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桃源五福逃荒路上我家全是大佬 > 第294章 积分制度,公平高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4章 积分制度,公平高效

晨光熹微,桃源村中心的积分公示栏前已是人头攒动。雾气尚未完全散去,村民们却早已聚拢在此,热切地张望着栏上那张刚刚贴出的、墨迹未干的大红榜。榜上详细罗列着每户人家上个月挣得的工分总数和明细。

“张铁匠,四百工分!又是头名!”

“李木匠家也不差,三百八!”

“王婶子,你家这个月涨了不少啊!”

“那可不,俺家大小子这个月跟着基建队干了整月的重活哩!”

议论声、赞叹声、盘算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村晨曲。几个半大的孩子像泥鳅一样在人群里钻来钻去,踮着脚,努力寻找着自家的名字,找到后便欢呼着跑去向家人报信。

苏甜陪着父亲苏工站在不远处的一棵老槐树下,安静地看着这热闹的一幕。

“爹,这积分制推行得愈发顺畅了。”苏轻声道,目光扫过村民们洋溢着干劲的脸庞。

苏工微微颔首,沉稳的目光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人心都是向公的。只要规则清晰,赏罚分明,付出与回报对等,大家自然愿意下力气。”

正说着,一个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的汉子挤出人群,兴高采烈地小跑过来,额上还带着汗珠:“苏工!苏工!俺家这个月积分排进前十了!”

是村里的壮劳力铁牛。苏工脸上露出些许笑意:“恭喜,铁牛。想好怎么用这些积分了吗?”

铁牛用力搓着手,兴奋地规划着:“俺想兑换村东头那两亩上等水田的优先耕种权!再换一架您设计的新式曲辕犁!剩下的积分先存着,等攒够了,年底就换砖瓦,把家里的土坯房翻新成砖瓦房!”

旁边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闻言转过头,笑着搭话:“铁牛哥真是好打算!我家积分不够换水田,打算先换些赵娘子推荐的良种,再给娃儿扯几尺新布做衣裳。”

苏甜注意到人群边缘站着二伯娘和妞妞,便走了过去。

“二伯娘,妞妞,这个月积分如何?”

二伯娘脸上带着踏实满足的笑:“托家里的福,还不错。我和妞妞在美食工坊做工,加上你二伯在基建队,这个月攒了不少积分。我们商量着,先换一套结实耐用的好农具。”

妞妞小声而坚定地补充:“娘,我想留点积分,等甜姐的医馆下次开学徒班时报名用。” 经过这些年的熏陶,妞妞早已不是那个怯懦的小丫头,眼神里有了对未来的憧憬。

苏甜赞许地点头:“学医是长远之计,积分用在提升自己身上,是正理。”

“铛——!”一声清脆的铜锣声响起,里正站上了一个小木凳,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各位乡亲,老规矩!今日积分兑换,按分高低,依次选择!”里正声音洪亮,中气十足,“现在开始兑换上等田优先耕种权!叫到名字的,上前插牌!”

“张铁匠,四百工分!”

张铁匠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大步上前,小心翼翼地在村东那片最肥沃的水田区域插上了属于自己的名牌。

“李木匠,三百八十工分!”

“王石匠,三百七十工分!”

名字一个个被念出,优质的田地逐渐有了归属。苏甜欣慰地看到,这些获得好田的,无不是村中最肯下力气、最有手艺的村民,积分制度实现了真正的“优劳优得”。

轮到铁牛时,他如愿以偿地在紧邻水渠的地方插上了自己的牌子,乐得嘴角都快咧到耳根:“有了这田,加上新犁,明年收成肯定翻番!到时候积分更多,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 他的话引起了周围一片赞同的附和声。

田地兑换完毕,人群又呼啦啦地涌向村广场旁的物资兑换处。赵梅正带着几个手脚麻利的妇女在那里忙碌,长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物资:从粮食、油盐、布匹到锄头、镰刀、犁铧,甚至还有一些精巧的梳妆匣、新式的陶碗等物。

“赵娘子,给我换一匹那个靛蓝色的棉布!再换五斤精白面!”

“我家要换个新锄头,要钢口好的那种!”

“那个带小锁的梳妆匣真漂亮,我攒了三个月积分就为换它呢!”

