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综影视:青莲渡 > 第403章 榆木初萌 兰阁远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光荏苒,自盛家踏入这汴京宅邸,竟已匆匆十载。

十年光阴,足以让婴孩长成少年,也让一个家族在帝都深深扎根。盛长榆,这个在北上官船的风浪中惊险降生的孩子,如今已是个十岁的少年郎。他继承了盛家子弟清秀的眉目,性情却似他的名字“榆木”般,带着几分沉静与执拗,于学业上不算顶尖聪慧,却肯下苦功。

这日,墨兰回到“枫居”看望林噙霜。如今的林噙霜,虽已年过四旬,但因保养得宜,又卸下了许多心头重负,反倒比年轻时更添了几分从容气度。她正拿着针线,为长榆缝制一件新儒衫,见墨兰来了,忙放下活计,拉着女儿的手说话。

“眼见着你哥哥的婚事就要定下,那李家的姑娘是个好的,门风也正。”林噙霜语气欣慰,却也不乏一丝即将“交权”的微妙怅然,“待你哥哥成了亲,这‘枫居’的管家对牌、账册,我便都交给新妇。我也乐得清闲,只管含饴弄孙,好生将养我们长榆便是。”

她说着,目光慈爱地望向窗外,正在庭院里一丝不苟练习行礼姿态的幼子。想起当年在扬州得知有孕时的惊惧,北上船中的险死还生,再到这十年在汴京的安稳日子,只觉得恍如隔世。

墨兰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轻轻握住林噙霜的手,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清醒:“阿娘能这般想,是最好不过。哥哥已成家立业,您辛苦半生,正该颐养天年。未来嫂嫂是清流嫡女,最重规矩体统,您主动交托,全了她的体面,她只会更加敬重您。将来这内宅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长榆的前程,也不在这区区一方宅院。”

她顿了顿,压低了声音:“兄长如今在工部站稳脚跟,将来或有外放或升迁,嫂嫂必然随行。届时,这‘枫居’乃至整个盛家后宅的话语权,难道还能绕过您这位诞育了两位官身儿子的老封君去?眼下放手,是退一步,更是为了将来进十步。您安心教养长榆,让他读书明理,才是咱们林栖阁未来几十年的根本。”

林噙霜闻言,眼中最后一丝不甘也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豁然开朗的明澈。她反手紧紧握住女儿的手:“我的儿,你看得比阿娘透亮!是这个理儿,是这个理儿!”

二、 榆木需琢,兰台授业

说到长榆的学业,墨兰便从袖中取出一本装订整齐的册子,递给林噙霜。

“阿娘,这是我近日整理的《蒙学精要》,里面是些四书的基础章句,旁边空白处,我附了些简易的注释和关联典故,方便理解记忆。长榆开蒙已晚,需得加倍用力。您得空时,可照着这个考教他背诵,务必让他根基扎稳。”

那册子上的字迹清秀工整,注释深入浅出,可见花费了极大心血。林噙霜接过,如获至宝,连连点头:“好,好!有你这份心,长榆若再不用功,可真对不起他姐姐!”

然而,教导一个十岁男童的课业,并非易事。林噙霜自身学识有限,盛纮公务繁忙,能亲自过问的时候不多。于是,督促教导幼弟的重任,大半落在了已然考取功名、在工部观政的盛长枫身上。

长枫对这位险些让母亲丧命才换来的幼弟,自是格外看重,管教起来也极为严厉。这日,在“枫居”的书房里,便爆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冲突。

“这道题我昨日才讲过,为何今日又错?”长枫指着书卷,眉头紧锁,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严厉,“心思飘到哪里去了?可是又想着去园子里扑蝶戏耍?”

十岁的长榆低着头,小手紧紧攥着衣角,小脸憋得通红,却倔强地不肯认错,只闷声道:“我……我记下了。”

“记下了为何会错?伸出手来!”长枫拿起戒尺。

眼看戒尺就要落下,林噙霜恰巧端着点心进来,见状心疼不已,连忙上前拦住:“枫儿!他还小,慢慢教便是,何苦动气!”

长枫无奈:“阿娘!慈母多败儿!学业不精,将来如何立足?我盛家如今在京城是什么境地,他若不成器,将来谁又能庇护他一世?”

一方是望弟成龙、严厉非常的兄长,一方是舐犊情深、不忍苛责的母亲,被夹在中间的长榆,那榆木疙瘩般的性子愈发凸显,只是低头不语。

三、 兰心析局,暗流涌动

墨兰很快便从林噙霜带着埋怨的叙述中得知了此事。她并未立刻去调解,而是沉吟片刻。

兄长严厉,是希望幼弟成才,延续林栖阁的荣耀,其心可鉴。阿娘慈爱,是源于对幼子的亏欠与保护,其情可悯。而长榆……他出生时,林栖阁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他未曾经历过母亲与姐姐当年的艰难,也未必能完全理解兄长那份“不容有失”的紧迫感。

这不仅仅是教导方式的冲突,更是家族地位变迁下,不同成长经历带来的观念差异。

“阿娘,哥哥的严厉,是为长榆好。”墨兰缓缓道,“您想,若长榆学业出众,将来即便不能如哥哥般科举入仕,多读些书,明事理,懂经济,无论是打理产业还是与人交往,都只有好处。哥哥如今在工部,见识广了,自然要求更高。”

她话锋一转,又道:“不过,教导也需得法。长榆性子沉,逼得太紧恐生逆反。不若这样,我将我整理的笔记多抄录一份,让长榆带去书房。哥哥讲解时,他若有我这份参照,或能理解更快,也少挨些训斥。平日里,您也多鼓励他主动去问哥哥,而非一味惧怕。”

她此举,既维护了长枫作为兄长的权威和教导责任,又实际帮助了幼弟,更在母子、兄弟之间充当了润滑剂,将可能激化的矛盾消弭于无形。

林噙霜听了,觉得在理,这才转忧为喜。

四、 枫李联姻,根基永固

而此刻,更让林栖阁上下期待的,是盛长枫与光禄寺少卿李家嫡女李晴婉的婚事已进入最后议程。双方交换了草帖,细合过八字,皆是上吉。纳采、问名之礼已毕,只待纳征(下大聘)之后,便可择吉日迎娶。

这门婚事,堪称天作之合。李家清流门第,与韩家乃至盛家主母海朝云的娘家皆有渊源,李晴婉本人温婉贤淑,知书达理。她的到来,将彻底洗去林栖阁最后一丝因林噙霜出身带来的微词,使其在盛家内部、在汴京清流圈中,地位更加稳固,无可指摘。

夜色下的“枫居”,灯火可亲。林噙霜看着墨兰为幼弟细心讲解笔记,又想到长枫即将迎娶的高门新妇,只觉得满心欣慰。她一生挣扎,所求不过是子女前程。如今,长子官身,长女高嫁,幼子虽学业需砥砺,但有兄姐扶持,未来可期。

而墨兰,在离开“枫居”返回韩府的马车上,闭目养神。青莲本源带来的宁澈心神,让她能清晰地勾勒出林栖阁未来的图景:兄长与新嫂执掌门户,光耀门楣;阿娘安享晚年,教养幼弟;长榆在她的引导和兄长鞭策下,即便不走科举之路,也必能成为家族的坚实力量。

兰阁之谋,不在争一时长短,而在布千秋之局。她以十年光阴,亲手培植、浇灌的林栖阁,如今已枝繁叶茂,深深扎根于这汴京的沃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