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嘉的满月宴余温尚存,清晖院内已悄然转向了另一桩紧要事务——将满月宴上相看的成果落到实处。墨兰与林噙霜并未因初步圈定了几户人家而松懈,反而深知,真正的较量在于后续不动声色的打探与精准的推动。
一、 细察家风,暗访人品
“阿娘,光禄寺少卿李家,瞧着是最合适的。”墨兰摒退左右,与林噙霜在内室细谈,“李大人官声清廉,李家几代书香,门风严谨。只是,内宅具体如何,那位李姑娘的真实性情、才学教养,还需再仔细探听,不能仅凭一面之缘。”
林噙霜点头称是,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我的儿说得是。这打听也有讲究,不能大张旗鼓,免得坏了姑娘名声,也显得我们急切。我明日便寻个由头,去拜访两位与李家有些往来、又与我相熟的官家老太太,喝茶闲谈间,总能套出些话来。韩姑爷那边,可否也请他在同僚中,旁敲侧击地问问李大人为官处世的细节?官场上的风评,往往也能映照出家教。”
“夫君那里,我自会去说。”墨兰沉吟道,“此外,也可让哥哥留意,工部与光禄寺虽非同一衙门,但总有公务往来之处,让哥哥寻机与李大人或其子侄接触一二,观其言行气度,亦是参考。”
母女二人定下策略,分头行动。林噙霜凭借这些年经营的人脉,开始隐秘地探听李家的内宅风声;墨兰则与韩络商议,由韩络在清流同僚中,更为自然地了解李家家风;同时也递了话给长枫,让他有机会时多加留意。
二、 络郎助力,清流为鉴
韩络对这门亲事乐见其成。他欣赏长枫的才干,也希望内兄能结一门好亲,于公于私皆是美事。在翰林院与同僚论学议事时,他会有意无意地将话题引向光禄寺李大人,赞其家风淳厚,治学严谨。同僚中不乏与李家相熟者,闻言也多附和,言谈间透露出李家确乃规矩人家,子弟多专心学问,不涉浮华。这些信息经由韩络之口传回,让墨兰与林噙霜心中更添了几分把握。
三、 枫郎有心,偶遇生缘
盛长枫得了妹妹的提醒,也开始留意。恰逢工部有一批器物需与光禄寺核对规制,他主动请缨前去接洽。在光禄寺衙署,他“偶遇”了前来给父亲送点心的李家公子。长枫本就相貌俊雅,谈吐不俗,借着公务之便与李公子交谈几句,发现对方虽年纪略轻,但言行得体,学问扎实,并无纨绔之气。归家后,他将此番印象告知墨兰,认为李家子弟教养颇佳,侧面印证了其家风。
四、 兰心定计,顺势而为
多方信息汇总,皆指向李家是门风端正、值得结亲的人家。墨兰心中已有了七八分确定。
“阿娘,李家的情况,大致清楚了,确是良配。如今,需得寻个合适的契机,让两家能更自然地往来,也让兄长与李姑娘有机会……再见上一面,说上几句话才好。”墨兰思忖着,“总是我们这边主动打探,也非长久之计,需得让李家也看到兄长的好处。”
林噙霜此刻反而冷静下来:“此事急不得。不若这样,过些时日,我借着你身子已大好了,在‘枫居’设个小宴,答谢满月宴时前来帮忙的几位亲近女眷。到时,可试着给李家也递张帖子,若是李夫人肯带着姑娘来,便是好事。场面小,人也熟络,说话便宜。”
“此法甚好。”墨兰赞同,“届时我也可带着嘉儿回去,更显自然。只是帖子需得以阿娘您的名义发出,才不算突兀。”
“这是自然。”林噙霜应下,眼中充满了期待与筹谋。
五、 静候佳音,深谋远虑
布局已然展开,剩下的便是耐心等待与顺势引导。墨兰深知,婚姻之事,讲究水到渠成。她们已尽可能地为长枫创造了有利条件,铺垫了道路,最终能否成就良缘,还需看双方的眼缘与心意。
她抱着日渐白胖的韩嘉,看着他在怀中咿呀作语,心中一片宁定。推动兄长婚事,巩固林栖阁根基,教养幼子成才,维系在韩府的地位……这一桩桩,一件件,都需要她以智慧为舟,以耐心为桨,徐徐图之。
她并不急躁。青莲本源带来的心神稳定,让她能够从容面对这些纷繁事务。她清楚地知道,只要方向正确,步伐稳健,她所期盼的一切,都会在恰当的时机,如约而至。韩嘉的满月宴,如同投入水中的一颗石子,此刻,那荡开的涟漪,正承载着新的希望与谋划,缓缓扩散向更远的未来。兰阁之内,深谋远虑,静水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