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监控屏上的倒计时停在第七秒。

林蔚然的手指还按在确认键上,加密信息的字迹像刀刻进屏幕:“你以为你能阻止进化吗?”

她没抬头,直接将摄像机切换至回放模式。画面里是父亲的声音,二十年前录下的第一段日志。她把音频导入会议系统,同步推送给联合国紧急指挥中心。

顾明远站在北极联络站的操作台前,警号牌贴在识别区。他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回南极基地:“信号已接通,等你指令。”

林蔚然把军装脱下,从左肩撕开缝线。一块冰晶落在掌心,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她把它压在摄像机镜头上,轻轻转动角度。

屏幕突然闪出一串断续的点划符号。

她立刻翻出采访本,对照摩斯密码表开始翻译。笔尖划过纸面,一行字逐渐成形:“用记者证屏蔽信号,用警号牌改变轨道。”

她念出这句话。

全场安静。

一名技术人员迅速调出全球激光防御网架构图。三大基站必须同时激活,否则无法形成交叉束流。中国基地响应最快,美方延迟三秒,俄罗斯方面迟迟没有反馈。

“他们要求看到原始证据链。”联合国代表说。

林蔚然把U盘插入主控端口。父亲留下的视频日志、基因图谱、轨道模拟数据全部加载进主屏。时间轴从1998年7月25日开始,到今日凌晨四点十七分结束,完整呈现了污染实验的转移路径。

“这不是临时拼凑的内容。”她说,“这是他准备了二十年的报道。”

欧洲代表还在质疑数据来源,监测屏突然跳转。

三颗陨石穿过卡门线,红外热成像显示它们正高速下坠。其中一颗轨迹末端直指江城主城区。

“距离大气层穿透还有五十八分钟。”技术员报出读数。

林蔚然把记者证取出,放在终端识别区。系统提示需要第二认证源。

她看向屏幕另一端的顾明远。

他也抬起了手,警号牌紧贴感应面。

“双人生物认证启动。”系统语音响起,“身份验证中……林蔚然,民生记者编号JZ1208;顾明远,警籍编号0725-a。匹配成功。”

权限解锁。

南极基地的技术团队立即接入量子密钥绑定程序。虚拟控制台生成一道合成指令流,将屏蔽频率与轨道修正参数打包发送至三大基站。

中国率先点亮激光阵列,光束刺破云层。美国基地紧随其后,俄罗斯在十二秒后加入。

三道高能光束在平流层交汇,织成一张无形之网。

林蔚然盯着轨道模拟图。陨石群进入拦截范围,第一颗接触光网瞬间爆燃,外层菌株被高温气化,残骸化作星尘洒落。

第二颗同样被击毁。

第三颗轨迹突然改变,如同有意识般躲避光网,速度急剧飙升至百分之二十。

“它在规避!”技术员喊。

林蔚然快速调取父亲密码中的隐藏参数,重新计算干扰频段。她把记者证翻过来,背面刻着一串数字:LZG-Ω+0725。

输入系统。

新的指令包推送出去。

顾明远同步调整警号牌的能量输出频率。两股信号在虚拟终端交汇,形成闭环反馈。

“轨道修正程序启动。”系统提示。

地面基站功率提升至极限。

第三颗陨石刚进入电离层,就被迎面而来的光网击中。火光炸开,碎片在夜空中划出无数细小光痕,像一场无声的雨。

会议室陷入短暂寂静。

随后掌声响起。

有人站起身,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各国代表陆续起立,目光落在屏幕上的星尘轨迹上。

林蔚然松开手,记者证静静躺在桌面上。她的手指有些发麻,但没有收回。

顾明远那边传来一句简短通报:“所有轨迹清除,无二次污染风险。”

她点点头,对着麦克风说:“信号稳定,所有轨迹清除。”

话音落下,终端突然震动。

一条新消息弹入界面。

发件人仍为空白。

内容只有一行字:

“游戏,可远没结束。”

林蔚然盯着那句话,没有动。

她伸手把摄像机关掉。

屏幕黑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