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生后,皇太女一心事业 > 第237章 又是一 次吵闹不休的朝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7章 又是一 次吵闹不休的朝会

叶无涯在青楼与姚聪争风吃醋、大打出手之事,琼皇也听说了,她相信叶无涯不是会因为青楼花魁与人争斗之人。

何况对方还是姚聪那样的烂人!

只是这件事到底有没有发生她也拿不准,因为她不知道这是不是李晏与叶无涯的谋划?

琼皇看向李晏,李晏神色平静,从她脸上什么都看不出来。

琼皇欣慰李晏愈加喜怒不形于色,因为这是身为帝王的基本素养。

身为帝王,却轻易被臣子猜到想法、看破心事,绝不是好事!

琼皇收回视线问:“叶少卿,你作何解释?”

满朝官员都竖起了耳朵听叶无涯如何解释?

叶无涯出列:

“禀陛下:

臣前日接到青楼有人挑拨斗殴的举报,因此带了大理寺的衙役去青楼查看。没想到遇到姚聪在别有用心之人的挑拨下与人争斗。

当时场面混乱,臣担心闹出人命就让大理寺的衙役出面制止,并非御史说的臣与姚聪争风吃醋。

如今闹事的人都还在大理寺的牢狱中关着,也包括姚聪。”

“皇城范围内的青楼闹事,应该由京兆府管辖,你一个大理寺少卿干涉不合适吧?

还是说,你本来是去青楼消遣,平息事端只是借口?”

“本官之所以去青楼查看是因为挑起事端的背后之人与本官正在追查的一起大案有关。”

说完后,叶无涯重新对琼皇道:

“陛下,假若臣真的是去青楼消遣,何必带这么多人?

这岂不是让路人皆知?”

“谁知道你带这么多人是不是欲盖弥彰?”

双方争执不下时,又有另外的御史出来弹劾唐国公教子无方。

琼皇看向唐国公:“姚爱卿,你可有话要说?”

大家都将视线看向唐国公。

唐国公出列垂目:

“昨日,叶少卿将青楼一事的始末告知了老臣。

老臣小儿姚聪的确是受人蒙蔽、挑唆才在青楼大打出手。

不过幸亏叶少卿及时出手,才尽快平息了事端,没有造成大的事故。

老臣以后一定会严加管束小儿,望陛下看在小儿是受人蒙蔽、挑唆的份上,从轻处罚小儿。”

这几句话,既替姚聪开脱了罪责,也替叶无涯做了证明,同时也没有一味推卸责任。

李晏心道:

姜还是老的辣!

不过此事不会这样简单就结束。

果然……

弹劾唐国公的御史继续说道:

“姚聪所做违法乱律之事可不止这一件,还有许多。”

之后,御史举例不下十件,有强抢民女、欺行霸市、强拿强要、随意殴打百姓等等。

桩桩件件说得清清楚楚,而且还有人证。

这明显是早有准备。

不过这名御史是真的看不惯姚聪罪行累累还是有其他目的,暂不可知。

但姚聪所犯之事如果属实的话,委实严重。

听完后,琼皇不给唐国公辩解的机会:“着刑部查姚聪。”

琼皇这样做,一是不喜姚聪,二是向大臣们表明态度。

只要犯罪、哪怕是她的心腹唐国公的儿子,也绝不容忍。

琼皇下了旨意后,这名御史又道:

“姚聪罪行累累,全因唐国公教子无方,还请陛下惩戒唐国公。”

御史的话说完后,有官员站出来道:

“姚聪所犯之事尚未查证,你就急着惩戒唐国公,是何用意?”

另有官员站出来道:

“整个皇城谁不知道姚聪不学无术、恶贯满盈、罪不容诛?”

李晏心道:

姚聪不学无术是真。

按刚才御史例举罪行,罪大恶极也算得上,但还没到恶贯满盈、罪不容诛的地步。

琼皇不动声色:“依大家所言,该如何惩戒唐国公?”

那名说姚聪恶贯满盈的官员道:

“唐国公府乃世袭罔替的开国元勋,本应为朝廷之表率,可如今唐国公却纵容儿子犯下诸多大罪,应该夺了唐国公府的爵位。”

这话说出来后,紫宸殿都静了一静。

夺爵可是大事!

李晏看向这名官员,暗暗记住了他。

李晏之所以记住这名官员,倒不是因为官员不能主张夺唐国公府爵位,而是因为前世之事。

前世发生这件事的时候,还没有成立东宫詹事府,李晏也没有过多参与朝政,朝会也只是偶尔参加,因此不知道是哪些官员主张夺唐国公府爵位。

但事实是:

唐国公府爵位被夺后,大苑国进犯万华国。

前世,李晏没有想太多。

可她重生后,知道了许多前世并不知道的事情。

知道麒麟卫和灵蛇组织的存在,怀疑前世沈集叛乱逼宫背后有其他国家的手笔。

因此重生后的李晏才不得不多想了些。

比如:

主张夺唐国公府爵位的人到底只是唐国公的政敌、还是其他国家的细作?

因此李晏才记住刚才那名官员,决定让黑衣卫彻查一下他。

如果此人只是唐国公的政敌,他主张夺唐国公府爵位之举虽然有些过但也只是私心。

如果此人是他国细作或者被他国收买,那么此人此举就是包藏祸心,断不能容!

接下来,紫宸殿争论不休。

一方,是为唐国公说话的。

说只要不是谋逆、叛国等大罪,没有理由夺唐国公府爵位。

毕竟唐国公府有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原本就是特权凭证,除了允许世袭外,还可免除本人九死、子孙三死。

另一方,是要求严惩唐国公的,其中包括夺爵。

理由只有一个:唐国公纵容姚聪犯下诸多大罪。

为唐国公说话的一方基本都是与唐国公交好的官员,或者原本就是唐国公的门生、故旧。

比如英国公成绍就力挺唐国公。

另外有丹书铁券的勋贵也力挺唐国公。

如果夺爵这样容易,那他们的世袭爵位是不是也有可能因为某件事就夺了?

要求严惩唐国公的一方倒不完全都是包藏祸心,有些是平日与唐国公不和的官员,有些是“义愤填膺”的官员。

只有几个人目的不纯。

李晏将那几个人都记住,准备让黑衣卫都彻查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