳波利斯、密尔沃基、爱荷华、里士满、肯塔基、芝加哥兰和茂木等其他椭圆形赛道了。

“我从没跑过椭圆形赛道…… 不确定自己能不能适应。” 我坦言道。

“要是担心这个,赛程上有足够多的公路赛道,完全可以只参加部分赛季。”mJ 立刻打消我的顾虑。

我不知道他这么说是因为急于留住美国勒芒系列赛的团队,还是觉得只要能让我加入印地赛车,之后说服我跑椭圆形赛道会更容易,先让我体验印地赛车,在公路赛道尝到胜利的滋味,再指出 “只跑半个赛季永远拿不到总冠军”,简直像赛车界的 “入门诱饵”。

或许 mJ?安德雷蒂是在打心理战,或许不是,但有一点很清楚:他在全力争取我加入车队,这种重视程度,是我在 F1 从未得到过的。

“那…… 给我你的号码,之后我把经纪人的联系方式发短信给你。” 我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我知道自己必须做决定,而且在这件事上,我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选择,后来给 mJ 发短信时,我发的不是父亲的联系方式,而是埃内斯托?西诺雷利的。

A1Gp 并非我未来想长期效力的赛事,但我仍感激这次机会。

这位意大利裔阿根廷经纪人能在一周内搞定所有事宜,足以证明他的能力。无论这份印地赛车的邀约最终能否成行,我都会和西诺雷利一起探讨,而不是父亲。

毕竟,首次参加新赛事就拿到第四名,这已经比父亲敷衍了事的 “印度力量签约方案” 要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