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桃源五福逃荒路上我家全是大佬 > 第293章 新村气象,百业兴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3章 新村气象,百业兴旺

马车缓缓驶入桃源村的地界,苏甜掀开车帘,望着眼前景象,眼中不禁流露出欣慰的笑意。萧煜前几日因军务前往临州巡查,她便回桃源村小住几日。

“夫人,咱们桃源村现在是越发兴旺了。”随行的丫鬟小荷探头看着窗外,语气里满是自豪。

只见原本泥泞的土路早已被平整的石板路取代,路旁栽种的桃树已初具规模,虽不是花开时节,却也能想象到来年春天的盛景。远处,连绵的梯田上茶树吐翠,果林里挂满了青涩的果子,几个村民正在林间忙碌。

“停车。”苏甜轻声吩咐。

马车停下,她扶着丫鬟的手走下马车,深深吸了一口空气中混合着茶香与果木清香的气息。

“甜姐儿回来了?”路边正在修剪果树枝条的老汉抬头,惊喜地喊道。

“李伯,近来身体可好?”苏甜笑着打招呼,从随身的药箱中取出一个小瓷瓶,“这是新配的膏药,对您的腰痛有帮助。”

李伯忙在衣服上擦擦手,接过瓷瓶,眼眶微热:“难为甜姐儿还惦记着老朽这点老毛病。您如今都是侯府夫人了,还这么记挂咱们这些老邻居。”

“李伯说的哪里话,我永远是桃源村的苏甜。”苏甜微笑,“我娘在家吗?”

“在哩在哩!赵娘子这会儿准在美食工坊教徒弟呢!”

辞别李伯,苏甜没有立刻上车,而是信步沿着石板路向村里走去。她喜欢这样漫步在村里的感觉,看着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听着孩童嬉笑打闹,感受着这片土地上的生机勃勃。

“甜丫头回来了?”正在田埂上查看水渠的里正抬头看见她,快步迎上来,脸上堆满笑容。

“里正叔,”苏甜微微颔首,“今年春耕情况如何?”

“好得很!多亏了你爹设计的新式水车,引水灌溉省力多了。加上你提供的良种,秧苗长得比邻村的都壮实!”里正兴奋地比划着,“眼下茶园也开始采收春茶,果园里梨、枣、柿子都挂果了,集市每天人来人往,咱们村的旅馆都快住不下了!”

苏甜顺着里正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到村口那片空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热闹的集市,摊位井然有序,往来行人络绎不绝。更远处,几栋新建的客栈楼宇隐约可见。

“甜姐!”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苏甜转身,见二伯娘提着菜篮站在不远处,身边跟着已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小堂妹妞妞。

“二伯娘,妞妞。”苏甜笑着迎上去。

“真是甜姐!”妞妞欢喜地跑过来拉住苏甜的手,“娘刚才还说瞧见一辆华贵马车进村,猜是不是你回来了呢!”

二伯娘上下打量着苏甜,眼中满是关切:“在侯府过得可好?萧将军待你可好?”

“都好,二伯娘放心。”苏甜拍拍妞妞的手,从袖中取出一支精致的珠花递给她,“给你的,京城眼下最时兴的样式。”

妞妞惊喜地接过,爱不释手:“谢谢甜姐!”

二伯娘看着女儿高兴的样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为你还总惦记着妞妞。你大伯他们...唉,不提也罢。如今我们娘俩跟着村里做点活计,日子过得去,多亏了你家的照拂。”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苏甜温声道,“妞妞聪明伶俐,若有兴趣,可以跟我娘学学厨艺,或者来我的医馆帮忙。”

妞妞眼睛一亮:“我真的可以吗?”

“当然,只要你肯学。”

告别二伯娘母女,苏甜终于走到了美食工坊外。还未进门,就闻到里面飘出的阵阵香气。

“这个面团要揉到光滑不粘手才行,”赵梅的声音从里面传来,“发酵时间要根据天气冷暖调整,夏天短些,冬天长些。”

苏甜站在门口,看着母亲系着围裙,在十几个妇女中间穿梭指导。三年过去,赵梅鬓角已见银丝,但精神矍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光彩。

“娘。”苏甜轻声唤道。

赵梅转头,眼中闪过惊喜:“甜儿!怎么回来也不提前说一声!”

母女俩相视而笑,赵梅解下围裙交给身旁的学徒,拉着苏甜的手走出工坊。

“让娘好好看看,”赵梅仔细端详着女儿,“瘦了些,是不是在侯府吃不可心?还是事情太多累着了?”

苏甜笑着摇头:“都好,就是想念娘的手艺了。”

“那正好,你爹去查看新修的水渠了,一会儿回来,娘做几个你爱吃的菜。”赵梅拉着女儿往家走,“你弟弟前日来信了,说在任上一切顺利,推行那个什么...哦,‘桃源模式’,兴修水利,减免赋税,老百姓都称他‘苏青天’呢!”

说起儿子,赵梅脸上满是骄傲。

“文弟从小就有主意,一定能做个好官。”苏甜微笑道。

“你哥哥也有信来,”赵梅压低声音,“说在军中立了功,升了校尉。郡主偷偷托人送信来,说王府的态度有所松动,说不定好事将近。”

苏甜会心一笑:“哥哥和郡主情投意合,终会圆满的。”

回到家,赵梅系上围裙就开始忙活,苏甜也洗了手帮忙。

“侯府那边...没人为难你吧?”赵梅一边切菜一边状似随意地问。

苏甜知道母亲一直担心她在高门大院里受委屈,柔声道:“公公婆婆待我极好,萧煜更是体贴。再说,我有医术在身,经常为京中贵人诊治,就连宫里的娘娘都召我入宫看过诊,没人敢小瞧我。”

赵梅松了口气,又好奇地问:“宫里是什么样子的?”

“金碧辉煌,规矩也多。”苏甜轻描淡写,“不如咱们家自在。”

母女俩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苏工扛着锄头回来了。见到女儿,他眼中闪过喜悦,脸上却仍是一贯的沉稳:“甜姐儿回来了。”

“爹,”苏甜迎上去,“听说新修的水渠很成功?”

提到工程,苏工来了精神,拿出图纸铺在桌上:“你看,这是根据你提供的想法设计的虹吸系统,可以把低处的水引到高处,解决山坡地的灌溉问题...”

赵梅无奈地摇头:“你们父女俩一见面就讨论这些,饭都顾不上吃了。”

饭后,苏甜陪着父母在村里散步。夕阳西下,村民们陆续收工回家,见到苏家人都热情地打招呼。孩子们在新建的学堂外追逐嬉戏,几个老人坐在村中央的大槐树下下棋聊天。

“还记得我们刚来这里时的样子吗?”苏工突然问道。

苏甜望着眼前景象,恍惚间又回到了三年前——满目荒芜,村民面黄肌瘦,对未来充满迷茫。

“如今真是大不一样了。”她轻声道。

赵梅拍拍女儿的手:“这都是咱们一家人的功劳。”

“不,”苏甜摇头,“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