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失去控制的体重 > 第179章 岁的门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七十九章:16岁的门槛

社区公告栏前围满了人,最新的“成年减重协议”红底黑字贴在最显眼的位置,末尾用加粗字体写着:“16岁以上未达标者,强制送入矫正中心。”

林夏挤在人群后,视线落在公告下方的签名栏,那里已经歪歪扭扭签了不少名字,大多是稚气未脱的笔迹,旁边标注的体重数字,普遍比三个月前轻了5到8公斤。

“又一个签了的。”旁边有人低声议论,“听说三中那个叫阿杰的,昨天刚满16,体重还差2公斤达标,直接被巡逻队拉走了。”

“他爸妈哭了半宿,也没用啊,规则就是规则。”

林夏的心沉了沉。阿杰她认识,上个月还在社区篮球场见过,那男孩个子很高,笑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总爱抱着篮球说要打职业联赛,怎么也想不到,会因为“超重”被送进矫正中心。

她正想着,肩膀突然被撞了一下,一个穿着校服的瘦小男孩踉跄着差点摔倒,手里的书包掉在地上,滚出几袋速食饼干。

“对不起!”男孩慌忙道歉,弯腰去捡饼干时,校服后领露出一截锁骨,瘦得硌人。

“你是……陈阳?”林夏认出他是隔壁班的学生,三个月前还壮实得像头小牛,现在却瘦得像根豆芽菜。

陈阳点点头,声音细若蚊蝇:“林夏姐,我……我今天满16了。”他指了指公告栏,“我体重还差1公斤,爸妈说……说要是今晚再减不下来,就只能去矫正中心了。”他说着,眼圈红了,手里紧紧攥着一包没拆封的泻药,包装上印着“规则组特供”。

林夏看着那包泻药,又看了看陈阳蜡黄的脸,突然想起上周在医务室碰到他的情景——他因为长期节食晕倒在操场,医生说他电解质紊乱,再折腾下去可能会影响发育。

“别吃那个。”林夏按住他的手,声音压低,“跟我来。”

她拉着陈阳绕到公告栏后面的小巷,从背包里掏出个保温杯,倒出半杯温热的杂粮粥:“先把这个喝了。你这样节食,就算达标了,身体也垮了。”

陈阳愣住了,看着杯里的粥,米粒上还浮着几颗红枣,香气混着暖意扑过来,让他鼻子一酸:“可是……规则说必须达标,不然……”

“规则也没说不能健康减重。”林夏从包里翻出个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上面记着她整理的健康食谱,“你看,每天吃这些,热量够,营养也够,我帮你算过,按这个吃,一周就能稳稳妥妥减下来,还不会伤身体。”

笔记本上的字迹工整,每样食材旁边都标着热量和营养成分,旁边还画着简单的运动示意图。陈阳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标注,又抬头看林夏,眼里的绝望慢慢被希望取代:“真的……可以吗?”

“试试就知道了。”林夏把笔记本递给他,“我晚上再来找你,带你去社区食堂,那里的师傅会做低脂餐。”

陈阳接过笔记本,指尖因为激动微微发抖,突然对着林夏深深鞠了一躬:“谢谢你,林夏姐!”

看着他跑远的背影,林夏轻轻舒了口气。她知道,像陈阳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不是不努力,只是被“必须达标”的规则逼得慌了神,才会选择最极端的方式。

傍晚,林夏如约去社区食堂找陈阳,却在门口撞见了巡逻队的人。为首的队员手里拿着名单,正对着陈阳的名字打勾:“16岁,体重36.5公斤,达标。不错,不用去矫正中心了。”

陈阳站在旁边,脸色比早上好了不少,手里还拿着林夏的笔记本,笑着对林夏说:“林夏姐,我按你说的吃了两顿,刚才称体重,刚好达标!”

巡逻队员瞥了林夏一眼,语气带着几分生硬:“算他运气好。不过提醒你,别多管闲事。规则就是规则,16岁就是道坎,过不去就得受罚。”

林夏没理他,只是对陈阳说:“别松懈,按食谱吃满一周,把身体养回来。”

陈阳用力点头,又鞠了一躬才跑开。

巡逻队员看着林夏,冷哼一声:“你以为帮他这一次有用吗?过了16岁,后面还有更严的规则等着呢。再说了,你自己不也还没达标吗?”他指了指林夏的手环,“你的增重期倒计时只剩三天了,还想帮别人?”

林夏低头看了看手环,上面显示着“距离增重期结束还有72小时,当前体重38公斤,目标40公斤”。她确实还没达标,但她并不想靠那些歪门邪道。

“我的事,不用你管。”林夏淡淡道,转身往食堂里走。

食堂里,不少16岁左右的少年少女正围着餐桌吃饭,餐盘里大多是水煮菜和少量杂粮,很少见到荤腥。林夏找了个空位坐下,刚要拿出自己带的全麦面包,就见食堂阿姨端着一盘蒸蛋走了过来:“小林,给你留的,刚蒸好的,加了点虾仁,补充点蛋白质。”

阿姨是看着林夏长大的,知道她最近在为增重的事烦恼。

“谢谢阿姨。”林夏接过蒸蛋,心里暖暖的。

“傻孩子,别跟自己较劲。”阿姨坐在她旁边,压低声音,“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你看那些天天喝泻药的,哪个有好脸色?你踏踏实实吃饭,就算慢点达标,身体是自己的,比什么都重要。”

林夏舀了一勺蒸蛋,滑嫩的蛋羹混着虾仁的鲜,暖意从胃里慢慢散开。她看着周围那些强颜欢笑的同龄人,突然明白16岁这道门槛,从来不是为了为难谁,而是为了让他们明白:真正的成长,不是被迫遵守冰冷的规则,而是学会在规则里,守住自己的底线和健康。

她拿出手机,给陈阳发了条消息:“记得晚上喝牛奶,别熬夜。”然后收起手机,专心吃起了蒸蛋。手环上的倒计时还在跳动,但她心里的焦虑却少了很多。

或许,16岁这道坎,跨过去的方式,不止一种。她可以慢慢增重,用健康的方式达标,就像阿姨说的,踏踏实实,总不会错。

窗外,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给公告栏镀上了一层金边。林夏看着那抹金色,突然觉得,16岁这道门槛,或许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一种让她学会在规则与自我之间找到平衡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