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锦甲红颜:庶女谋凰路 > 第113章 姐妹夜话,布局伊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3章 姐妹夜话,布局伊始

夜色如墨,似一块巨大的绒布,将白日里金殿之上的喧嚣、荣耀与明争暗斗,都一股脑儿地吞没、揉碎,只余下深沉的静谧。东宫,这座象征着储君无上地位与未来国本所系的宫苑,在这般夜色的包裹下,褪去了白日里那层庄严肃穆的外衣,显露出别样的静谧与幽深。

朱红色的宫墙在夜色中化作一道沉默的暗影,琉璃瓦在清冷月光的轻抚下,泛着点点朦胧的微光,像是撒了一层细碎的银霜。廊下悬挂的宫灯,灯穗在微凉的夜风中轻轻摇曳,橘黄色的光晕透过薄纱灯罩,在光洁的地砖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光影,明明灭灭,宛如无数只神秘的眼睛,在窥视着这深宫内苑的一切。

沈清辞,此刻并非是那个在金殿之上受封、令无数武将敬畏的镇国公沈青,她一身素雅的常服,未着半点象征身份的官袍,只带着两名最心腹、动作也最是利落隐秘的亲随,乘着一顶在夜色里几乎能与黑暗融为一体的青呢小轿,如同一片悄无声息的落叶,飘至东宫侧门。

早有沈清鸢的心腹嬷嬷候在那里,见小轿停下,她脸上没有丝毫多余的表情,只是极快地、无声地朝着轿内行了一礼,随即便引着沈清辞三人,穿过东宫那一道道九曲回肠的回廊。她们的脚步放得极轻,如同狸猫一般,巧妙地避开了巡夜侍卫那规律的脚步声与 torch(火把)的光亮,径直朝着太子妃沈清鸢所居的丽正殿而去。

推开丽正殿那沉重的殿门,一股淡淡的、带着安神功效的苏合香气息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秋夜的寒凉。殿内,烛火并非大亮,只点了几盏必要的,光线柔和而集中,将殿内映照得既不昏暗,又添了几分私密的氛围。

沈清鸢也已换下了白日里那身庄重无比、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的太子妃冠服,只着一件藕荷色的软罗常服,青丝松松挽起,仅用一支简单的玉簪固定,钗环尽卸,更显得她本就清减的面容,此刻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疲惫,还有着与这东宫华丽格格不入的凝重。

引路的嬷嬷将人带到后,悄无声息地退下,还极其小心地轻轻合上了殿门,仿佛要将殿内与殿外,隔绝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时间,殿内只剩下沈清辞与沈清鸢这对姐妹。

沉默,如同细密的蛛丝,在空气中缓缓蔓延开来。白日里,在金殿之上,在众目睽睽之下,她们一个是新晋的镇国公,一个是尊贵的太子妃,是君臣,是未来的国舅与国母,必须恪守着森严的礼仪,维持着那恰到好处、却也疏离无比的距离。而此刻,在这私密的空间里,那层坚硬的、束缚着彼此的外壳,终于可以稍稍剥落。

“阿辞……”率先打破沉默的是沈清鸢,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甚至还有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哽咽。她快步上前,也不顾什么仪态,紧紧握住了沈清辞的手。沈清辞能清晰地感受到,姐姐的指尖冰凉,还带着轻微的颤抖。沈清鸢心中一酸,摇了摇头,反手握紧了姐姐的手,声音尽量放得平稳:“姐姐,我没事。倒是你,在东宫……一切可还安好?”

沈清鸢引着她走到内殿暖阁的榻上坐下,亲自拿起茶壶,缓缓斟了一杯热茶,递到沈清辞手中。茶水的温热透过杯壁传来,稍稍驱散了沈清辞身上的寒气。她看着姐姐,沈清鸢唇角牵起一抹苦涩的弧度,轻声道:“东宫之地,看似是全天下最尊荣的地方之一,可实则步步惊心。太子殿下仁厚,这是好事,可……有时也过于优柔了些。宫内宫外,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被无限放大,解读出无数种意思,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灾祸。”

她顿了顿,原本带着疲惫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起来,直直看向沈清辞:“尤其是今日之后。阿辞,你可知,‘镇国公’这三个字,会将你,将我们整个沈家,推到何等境地?”

