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的春天,寿春城里正飘着桃花雪。孙策攥着父亲孙坚的旧佩剑,站在袁术的将军府外,指关节因为捏得太紧而发白。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求袁术了——当年父亲跟着袁术讨董卓,战死在岘山,留下的千余部曲被袁术吞并,如今他只想讨回这点家底。
伯符啊,不是我不给你面子。袁术坐在虎皮椅上,手里把玩着孙坚当年缴获的传国玉玺,你爹那批人,早就打散编入各部了。再说你才十九,毛都没长齐,带得动兵?
孙策气得太阳穴突突跳。他知道这老狐狸的心思——爹当年把玉玺押在袁术这儿借兵,如今成了人家拿捏自己的把柄。可他憋着股劲,弯腰行了个大礼:我不要粮不要饷,只要爹的旧部。若不能成事,任凭将军处置!
袁术眯着眼打量这小伙子:身形挺拔,眉宇间有股狠劲,倒有他爹孙坚当年的影子。他心里打着算盘:反正这千把人成不了气候,不如做个顺水人情,真要是能搅乱江东,自己还能坐收渔利。行,给你。但丑话说在前头,粮草自理。
就这么着,孙策领着一千来号衣衫褴褛的兵卒,还有几十匹瘦得能数出肋条的战马,出了寿春城门。走在路上,连路边卖草鞋的都直摇头:这孙郎怕不是去送命?
队伍走到历阳,突然见前方尘土飞扬,一队兵马打着字旗号迎了上来。孙策眯眼一看,领头那白袍小将不是发小周瑜是谁?公瑾!他勒住马缰,眼眶一下子热了。
周瑜跳下马,给了他一拳:就知道你小子要干大事,我带了三百兵,还有家里凑的五千斛粮,够你撑阵子了!原来周瑜早听说孙策要回江东,连夜从舒县带着人马来接应,连他婶子压箱底的私房钱都捐了出来。
孙策搂着周瑜的肩膀大笑:有你在,这江东我拿定了!
可刚笑完,就有兵卒来报:将军,底下人抢了老乡的鸡!孙策脸一沉,翻身下马,亲自把那兵卒捆了,当着全军的面说:我孙家军,不是匪!敢犯军纪者,斩!手起刀落,那兵卒人头落地。吓得其他兵卒腿肚子转筋,从此再没人敢动百姓一根柴火。
一路往南,孙策的队伍像滚雪球似的壮大。路过泾县,当地百姓听说来了个不抢东西的将军,纷纷提着酒肉来劳军。有个老汉拉着孙策的手说:前阵子刘繇的兵过这儿,连我家老母鸡都给炖了,孙郎真是菩萨心肠!
这话传到刘繇耳朵里,气得他把茶碗摔了。这刘繇是朝廷任命的扬州牧,正占着曲阿当土皇帝,听说孙策要来,立马点起两万兵马迎战。两军在神亭岭摆开阵势,刘繇麾下有个叫太史慈的猛将,骑着马冲到阵前叫骂:孙策小儿,敢来单挑吗?
孙策正喝着粥呢,闻言把碗一放,提枪就冲了出去:怕你不成!两人在岭上你来我往,打了五十多个回合。太史慈一枪挑向孙策的头盔,孙策反手拽住太史慈的马缰绳,两人滚在地上扭打,最后太史慈扯掉了孙策的兜鍪,孙策夺了太史慈的短戟,才算打平。
收兵回营,孙策摸着光溜溜的脑袋乐了:这太史慈是条汉子,我要收了他!后来还真让他说中了,太史慈被他的豪气打动,成了他麾下第一猛将。
打下曲阿后,孙策看着乱糟糟的军营犯愁——士兵多了,军纪又有些松懈。这时候吕范站出来了:将军信得过我,就让我来整顿!吕范是孙策的老部下,为人铁面无私。他连夜制定军规,谁要是敢拿百姓一针一线,先打五十军棍再说。有个孙策的堂兄犯了规,吕范二话不说照样打,打得那堂兄哭爹喊娘,从此全军再没人敢造次。
孙策还听说有个叫张昭的大儒,在当地很有声望,就亲自提着酒去拜访。张昭本来不想出山,架不住孙策三顾茅庐,又是作揖又是认错:我是粗人,治理江东还得靠先生这样的能人。张昭被他的诚意打动,答应出任长史,帮他处理政务。
就这么着,孙策像开了挂似的,两年功夫就拿下了丹阳、吴郡、会稽三郡。有回他带着几个人微服私访,听见茶馆里说书的讲小霸王孙策的故事,说得神乎其神,连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当地百姓编了首民谣:孙郎来,民安泰;孙郎去,泪满腮。这话传到寿春,袁术捶着桌子后悔:我当初怎么就放这小子走了呢!可这会儿后悔也晚了,孙策早已不是那个只能向他讨兵的毛头小子,而是威震江东的小霸王了。
司马光说
孙策以少年之龄,携数千之众,定江东六郡,非仅恃勇也。其能纳周瑜之助,用吕范之严,听张昭之谋,更能约束部众,不扰百姓,此所以能得人心者也。观其待人,有知人之明;临事,有决断之勇,虽英年早逝,而江东基业由此定矣。
作者说
孙策这档子事,说白了就是借鸡生蛋的巅峰操作——从袁术那儿讨来的不是兵,是撬动江东的杠杆。他最厉害的不是枪法多准,而是懂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道理,这在乱世里可比什么神兵利器都管用。有时候成大事未必靠家底厚,关键是得有股子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狠劲,再加上能容人的肚量,就算开局只有一副烂牌,也能打出王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