赵梅笑吟吟地接待着每一个村民,登记、划扣积分、发放物资,动作流畅,井然有序。苏甜走过去帮忙整理布匹,趁人不注意,将一小包从空间取出的特制高效酵母,悄无声息地混入待发放的那袋精白面中——这是母女二人心照不宣的秘密,能让面食发酵得更完美,口感更胜一筹。

“娘,看来这积分制确实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苏甜一边将一匹湖蓝色的绸缎放到显眼位置,一边低声道。

赵梅抹了把额上的细汗,眼里闪着光:“可不是嘛!以前干多干少差不多,现在多干就能多得分,多得分就能换好东西,谁还不拼命?你看你二伯娘和秀儿,这个月在工坊特别勤快,抢着学新花样,积分比上月多了近三成呢。”

正说着,秀儿捧着她的积分竹牌过来,眼神期待:“赵婶,我想换那本《百味食材图鉴》。”

赵梅接过竹牌,用刻刀在上面划去相应的分数,将一本由苏工亲自装订、图文并茂的图鉴递给秀儿:“好好学,这上面好多食材的用法连我都还在琢磨呢。将来咱们美食工坊推出新点心,说不定就得靠你来挑大梁。”

秀儿郑重点头,将图鉴紧紧抱在怀里,如获至宝。

午时,上午的兑换暂告一段落,村民们或心满意足,或摩拳擦掌准备下月再战,三三两两地散去。苏工则被几个村民围住,咨询着新式农具的使用和改良。

“苏工,您设计的那款省力犁是好用,翻地深,就是转弯时还有点别劲,能再给俺讲讲窍门不?”

“苏工,咱村口那架大水车,俺觉得叶片角度是不是还能调调?感觉水量还能再大点?”

苏工耐心地一一解答,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就在泥地上画起了示意图。苏甜看着父亲专注而沉稳的侧脸,那因常年劳作而略显粗糙的手指在地上勾勒出清晰的线条,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在现代社会的工地上,父亲也是这般指导工人们的。

“想什么呢?”赵梅不知何时来到女儿身边,递过来一碗沁凉的薄荷凉茶。

苏甜接过茶碗,饮了一口,清甜解渴:“想起些以前的事。爹在现代就是顶尖的机械工程师,没想到到了这里,还是干着他的老本行,而且干得更起劲了。”

赵梅看着丈夫的方向,笑容温婉:“你爹啊,就是这块料。让他琢磨这些,比让他闲着开心多了。你看他现在,虽然穿着粗布衣,满手老茧,可我觉得他比在现代时精神头还足,眼里有光。”

确实,此时的苏工,虽无现代高级工程师的光鲜,但那挺直的脊背,那双因专注而熠熠生辉的眼睛,以及村民们发自内心的信赖和尊敬,都让他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午后,苏甜陪着父亲去巡视新开垦的梯田。远远就看见几十个村民正在山坡上热火朝天地劳作,挖土、垒石、平整土地,号子声此起彼伏。负责监工的李老伯一见苏工,立刻小跑着迎上来。

“苏工,您来得正好!这片梯田完全是按您的图纸施工的,您看看,这进度比原定的快了不少!”

苏工仔细查看了田埂的垒砌质量、坡度和排水沟的走向,点了点头:“工程质量不错,大家辛苦了。这个月给你们工程队每人额外奖励十个工分。”

正在劳作的村民闻言,顿时爆发出欢呼,干得更卖力了。

“十个工分!能换三斤上好的白面呢!”

“够给我家闺女换那件她眼馋了好久的碎花裙子了!”

苏甜看着眼前火热的劳动场面,心中豁然开朗。父亲推行的,远不止是一个简单的物质奖励制度。它更是一套完整的、植根于公平的激励机制,让勤劳肯干的人不仅能获得实实在在的物质回报,更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看到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与途径。这,才是真正调动所有人积极性的核心所在。

夕阳西下,苏甜和父母坐在修缮一新、宽敞明亮的自家小院里用餐。饭桌上摆着几样赵梅做的家常小菜,简朴却色香味俱全。

“今天的兑换还算顺利?”赵梅一边给苏工夹菜,一边问道。

苏工细细咀嚼完口中的食物,才沉稳开口:“大体顺利。也发现几个可以改进之处:比如篾匠、绣娘这些特殊手艺的积分标准,还需再细化;积分可兑换的物品种类,也该再丰富些。”

“这个好办,”赵梅立刻有了主意,“美食工坊下个月可以试着开发几样用料更精细、做法更复杂的点心,作为高积分兑换的特供品。对了,甜儿,”她转向女儿,“你京城的医馆,或者咱们村卫生所,要不要也加入这个积分体系?比如可以用积分兑换看诊优先号,或者兑换一些平时不易得的滋补药材?”

苏甜思索片刻,觉得这个提议很好:“可以。下次我回来,带一批调配好的常用药包和防疫香囊,可以用积分兑换。”

一家人边吃边聊,暮色在不知不觉中笼罩了小院。窗外,桃源村家家户户亮起了灯火,隐约传来孩童的嬉笑声和大人闲聊的乡音。

苏工放下碗筷,用布巾擦了擦嘴,忽然道:“我有个新想法。明天准备在积分制里加入‘技能传授分’。有特殊技能的人,无论是木工、瓦工、厨艺还是识字,都可以申请开班授课,根据教授的学员数量和最终考核结果,给予额外的积分奖励。”

“这个主意妙!”赵梅眼睛一亮,“我可以在美食工坊开个进阶班,专门教几样招牌点心的做法。”

苏甜也点头附和:“下次我回来,可以开一个急救常识的普及讲座,教大家处理一些常见的意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