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彬的神经骤然绷紧。光脑自主激活的全球扫描行为,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和控制。他尝试通过精神连接介入或停止这个进程,却发现这个后台进程的权限极高,如同生物体内的自主神经反射,不受意识直接支配。他能监控,能读取其日志数据,却无法中断它。
他立刻放弃了强行干预的打算,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监控扫描进程反馈的实时日志上。那无形的扫描波束以光脑为中心(或者说,以它连接的、张彬意识中承载的某种无形接口为中心),无视物理阻碍,飞速掠过全球。
扫描的目标极其明确:能量频谱特征匹配度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调制方式同源概率超过百分之七十,混沌加密“指纹”相似性达到阈值。它在寻找“灯塔”的同类。
数据流在张彬的意识中疯狂刷新。大部分区域一片空白,或者只显示一些强度各异但特征不符的普通电磁信号。扫描波束扫过欧洲,掠过非洲,穿过广袤的太平洋……没有发现。
就在张彬以为这只是一次无功而返的异常行为时,扫描日志突然跳出了一条红色高亮的记录。
位置:南极大陆,东部冰盖区域(南纬72.4°,东经123.7°)
信号类型:能量签名(残留)
强度:极微弱(约为“灯塔”信号强度的0.0001%)
特征匹配度:89.7%
状态评估:非活跃,疑似遗迹\/长期衰减源
张彬的呼吸一滞。南极?
未等他细想,紧接着不到三秒,第二条红色记录弹出。
位置:西伯利亚北部,泰梅尔半岛无人区(北纬74.1°,东经100.3°)
信号类型:能量签名(残留)
强度:极微弱(约为“灯塔”信号强度的0.0003%)
特征匹配度:87.1%
状态评估:非活跃,疑似遗迹\/长期衰减源
困境瞬间扩大了无数倍。原本聚焦于北美51区的疑点,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此刻激起的涟漪却蔓延到了地球的另外两个遥远角落——冰封的南极和荒凉的西伯利亚冻土带。这不是孤立事件。
冲突从与单一未知信号的较量,升级为面对一个可能遍布全球的、隐晦而庞大的谜题。发现越多,笼罩在真相之上的迷雾反而越发浓重。这三个地点有什么关联?为什么信号特征如此相似,却状态迥异?
光脑的自主扫描在捕捉到这两个微弱残留信号后,并未停止,又持续运行了数分钟,确认再未发现其他匹配目标后,这个后台进程才如同它被激活时一样突兀地,自行停止。面板上那狂乱的指示灯闪烁频率逐渐降低,颜色也慢慢回归到主导的幽蓝色,但运算核心对“灯塔”信号本身的破解仍在高强度持续。
收获是沉重而惊人的。张彬得到了一个远超项目最初设定的结论:“灯塔”信号并非孤例。在地球上,至少还存在另外两处地点,曾经存在过或者仍然残留着与“灯塔”同源的能量签名。这强烈指向一个更宏大的、全球性的未知现象,或是某种高度发达的、曾遍布多地但如今大多已沉寂的技术遗迹。
钩子在于那显着的区别。光脑的评估明确指出,南极和西伯利亚探测到的是“非活跃”的“残留”能量签明,强度微乎其微,像是早已熄灭的篝火残存的余温,是静止的“遗迹”。而51区的“灯塔”信号,则是持续不断、规律运行的“活跃”源。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51区可能是这三个地点中,唯一一个仍在“运行”的设施?或者,是唯一一个成功“启动”或“激活”了某种共同技术原型的基地?
张彬缓缓切断与光脑的深度精神连接,感到一阵强烈的疲惫袭来,不仅仅是精神力的消耗,更有认知被剧烈冲击后的沉重。他揉了揉胀痛的太阳穴,目光落在实验室冰冷的金属墙壁上,思绪却已飞越重洋,落在那冰雪覆盖的南极和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
他必须将这部分发现上报。但如何上报?直接说光脑自主扫描发现了这些?绝无可能。
他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许可以利用“苍穹之眼”网络的历史数据回溯分析作为借口,声称在复核旧有全球电磁环境数据时,“意外”发现了这两个微弱的、与“灯塔”特征相似的异常点?虽然这样解释存在漏洞,但已是当前情况下最可行的方案。
关键在于,这个发现将极大改变“灯塔”项目的性质和优先级。它不再仅仅是监控一个潜在对手的机密项目,更可能牵扯到揭示一个关乎地球本身、关乎某种失落或前沿技术的巨大秘密。
【签到成功!获得奖励:地外金属矿物惰性封存容器(一组,适用于高活性或未知特性金属)。物品已存入无限空间。】
签到奖励再次出现,这次是封存容器,隐隐指向了可能发现的“实物”。
张彬将光脑收回无限空间,整理了一下衣物,拿起记录了初步分析结论(隐去光脑自主扫描部分,只强调信号非自然、加密高端、并“推测”可能存在其他类似微弱残留信号)的纸质报告,走向实验室门口。
他需要立刻见到钱思明。南极的冰盖和西伯利亚的冻土之下,或许埋藏着解开“灯塔”之谜,乃至更大谜团的关键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