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走到孙瑞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胖子,从明天开始,你需要为我们的实验室,设计一套实验记录流程。”

“每一次调试,用了多少克茶,水温多少度,萃取了多少秒,牛奶是什么品牌,加了多少毫升……所有的数据,都必须清清楚楚地,记录下来。”

他又看向夏晚星和柳安然,眼神里,充满了鼓励和信任。

“而你们两位科学家,从明天起,不要再想着一次就成功。”

“你们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去试错。去找到那个属于茶颜悦生的、独一无二的黄金配比。”

“我给你们足够的预算,也给你们足够的时间。”

他环视了一圈所有人,最后,用一种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语气,做出了总结。

“我宣布,茶颜悦生001号实验室,今天的开机仪式,圆满失败。”

“大家收拾一下,准备下班。”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了一个不怀好意的笑容。

“为了庆祝我们第一次伟大的失败,今天晚上,我请客。海底捞,怎么样?”

“噗——”

这句突如其来的海底捞,瞬间就冲散了办公室里所有的阴霾。

孟圆圆第一个,破涕为笑。

“好耶!我要吃番茄锅!”

周奇也一拍大腿,兴奋地吼道:“那必须得是辣锅啊!”

原本还垂头丧气的夏晚星,看着眼前又重新变得热络起来的伙伴们。

她噗嗤一声,也笑了出来。

那笑容,像雨后初晴的太阳,明亮而又温暖。

她知道,失败,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失去从失败中站起来的勇气。

而只要有这个男人在,他们的团队,就永远也不会,失去这份勇气。

一顿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毛肚香气的海底捞,彻底驱散了第一次失败带来的所有阴霾。

团队的士气,非但没有受挫,反而在陈默的引导下,变得更加务实和坚韧。

第二天,当所有人再次回到001号实验室时,整个团队的工作模式,已经发生了转变。

孙瑞,这位总指挥,终于找到了他最擅长的领域。

他花了一上午的时间,设计出了《产品研发实验数据记录表》。

从茶叶的克数、水温的精确度、萃取的时间(精确到秒),到牛奶的品牌、脂肪含量、添加的顺序……

所有可能影响最终口感的变量,都被他一一罗列出来,做成了标准化的表格。

“从今天起,”他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了理科生独有的、严谨而又骄傲的表情。”

“我们不再是厨师,我们是科学家。我们的每一次尝试,都必须有数据可依,有结果可循。”

而夏晚星和柳安然,也迅速地适应了新的角色。

她们收起了之前的艺术创作冲动,像真正的科研人员一样,严谨地,控制着每一个变量。

每一次冲泡,柳安然都会用温度计,确保水温不多不少,正好85度。

每一次混合,夏晚星都会用秒表,确保萃取时间不差分毫。

她们不再追求一次就成功,而是耐心地,进行着排列组合式的、枯燥的实验。

90度的水,泡出来的茶,是什么味道?

80度的水呢?

先加茶,后加奶,和先加奶,后加茶,口感有什么不同?

用A品牌的牛奶,和b品牌的牛奶,风味又有什么差异?

……

办公室里,不再有之前的欢呼和期待,只有烧水壶发出的咕噜声、秒表发出的滴答声,以及笔尖在纸上记录数据的沙沙声。

这个过程,枯燥,乏味,甚至充满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浪费。

但,没有一个人抱怨。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走过这条最笨、最枯燥的路,他们才有可能,找到那条通往惊艳的唯一捷径。

陈默没有过多地干涉她们的研发过程。

他相信,专业的事,就要交给专业的人。

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魅影文化的搭建和自己的学业上。

周六,下午。

陈默提着两罐从翁老头徒弟那里精心挑选的、最新炒制的明前龙井,再次敲开了杨教授家的门。

“哦?你小子,还真把茶给我带回来了?”杨教授看到陈默,似乎并不意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看你这表情,事情,是办成了?”

“托您的福,见到了翁老先生,也找到了茶源。”陈默恭敬地将茶叶放在桌上。

“这是我们从杭州带回来的一点心意,您尝尝。”

杨教授打开茶罐,闻了闻,满意地点了点头:

“嗯,火候还差点,但茶是好茶。看来,翁老头那倔驴,是把你当自己人了。”

两人落座,杨教授为他泡上新茶。

陈默将这次杭州之行的见闻,从吃到闭门羹,到雨中听课,再到最后用诚意打动老人的全过程,详细地,向老爷子汇报了一遍。

杨教授安安静静地听着,眼神里全是欣慰。

“不错,”他评价道,“你们这群孩子,有冲劲,也懂得沉下心。路子,走对了。”

“不过……”他话锋一转,问道。

“茶是找到了,但怎么用好这茶,怕是又遇到新难题了吧?”

陈默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坦诚地将团队目前在产品研发上遇到的1+1<2的困境,也一并说了出来。

杨教授听完,非但没有意外,反而笑出了声。

“哈哈哈,这是好事啊!”他指着陈默,笑道。

“你们总算从天上,落回到地上了。做学问和做事情,都是一个道理,不能光有灵感,还得有章法。”

“看来,你们这堂科学课,是自己给自己补上了。”

两人正聊着,院门外,传来了一阵不紧不慢的敲门声。

“应该是小逸来了,”杨教授看了看墙上的挂钟,笑了笑。

“你来得巧,今天正好,给你介绍个有意思的朋友。”

他起身去开门。

片刻之后,一个穿着一身改良式中式盘扣衬衫、手里把玩着两颗文玩核桃的年轻人,跟在杨教授身后,走了进来。

那人身材清瘦,面容俊朗,一双桃花眼看谁都像在放电,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洒脱不羁的京城顽主范儿。

正是萧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