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庄园栖暖日,甜意绕阶生
星罗礁的晨光总带着点海的清润,漫过林氏庄园雕花的铁艺大门时,像给爬满常春藤的石柱镀了层金。林羽的车刚停稳在主楼前,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就推着检测仪器迎上来,为首的张医生扶了扶眼镜,声音温和得像海风:“苏女士,林女士,路上辛苦了,先做个基础检查吧?血压、胎心都测一下,放心些。”
苏婉清抱着念清,被林羽小心地扶下车,脚刚踩在嵌着贝壳的石板路上,就听见身后传来林晓的轻呼:“哇!这房子比城堡还好看!”
庄园主楼是浅米色的欧式建筑,尖顶的阁楼缀着铜制风向标,旋转门旁立着两盆开得正盛的三角梅,紫红的花瓣被海风拂得轻轻颤动。管家李伯穿着笔挺的燕尾服,躬身行礼时鬓角的银发闪着光:“先生,夫人,林小姐,房间都按吩咐准备好了,顶层的向阳套房,带独立露台和婴儿房。”
“先带她们去休息,检查等会儿再说。”林羽接过苏婉清怀里的念清,指尖触到小家伙温热的脸颊时,动作放得格外轻,“念念刚醒,别让仪器吵着她。”
李伯笑着应是,引着众人往里走。客厅的水晶吊灯垂得很低,折射的光斑落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像撒了把碎钻。靠墙的位置摆着架白色钢琴,琴键擦得锃亮,旁边的花架上,铃兰开得正旺,细碎的白花垂着,像串小铃铛。
“这钢琴是给将来的宝宝准备的?”林晓凑过去,指尖轻轻碰了碰琴键,“叮”的一声,清亮得像泉水滴在玉石上。
“你要是喜欢,现在就能弹。”林羽把念清递给跟过来的育儿嫂,“李姐带念念去婴儿房看看,里面的摇篮是意大利手工做的,试试稳不稳。”
苏婉清靠在丝绒沙发上,看着墙上挂着的油画——画的是星罗礁的落日,橘红的晚霞漫过海面,归航的渔船拖着金红的光带,笔触温暖得让人想伸手摸摸。“这画真好看,”她轻声道,“是谁画的?”
“是岛上的老渔民,”李伯端来温水,“王大爷年轻时在美院学过两年,退休后就天天画海,这是他特意送来的,说‘给新邻居添点生气’。”
张医生带着护士推着仪器进来,见苏婉清气色不错,笑着说:“看来路上休息得好。来,先量血压,袖带不勒,放心。”她给苏婉清绑好袖带,又转向林晓,“林小姐,您的胎心监护仪也准备好了,躺着测更舒服,我让护士铺张软垫?”
林晓乖乖躺下,看着护士把圆圆的监测探头放在她小腹上,忽然紧张地抓住林羽的手:“会疼吗?”
“不疼,就像小虫子轻轻爬。”林羽蹲在她身边,帮她理了理额前的碎发,“你看,念念在婴儿房笑呢,她也在给你打气。”
果然,隔壁传来念清咯咯的笑声,混着育儿嫂的哄逗声,林晓的紧张瞬间散了,嘴角忍不住往上翘。张医生看着监测仪上跳动的曲线,点头道:“很好,胎心145次\/分,规律得很,比上周还稳。”
正说着,国宴厨师周师傅端着个托盘进来,银盘里摆着两碗燕窝粥,上面撒着几粒鲜红的枸杞。“刚炖好的,加了点椰汁,甜而不腻,”他把粥放在茶几上,“苏女士的粥里放了莲子,安神;林小姐的加了桂圆,补气血,都是按张医生给的食谱做的。”
苏婉清舀了一勺,燕窝滑嫩得像琼脂,椰汁的甜混着莲子的清,在舌尖慢慢化开。“真好吃,”她笑着说,“比我在宫里吃的还细腻。”
“您过奖了,”周师傅笑得眼睛眯成条缝,“下午给您做杏仁豆腐,用的是新疆的甜杏仁,磨了六遍,保证入口即化。”
林晓喝着粥,忽然指着窗外:“你们看!后院有秋千!”
