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703章 北齐末日闹剧:想救国却遭猜忌的倒霉王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03章 北齐末日闹剧:想救国却遭猜忌的倒霉王爷

要说北齐末年最憋屈的“打工人”,广宁王高孝珩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国家都快凉了,他想撸起袖子干一场,结果不仅没当成救国英雄,还被当成谋反嫌疑人,一脚踢到外地。这场围绕他展开的宫廷密谋,简直是荒唐北齐的“末日绝唱”,今天咱们就好好唠唠,保证让你笑中带泪,还得替这位王爷喊句冤。

话说公元577年,北齐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前阵子平阳之战,“无愁天子”高纬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自己被俘不说,还连累得北齐江山摇摇欲坠。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们赶紧拥立太子高恒即位,可这位新皇帝还是个毛孩子,根本撑不起场面。朝堂上,权臣高阿那肱一手遮天,这家伙当初跟着高纬瞎折腾,北齐沦落到这步田地,他“功不可没”。

司徒莫多娄敬显和领军大将军尉相愿,看着朝堂这副烂摊子,急得满嘴冒泡。他俩早就看不惯高阿那肱的作威作福,更担心北齐就这么没了,自己落个“亡国之臣”的骂名。思来想去,俩人合计出一个“惊天计划”:在千秋门埋伏好士兵,等高阿那肱上朝的时候,一刀把他砍了,然后拥立广宁王高孝珩为帝。

为啥选高孝珩呢?这位王爷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北齐宗室里少有的明白人,不仅懂兵法,还心怀家国,平时看不惯高纬和高阿那肱的荒唐行径,多次直言进谏。在这国破家亡的关头,他无疑是最靠谱的“救火队员”。莫多娄敬显和尉相愿觉得,只要把高阿那肱这颗“毒瘤”拔掉,让高孝珩掌权,说不定还能挽救北齐的危局。

计划定下来后,俩人就开始偷偷筹备。他们找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士兵,藏在千秋门两侧的隐蔽处,手里拿着刀枪,就等高阿那肱上钩。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盼着第二天高阿那肱能按时从千秋门入朝。

可没想到,关键时刻掉了链子。第二天一早,高阿那肱不知道是嗅出了危险的味道,还是单纯想换条路走,竟然没从千秋门入朝,而是绕了条小路进了宫。埋伏在千秋门的士兵们,从天亮等到天黑,腿都站麻了,也没等到高阿那肱的影子。莫多娄敬显和尉相愿得知消息后,差点没气晕过去,俩人对视一眼,只能无奈地摆摆手,让士兵们散了。这场精心策划的“斩首行动”,就这么因为对方的“临时改道”,彻底泡汤了。

计划落空,莫多娄敬显和尉相愿虽然郁闷,但也没完全放弃,他们觉得,只要高孝珩能站出来主持大局,事情还有转机。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高孝珩主动站出来了,却迎来了一场“无妄之灾”。

高孝珩看着北周军队步步紧逼,北齐国土日渐沦丧,心里急得像火烧。他主动进宫,请求皇帝允许他率领军队,去抵抗北周的进攻。这本是赤胆忠心的表现,可在高阿那肱等人眼里,却成了“谋反的证据”。高阿那肱心里嘀咕:“这高孝珩平时就看我不顺眼,现在想带兵,肯定是想趁机夺权,说不定还想篡位!”

于是,高阿那肱在小皇帝高恒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了高孝珩一大堆坏话:“陛下,高孝珩手握兵权,现在又主动请求出征,他这是想趁机掌控军队,图谋不轨啊!您可千万不能答应他,不然咱们北齐的江山,可就落到他手里了!”小皇帝高恒本来就胆小懦弱,被高阿那肱这么一忽悠,吓得赶紧点头:“对,对,不能让他带兵,得想个办法治治他!”

就这样,高孝珩不仅没得到兵权,反而被“明升暗降”,派往沧州任刺史,名义上是让他去镇守地方,实际上是把他调离了京城,断了他接触核心权力的机会。消息传来,莫多娄敬显和尉相愿彻底傻眼了。尉相愿气得浑身发抖,一巴掌拍在旁边的柱子上,只听“嘭”的一声,柱子上留下了一个清晰的手印,他对着柱子怒吼:“苍天啊!奸臣当道,忠良受辱,北齐的大事,彻底完了!”那声音里,满是绝望和不甘。

高孝珩接到任命后,也是哭笑不得。自己一心想救国,却被当成了乱臣贼子,这世上还有比这更憋屈的事吗?可他也没办法,君命难违,只能收拾行李,带着满心的无奈,前往沧州赴任。临走前,他看着京城的方向,长叹一声:“北齐啊北齐,我高孝珩尽力了,可你这江山,怕是真的保不住了!”

果不其然,没了高孝珩这样的忠良之臣主持大局,北齐的局势更是一泻千里。高阿那肱继续在朝堂上胡作非为,士兵们士气低落,百姓们流离失所。没过多久,北周军队就攻破了北齐的都城邺城,北齐正式灭亡。而那位一心想救国的高孝珩,后来也在复国的战斗中被俘,成了亡国之臣。

司马光说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此事:“北齐之亡,非无忠良,乃因君主昏庸,奸臣当道,忠良遭忌,有志难伸。高孝珩心怀家国,欲挽狂澜于既倒,却遭猜忌排挤,北齐自毁长城,亡国之祸,在所难免。”意思是说,北齐的灭亡,不是因为没有忠良之臣,而是因为君主昏庸,奸臣掌权,忠良之臣遭到猜忌和排挤,有志向却无法施展。高孝珩心怀国家,想挽救即将崩塌的北齐,却被怀疑和排挤,北齐自己毁掉了自己的“万里长城”,亡国的灾祸,是不可避免的。

作者说

高孝珩的悲剧,堪称“末世忠臣的标配困境”。他就像一艘破船上的优秀水手,想修好船继续航行,可掌舵的是个糊涂蛋,身边还有一群凿船的蛀虫。最讽刺的是,他的“忠心”在奸臣眼里成了“野心”,想“救国”却被当成“谋反”,这简直是对北齐官场最辛辣的讽刺。其实,末世的荒唐往往在于:越是清醒的人,越容易被排挤;越是想做事的人,越容易被猜忌。高孝珩的遭遇告诉我们,一个组织如果容不下忠良,听不进真话,只靠猜忌和内斗维系,那么无论曾经多么辉煌,最终都逃不过灭亡的命运。

本章金句

末世的悲哀,不在于没有救国之人,而在于忠良的热血,终究浇不活腐朽的根基。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高孝珩,在请求带兵抗敌却遭猜忌,被派往沧州时,你会选择忍辱负重赴任,还是会奋起反抗呢?快来说说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