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神豪秘书系统之百姨百顺 > 第454章 归途载暖语,乡路漫甜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4章 归途载暖语,乡路漫甜香

第四百五十四章 归途载暖语,乡路漫甜香

天刚蒙蒙亮,林家沟子的晨雾还没散,村口的老槐树上就落了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像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林羽开着车,稳稳地停在自家院门前,车后座上,苏婉清抱着裹得严严实实的念清,林晓靠在旁边,手里捏着个刚剥好的橘子,正一点点往嘴里送。

“到啦?”林晓探出头,看着熟悉的青砖瓦房,眼睛亮得像沾了露水的星星,“还是家里好,空气都是香的!你闻,有柴火味!”

“快下来吧,别着凉。”林羽先下车,绕到后座打开车门,小心翼翼地扶着苏婉清,“慢点,台阶有点高。”他早早就给家门口的青石台阶铺了层防滑垫,是前几天特意让张叔从镇上买的,怕苏婉清和林晓不小心滑倒。

苏婉清抱着念清,脚刚沾地,就见院门“吱呀”一声开了,张婶系着围裙跑出来,手里还拿着块擦手的抹布:“可算回来了!我凌晨三点就起来熬粥了,就怕你们路上饿。”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苏婉清怀里的念清,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这就是念念吧?让奶奶抱抱,让奶奶抱抱。”

“张婶您轻点,她刚睡着。”苏婉清把念清递过去,看着张婶小心翼翼地抱着,像捧着件稀世珍宝,嘴角忍不住往上翘。

林晓跟在后面,刚进院子就被晒在绳上的干辣椒吸引了:“张婶您又晒辣椒啦?今年的红得真艳!等我坐月子,您给我做辣椒炒肉呗?”

“可不敢给你吃辣的,”张婶头也不回地说,怀里的念清动了动,她赶紧放轻动作,“刚怀孕得清淡,等你生了,我给你做坛酸豆角,酸溜溜的,开胃。”她把念清抱进东厢房,里面早就收拾好了,炕上铺着新换的褥子,叠着粉白相间的小被子,都是张婶前几天一针一线缝的。

“这炕烧得正好,不冷不热,”张婶把念清放在炕上,又给她盖了层薄被,“你们路上累了吧?先歇歇,粥在锅里温着呢,还有刚蒸的红糖馒头,暄乎得很。”

林羽扶着苏婉清在炕边坐下,又给林晓搬了个小马扎:“你也坐,别总站着。”他转身去后备箱拿东西,里面塞满了给家里带的物件——给张叔买的新茶缸,给张婶的花布衫,还有给街坊邻居的水果点心,堆得像座小山。

“买这么多东西干啥,瞎花钱。”张婶跟出来,看着林羽一趟趟往屋里搬,嘴里念叨着,脸上却笑开了花,“前儿个李大爷还问呢,说‘林羽那小子啥时候回来,我攒了点新摘的核桃,给他媳妇补补’。”

“回头我给李大爷送点水果去。”林羽把最后一个纸箱搬进屋,里面是王阿姨、李阿姨和张阿姨特意给带的月子餐食谱,还有几包炖汤用的药材,“这是张阿姨给婉清配的催乳汤料,说每天换着样炖,奶水足。”

张婶接过纸箱,翻出里面的食谱看了看:“还是城里来的阿姨细致,这上面连放多少克盐都写着。”她指着其中一页,“这个花生猪蹄汤我会做,等会儿就去集上买猪蹄,保证炖得烂烂的,一抿就化。”

苏婉清靠在炕头,看着张婶忙碌的背影,又看了看在炕上睡得安稳的念清,忽然觉得心里踏实得很。在医院时总惦记着回家,现在真的踏上这片土地,闻着柴火味,听着张婶的大嗓门,才明白“家”字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有人在你回家前三天就开始打扫屋子,是有人记得你爱吃甜馒头还是咸花卷,是连空气里都飘着让人安心的味道。

“婉清姐,你看这炕多舒服,比医院的床软和。”林晓脱了鞋,盘腿坐在炕边,伸手摸了摸念清的小脸蛋,“你说她会不会认生?刚才张婶抱她,她居然没哭。”

“咱念念随她爸,不认生。”林羽端着杯温水进来,递给苏婉清,“张婶熬的小米粥快好了,加了红枣和桂圆,你多喝点。”他凑到炕边,看着念清的小嘴巴动了动,忍不住笑,“你看她,睡觉还吧唧嘴,跟我小时候一个样。”

