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春天,香港的空气里除了回归前夕特有的兴奋与躁动,似乎还掺杂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焦灼。
陈默像一部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在工作组、图书馆、酒店房间三点一线间高速运转。收音机里,王菲空灵的嗓音唱着《暧昧》,却丝毫无法缓解他心头的紧绷感。
直到那一天,一份紧急电传摆上了工作组每个人的案头——泰国央行宣布大幅提高主要利率,以扞卫岌岌可危的泰铢汇率。
消息传来,中环的写字楼里仿佛能听到无数声倒吸凉气。
普通市民或许还在关心六叔(邵逸夫)tVb台庆的明星阵容,但金融圈的老鸟们,已经嗅到了风暴来临前特有的腥味。
陈默盯着电传上的数字,心脏猛地一沉。
来了,比记忆中似乎还早了一点点!这不是孤立事件,这是国际游资总攻的号角!
他几乎能想象到,量子基金那些交易员们,正摩拳擦掌,准备给这个“亚洲奇迹”致命一击。
工作组迅速召开紧急会议,气氛凝重。
几位受邀与会的境外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依然在唱高调。一位头发梳得油光水滑、带着浓重纽约口音的美资投行代表,挥舞着雪茄(尽管会议室禁烟):“先生们,这只是泰国必要的宏观调控!恰恰证明了市场机制的有效性!香港的基本面完全不同,联系汇率制度坚如磐石,完全不必过度反应……”
陈默看着对方那副“一切尽在掌握”的傲慢嘴脸,忍无可忍,第一次在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上近乎失态地打断了对方:“坚如磐石?先生,您是否计算过目前港币的货币基础与外汇储备的支撑比率?
您是否评估过一旦东南亚全面失控,引发的区域性恐慌会对香港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造成多大的连锁冲击?这不是泰国一家的事,这是一场针对整个亚洲固定汇率体系的‘完美风暴’!”
他语速极快,引用数据精准,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场每一个面露怀疑或惊讶的人。
“我们现在要讨论的不是会不会受影响,而是如何将影响降到最低!当务之急,是立刻进行银行体系的压力测试,并公开宣布无限流动性支持承诺,稳定市场预期!”
那位投行代表被噎得脸色通红,嘟囔着“年轻人,不要危言耸听”。
连工作组内部,包括吴教授等人,也觉得陈默反应过激,认为这样会自乱阵脚,给国际社会传递错误信号。
会议不欢而散,未能达成有效共识。
陈默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先知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眼睁睁看着灾难临近,却难以唤醒所有人。
他需要更直接的证据,证明风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毛细血管。
他决定独自去旺角,看看最真实的香港。
旺角街头,人潮汹涌,霓虹灯牌密集得几乎遮住了天空。
空气中混合着鱼蛋、鸡蛋仔的香气和汽车尾气。
陈默钻进一家喧闹的茶餐厅,耳边是叮叮当当的杯盘声和快速的粤语交谈。
他假装成内地来的游客,跟一位拼桌的的士司机聊了起来。
“阿叔,最近生意好唔好?(生意好不好)”
“麻麻地啦(一般般),油价又升!不过,嘿,我层楼今年又升咗几十万(我的房子又涨了几十万)!”
司机师傅一脸得意,随即又抱怨,“但系(但是)供楼(还房贷)都好辛苦,利息加咗(加了)少少嘛。”
陈默心里咯噔一下。
他又“随意”地走到附近几家地产中介门口,看着玻璃窗上贴着的疯狂上涨的房价,以及那些围着经纪人、眼神炽热的普通市民。
他听到一个主妇模样的人对同伴说:“怕咩(怕什么)!问财务公司借多少少(多借点)啦,明年肯定赚返来(赚回来)!”
“加杠杆炒楼……”陈默后背一阵发凉。
连的士司机、街市主妇都沉浸在资产泡沫的狂欢中,敢于高息借贷投机,这市场的脆弱性已经达到了临界点。
傍晚时分,天色骤变,乌云压城,豆大的雨点毫无征兆地砸落下来。
陈默站在旺角街头,看着瞬间被暴雨笼罩的城市,交通陷入混乱,行人四散奔逃。
他想起秦教授的告诫,想起工作组内部的争论,想起旺角街头那些充满投机欲望的面孔……
不行!不能再等了!
他冲回酒店,浑身湿透,也顾不上换衣服,扑到桌前,奋笔疾书。
他将泰国加息事件、旺角观察到的民间高杠杆现象、以及之前与沈翊共同研判的国际游资动向整合起来,写成了一份极其简短但措辞异常严峻的最后预警报告。
报告的核心只有一句话:风暴已至门口,亟需立即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响应,重点防范银行挤兑和楼市崩盘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雨越下越大,窗外电闪雷鸣。
陈默知道,通过正常渠道逐级上报,这份报告很可能被“研究研究”而耽误。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直接送往香港中联办(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这是此时能想到的最直接、最快速的通道。
他将报告用防水袋封好,塞进怀里,冲入瓢泼大雨中。
街上出租车稀少,巴士缓慢。陈默一咬牙,沿着湿滑的街道,向着中联办的方向奔跑起来。雨水模糊了他的眼镜,西装紧紧贴在身上,冰冷沉重。
但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快一点,再快一点!也许早一分钟,就能多争取到一点准备的时间!
闪电撕裂夜空,雷声滚滚。
陈默在雨夜中狂奔的身影,像一个执着奔向风车的堂吉诃德,渺小,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
怀里的那份报告,仿佛重若千钧。
他能及时送到吗?这份用旺角街市的焦虑和全球金融数据写就的警报,能否穿透官僚体系的层层壁垒,敲响最高决策层的警钟?
暴雨中的香港,霓虹依旧闪烁,但一场真正的金融海啸,已在地平线上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陈默的雨夜急行军,能否为这座即将回归的母亲怀抱的明珠,抢筑起最后一道防线?
所有答案,都淹没在1997年这个惊心动魄的雨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