众人凑到落地窗前——草坪上立着个白色的藤编秋千,旁边的花架上爬满了葡萄藤,翡翠似的叶子间,挂着串青溜溜的葡萄,像串绿玛瑙。更远处,是蓝色的泳池,水面波光粼粼,倒映着天上的流云,像块被打翻的蓝宝石。
“等天气再暖点,就能在泳池边晒太阳了,”林羽给苏婉清递过纸巾,“泳池的水是恒温的,产后也能游,张医生说适度运动有助于恢复。”
张医生点头:“对,水温控制在32c,每次游10分钟就行,我会安排康复师跟着。”她翻开手里的手册,“这是未来一周的食谱和运动计划,苏女士每天上午做凯格尔运动,下午散步20分钟;林小姐前三个月以休息为主,每天晒15分钟太阳,促进钙吸收。”
李伯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手里拿着件薄披肩:“先生,海风起来了,给苏女士披上吧,这披肩是羊绒的,软和。”他给苏婉清披上披肩,又说,“婴儿房的恒温箱调好了,26c,湿度55%,最适合新生儿。”
育儿嫂抱着念清进来,小家伙在怀里蹬着腿,小嘴巴“咿呀”着,像是在说什么。周师傅眼睛一亮:“小千金饿了吧?我刚温了点母乳,用40c的水隔着烫的,温度正好。”他从保温箱里拿出奶瓶,试了试流速,才递给育儿嫂。
念清一含住奶嘴就不哭了,小腮帮子一鼓一鼓的,奶液顺着嘴角往下淌。林晓凑过去,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帕子,小心翼翼地帮她擦了擦:“你看她多能吃,跟小小猪似的。”
“吃得多才长得快,”张医生笑着说,“我刚测了,她体重7斤3两,比出院时又长了,看来王阿姨的月子餐没白吃。”
提到王阿姨,苏婉清忽然想起什么:“王阿姨她们啥时候到?”
“明天就到,”林羽说,“我让司机去接了,李阿姨还特意带了她缝的小衣服,说岛上的料子不如家里的舒服。”
午后的阳光透过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周师傅在厨房准备下午茶,空气里飘着烤饼干的甜香;张医生在给两位女士讲解产后护理知识,手册上的字迹工工整整;育儿嫂抱着吃饱的念清,在客厅里慢慢晃,嘴里哼着李阿姨教的童谣;林晓靠在苏婉清肩上,翻着婴儿房的设计图,时不时指着某个角落说“这里放个小熊玩偶”。
林羽坐在单人沙发上,看着眼前这一切,忽然觉得心里满得像要溢出来。从林家沟子的青砖瓦房,到星罗礁的庄园,变的是住处,不变的是身边这些人——有人惦记着你的口味,有人操心着你的健康,有人把你的孩子当成宝,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得像浸在蜜里。
“周师傅说晚上做佛跳墙,”林羽忽然开口,“用的是昨天刚打捞的海参和鲍鱼,让张医生看过了,说你们俩都能吃。”
“太好了!”林晓眼睛一亮,“我早就想吃佛跳墙了,上次在酒店点的,里面的海参硬得像石头。”
“周师傅的手艺你放心,”林羽笑着说,“他能把海参炖得跟豆腐似的,入口就化。”
苏婉清靠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葡萄藤,忽然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的院子里也有葡萄架,夏天她总坐在下面,听外婆讲牛郎织女的故事。那时的葡萄是酸的,可外婆的蒲扇摇出的风,是甜的。现在,身边的人换了,可这份甜,却一点没变。
张医生检查完,收拾着仪器说:“我先回医疗站了,有任何不舒服随时叫我,护士24小时在岗。”她走到门口又回头,“对了,庄园的花园种了不少薰衣草,明天开花了,你们可以去走走,安神助眠。”
周师傅端着杏仁豆腐进来,白嫩嫩的豆腐上淋着蜂蜜,撒着几粒玫瑰花瓣。“尝尝这个,”他把碗放在两人面前,“玫瑰是早上刚摘的,没打农药,放心吃。”
林晓舀了一勺,豆腐滑嫩得像云朵,玫瑰的香混着蜂蜜的甜,在嘴里化开,暖得心里都舒服起来。“太好吃了,”她看着周师傅,“您咋啥都会做啊?”
“做了四十年饭,就这点本事了,”周师傅笑得朴实,“你们爱吃,我就天天做,变着花样做。”
夕阳西下时,庄园的灯一盏盏亮了起来,暖黄的光透过窗户,把草坪染成了金色。念清在婴儿房睡着了,小嘴巴还在轻轻动;林晓靠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本孕期故事书,看得入了迷;苏婉清站在露台上,看着远处的海面,晚霞把海水染成了橘红色,归航的渔船拖着长长的光带,像在海面上画了道金线。
林羽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在想啥?”
“在想,”苏婉清转过身,靠在他怀里,“这里真好。”
“以后我们就在这儿住,”林羽收紧手臂,“等念念会走了,就让她在草坪上跑,让她看海,让她知道,她的家,有阳光,有海风,有爱她的人。”
远处传来周师傅喊吃饭的声音,带着点烟火气的暖。苏婉清拉着林羽的手往屋里走,露台上的风铃被海风吹得叮当作响,像在唱一首关于家的歌——歌里有燕窝粥的甜,有薰衣草的香,有婴儿的笑声,还有把岁月酿成蜜的,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