沈清辞捧着温热的茶杯,指尖微微用力,指节都有些发白。她抬眸,迎上姐姐的目光,眼神清澈却异常坚定:“我知道。功高震主,古来有之。更何况,我们沈家如今与东宫紧紧绑在一起,更是某些人眼中不得不除的眼中钉,肉中刺。姐姐,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早已料到会有今日。这世上,荣耀与风险,从来都是并存的,就像战场之上,想要军功,就得拿性命去搏。”

“你能如此清醒,我便放心了一半。”沈清鸢轻轻吐出一口气,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她站起身,走到一旁那古朴典雅的多宝格前。那多宝格上摆放着各种珍玩玉器,琳琅满目。沈清鸢在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用手指轻轻一按,只听一声极其轻微的机括响动,一个暗格悄然弹了出来。她从里面取出一卷厚厚的、用特殊绢帛精心绘制的地图,然后郑重地走到两人之间的紫檀木小几前,缓缓将其铺开。

“这是……”沈清辞的目光瞬间一凝,紧紧盯着那卷展开的绢帛。

“这是我入东宫这数月来,凭借着记忆、暗中查访,以及通过一些可靠渠道,一点点汇总而来的朝堂势力图。”沈清鸢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如同冰珠落玉盘,“阿辞,你看,我们的敌人,远比明面上看到的要多,要深,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她的指尖,首先点在图纸中央偏右的一个位置上,那里用娟秀却有力的字迹,标注着“二皇子·魏王承璟”以及其母族“陇西李氏”。

“二皇子李承璟及其母族陇西李氏,是我们目前最明确,也是最迫在眉睫的敌人。”沈清鸢的语气带着一丝凝重,“李氏家族盘踞陇西多年,早已是树大根深,在朝中的门生故旧遍布各个角落,尤其在吏部、户部这两个关键部门,势力更是根深蒂固。二皇子本人,你也见过,看似谦和有礼,待人温厚,实则野心勃勃,对储位是志在必得。白日里那个周明跳出来质疑秦岳将军的兵权,不过是他们的一次试探性的反击。他们绝不会坐视你坐稳镇国公之位,更不会允许东宫因为我们沈家的加入而变得稳固。接下来,他们必定会有更猛烈的动作。”

沈清辞默默点头,这一点,她在金殿之上,在周明站出来的那一刻,便已有了预料。

接着,沈清鸢的指尖微微移动,点向了靠近内宫方向的一个标记——“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

“此人,阿辞,你需格外警惕。”沈清鸢的神色前所未有的凝重,仿佛提到这个人,就让她如临大敌,“冯保侍奉陛下多年,深得陛下的信任,如今更是执掌司礼监批红大权,某种程度上,他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圣意。此人贪婪狡诈,与二皇子一党早已是暗通款曲,宫中许多见不得光的阴私之事,背后都有他的影子。他就像一条潜伏在暗处的毒蛇,你不知道他何时便会窜出来,狠狠咬上一口。而且,他掌控着内官,消息灵通得很,我们的许多动作,未必能瞒得过他的眼睛。”

沈清辞眉头紧锁,宦官干政,历来是王朝的一大顽疾,多少朝代都因此而动荡不安。这个冯保,确实是个极大的隐患,如同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

沈清鸢的指尖继续在绢帛上缓慢移动,点向几个分散的、标记着不同姓氏和官职的位置。

“此外,还有一些势力,也需要我们留意。例如,以都察院左都御史赵崇古为首的清流言官中的顽固派,他们未必就依附于二皇子,但却极度恪守所谓的‘祖宗成法’,对女子……对你以军功骤登高位,本身就可能心存不满,觉得有违祖制,容易被二皇子一党利用,来攻讦我们。”

“还有,一些手握实权、但态度暧昧不明的勋贵武将,比如镇守西境的威武公府,他们虽未明确倒向二皇子,但也在持观望态度。能否争取到他们的支持,或者至少让他们保持中立,在未来的争斗中,至关重要。”

“最后,是那些被二皇子或冯保抓住了把柄,不得不为其所用的官员。他们散布在各部各司,虽职位不一定很高,但却熟悉各部运作,关键时刻,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破坏作用。”