“你小时候可没这么乖,”张婶端着粥进来,后面跟着张叔,他手里拿着个小布包,“你三岁那年,半夜饿了,自己摸进厨房偷喝酱油,被我发现时,满脸都是黑乎乎的,还嘴硬说‘这是甜的’。”

张叔打开布包,里面是几枚光滑的鹅卵石:“这是我在后山溪里捡的,洗干净了,给念念当玩具,比塑料的安全。”他把石头放在念清旁边,“你看这花纹多好看,像山水画似的。”

苏婉清拿起一块,石头凉凉的,手感很温润:“真好看,谢谢张叔。”

“谢啥,”张叔嘿嘿笑,“等她长大了,我带她去后山捡,溪里多的是。”

早饭时,院子里飘着小米粥的香气,混着红糖馒头的甜。张婶给苏婉清盛了满满一碗粥,里面的红枣炖得软烂,一抿就化。“多吃点,”她给林晓夹了个馒头,“这馒头我发了三回面,保证不粘牙。”

林晓咬了一大口,馒头的甜混着麦香在嘴里散开,满足地眯起眼睛:“比城里买的好吃一百倍!张婶,您这手艺咋这么好呢?”

“傻丫头,做饭哪有啥手艺,就是用心呗。”张婶笑着说,“等你生了,我天天给你做,保证把你和宝宝养得白白胖胖的。”

饭后,林羽带着苏婉清在院子里散步,阳光透过老槐树的叶子,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西厢房的窗台上,摆着张婶种的月季,开得正艳,粉的、红的、黄的,挤在一起像团火。“你看那月季,”林羽指着其中一朵,“是你去年说喜欢,张婶特意从李大爷家挪来的,今年开得最旺。”

苏婉清摸了摸花瓣,软软的,带着点露水的湿意:“张婶真细心。”

“她啊,啥都记在心里。”林羽握住她的手,“你刚怀孕那会儿说想吃槐花饼,她就等了大半年,今年春天摘了槐花,冻在冰箱里,说等你回来给你做。”

正说着,邻居家的王大娘端着个碗过来,里面是几个刚煮好的鸡蛋,红通通的。“听说婉清回来了,给孩子送几个喜蛋,”她把碗放在石桌上,眼睛往屋里瞟,“念念呢?让我抱抱呗,我这老婆子还没抱过这么小的娃娃呢。”

“在炕上睡着呢,”张婶迎出来,“您轻点,别吵醒她。”

王大娘跟着进了屋,小心翼翼地凑到炕边,看着念清的小脸,啧啧称奇:“这小模样,真俊!眼睛像婉清,鼻子像林羽,真好真好。”她从口袋里掏出个红包,塞到念清枕头底下,“给孩子的见面礼,买点糖吃。”

“您这是干啥,太客气了。”苏婉清赶紧推辞。

“拿着拿着,”王大娘拍了拍她的手,“咱乡下的规矩,头回见新娃娃,得给点喜气。”

不一会儿,院子里就热闹起来,李大爷送来了新摘的核桃,赵嫂子端来了刚蒸的南瓜饼,连隔壁的小孩都跑来,手里拿着朵小野花,说要送给“小妹妹”。林晓坐在炕边,给大家分着从城里带的糖果,嘴里不停地说着念清多乖多可爱,像个炫耀自家宝贝的小姑娘。

张婶在厨房忙碌,准备中午的饭,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混着她的大嗓门,像支热闹的歌。张叔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给林羽讲着村里的新鲜事:“前儿个村头的老井修好了,以后取水方便了;村西头的路也铺了柏油,下雨不泥泞了……”

苏婉清靠在窗边,看着院子里的欢声笑语,看着在众人怀里被小心传递的念清,看着林羽和张叔相谈甚欢的背影,忽然觉得,所谓的幸福,就是这样吧——在熟悉的故土上,有惦记着你的亲人,有热情的街坊,有洒满阳光的院子,有把琐碎日子过成诗的烟火气。

午后,念清醒了,张婶抱着她在院子里晒太阳,嘴里哼着不成调的童谣。林晓靠在苏婉清身边,手里翻着张阿姨给的孕期手册,时不时问“这个动作能做吗”“那个水果能吃吗”。林羽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给念清削着苹果,动作慢得像怕碰碎了什么珍宝,削好的苹果皮连成一条长长的线,没断。

阳光暖洋洋的,照在每个人脸上,老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像在应和张婶的童谣。远处传来几声鸡鸣,混着邻居家孩子的笑声,一切都慢得恰到好处,甜得恰到好处,像杯泡了很久的茶,醇厚回甘,让人舍不得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