这张绢帛,如同一张精密而复杂的蛛网,将朝堂之上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势力关系,清晰无比地展现在沈清辞面前。每一个名字,每一个标记,都可能是一把隐藏在暗处、随时可能刺出的匕首,令人不寒而栗。

沈清辞仔细地看着,将每一个细节都牢牢刻入脑中。她不得不佩服姐姐的心细如发和深谋远虑。在她于北境浴血奋战、与敌军厮杀之时,姐姐在这看似繁华似锦、实则危机四伏的京城,已经为她铺好了路,小心翼翼地摸清了潜在的敌人,绘制出了这张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势力图。

“姐姐,你辛苦了。”沈清辞抬起头,看向沈清鸢的眼中,满是感激与敬佩。

沈清鸢摇了摇头,再次握住她的手,眼神恳切:“我们姐妹一体,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何须言此。如今你已回京,受封镇国公,手握一定权柄,秦岳将军也掌握了京畿兵权。时机已然成熟,我们不能再被动防守,必须主动出击,系统性地清理这些障碍,否则,只会被他们一步步逼入绝境。”

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冷光,那是一种为了守护、为了未来,不惜一切代价的坚定:“首先要做的,便是剪除二皇子在朝中的羽翼,尤其是吏部、户部这些关键位置,必须想办法换上我们的人,或者至少是忠于太子、忠于朝廷的清廉之士,把权力牢牢抓在手中。至于冯保那边,需得小心谨慎地搜集其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罪证,寻找最佳时机,一击必中,绝不能给他任何反扑的机会。”

“我明白。”沈清辞沉吟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我在军中,也有一些可靠的门路,可以暗中调查一些与二皇子、冯保往来过密的边将和官员,看看能不能找到他们的破绽。朝堂之上的周旋,则需要姐姐你运筹帷幄,联络那些可信的文官,寻找合适的弹劾契机,从舆论和制度层面给他们施压。”

“不错。”沈清鸢点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需要里应外合。我在明,你在暗。我会利用太子妃的身份,以及多年来在京中结交的一些人脉,在朝中制造舆论,寻找突破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你则在暗中提供支持,收集情报,必要时……动用一些非常手段,不必拘泥于常规。”

姐妹二人的目光再次交汇,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那不容置疑的决心,还有那一闪而过的、属于经历过风雨之人的冰冷杀伐之气。她们都清楚地知道,这将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残酷,甚至更加凶险的战争,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这张图,你收好。”沈清鸢小心翼翼地将绢帛再次仔细卷起,递到沈清辞面前,“切记,阅后即焚,万不可落入他人之手,否则,我们姐妹,还有整个沈家,都将万劫不复。”

沈清辞郑重地接过绢帛,将其贴身藏好,那分量,仿佛有千斤之重。

窗外,远远传来三更的梆子声,悠长而清晰,一下下,仿佛敲在人的心上,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时候不早了,你该回去了。”沈清鸢起身,眼中带着浓浓的不舍与担忧,“如今这京城,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镇国公府和东宫,我们姐妹俩见面不宜太过频繁,容易引人怀疑。”

“我知道。”沈清辞也站起身,深深看了姐姐一眼,那目光里包含了太多的情绪,“姐姐,你在宫中,更要保重自己,凡事多留个心眼。”

姐妹二人执手相看,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都化作了眼中那深沉的关切与无声的鼓励。

沈清辞再次戴上那顶不起眼的青呢小轿,如同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浓浓的夜色之中,仿佛从未在这丽正殿出现过。

丽正殿内,沈清鸢独立窗前,望着妹妹离去的方向,久久未曾移动半步。她的手中,不知何时多出了一枚温润的玉佩,那是她们母亲留下的遗物。她紧紧攥着玉佩,冰凉的玉质仿佛能从其中汲取到力量,支撑着她在这波谲云诡的深宫中继续前行。

布局伊始,棋局已开。

这京城的风云,将因为这对姐妹的联手,而变得更加波谲云诡,更加惊心动魄。一场针对朝堂敌对势力的、精心策划的系统性清理,就在这个看似平静无波的深夜里,正式拉开了序幕。而她们,沈清辞与沈清鸢,都已做好了迎接一切暴风骤雨的准备,哪怕前路布满荆棘与陷阱,也必将携手同行,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