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健康复查的喜人成果,让“绿韵非遗公益基金会”充满了奋进的力量。为了凝聚公益初心、分享成长喜悦,“忠犬联盟”决定发起一场别开生面的“幸福分享会”——邀请核心成员、优秀志愿者、受助群体代表齐聚一堂,围绕“非遗传承的成就感”“健康同行的幸福感”“公益路上的收获感”三大主题,用真实故事传递温暖,用彼此的成长互相赋能,让幸福在交流中传递,让公益信念更加坚定。
精心筹备:让分享会有温度、有内涵
分享会筹备之初,陈曦便明确了“真实、温暖、共情”的核心基调:“我们不要华丽的辞藻,只要发自内心的故事;不要刻意的煽情,只要真情实感的流露。”四人分工协作,从场地布置、嘉宾邀请到流程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力求贴合主题。
场地选在“绿韵非遗”工坊改造的多功能厅,没有复杂的舞台布置,而是以竹编屏风、羌绣挂毯作为装饰,摆放着志愿者手工制作的竹编座椅、漆艺摆件,处处透着非遗文化的韵味。舞台中央设置了一个“幸福信箱”,提前向参与者征集手写的幸福瞬间,分享会现场随机抽取朗读;四周的展示墙上,贴满了志愿者服务的照片、受助者的感谢信、健康改善前后的对比记录,每一张图片都承载着公益路上的温暖回忆。
嘉宾邀请覆盖了“公益生态圈”的每一环:“忠犬联盟”核心成员分享团队成长与健康收获;15名优秀志愿者代表,涵盖四大岗位,讲述服务中的动人故事;8名受助群体代表,包括乡村少年、非遗传承人、乡村老人,分享公益项目带来的改变;特别邀请周教授、健康计划专家团队作为特邀嘉宾,见证幸福时刻。
流程设计上,分享会分为“非遗之美·匠心幸福”“健康同行·活力幸福”“公益之暖·守望幸福”三个篇章,每个篇章设置“故事分享+互动交流+现场体验”环节,穿插志愿者自编自导的非遗健身操、公益歌曲合唱等节目,让分享会既有感动,又有乐趣。沈亦舟还特意制作了“幸福纪念册”,收录每位分享者的故事与照片,作为会后留念。
“我们希望这场分享会,不仅是一次成果展示,更是一次心灵的相聚。”陈曦说道,“让大家在故事中感受幸福,在交流中汲取力量,让公益之路走得更有温度、更有动力。”
篇章一:非遗之美·匠心幸福
分享会在悠扬的竹笛演奏中拉开序幕,第一篇章“非遗之美·匠心幸福”聚焦非遗传承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非遗传承类志愿者李然率先分享:“我曾以为非遗是古老的、遥远的,直到在羌寨小学教孩子们羌绣。有个内向的小姑娘,通过绣家乡的风景,慢慢变得开朗自信,还把作品送给了远方的父母。当她笑着说‘老师,我想一直绣下去’时,我突然明白,非遗不仅是手艺的传承,更是心灵的滋养。”她展示了孩子们的羌绣作品,鲜艳的花纹里藏着纯真的梦想,让现场观众深受触动。
浙江竹编之乡的留守少年陈浩,作为受助群体代表走上舞台。他拿着自己设计的竹编装饰画《家乡竹林》,哽咽着说:“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直到志愿者哥哥姐姐教我竹编。编织的时候,我能静下心来,慢慢发现自己也有闪光点。现在我是‘少年非遗大使’,能教其他小朋友竹编,这让我觉得特别幸福。”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不少志愿者眼眶湿润。
林砚舟作为核心成员分享了自己的匠心坚守:“以前我埋首于工艺研发,只想着如何让非遗活下去。直到看到孩子们眼中的好奇、老艺人脸上的欣慰,我才明白,非遗的幸福不仅在于作品的完成,更在于传承中的连接。现在我带着志愿者一起开发非遗文创,看着传统手艺走进现代生活,这种幸福感无可替代。”他现场展示了新款竹编健康产品——竹编按摩捶,邀请观众体验,让大家感受非遗与生活的结合。
互动环节,非遗传承人们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志愿者带来的创意,让我们的手艺有了新市场,收入增加了,更重要的是,看到年轻人愿意学,我们的手艺有了传人。”周教授点评道:“非遗的幸福,是匠心的坚守,更是传承的喜悦。你们用双手传递的不仅是手艺,更是文化的根脉与生活的热爱。”
篇章二:健康同行·活力幸福
第二篇章“健康同行·活力幸福”,聚焦健康计划带来的身体改善与生活变化,充满了阳光与活力。
医疗健康类志愿者张敏分享了自己的健康故事:“以前我总想着多服务、多付出,长期下乡导致腰肌劳损,血压也偏高。参与健康计划后,我坚持每天做康复训练、吃健康餐,现在身体好了,服务时更有精力了。更开心的是,我把健康知识教给了乡村老人,看着他们学会科学管理健康,这种‘双向健康’的幸福,特别珍贵。”她现场示范了简单的腰腹康复动作,邀请观众一起参与,气氛热烈。
宣传推广类志愿者小周分享道:“以前赶稿熬夜是常态,视力下降、失眠困扰着我。健康计划让我养成了规律作息和护眼习惯,现在不仅身体好了,创作灵感也更丰富了。我拍摄的‘公益人的健康日常’短视频,带动了很多人关注健康,这是一种‘分享健康,收获幸福’的快乐。”
苏医生作为健康计划的牵头人,分享了团队的健康收获:“一年前,我们核心成员都有不同的健康问题,现在大家指标正常、活力满满。更让我开心的是,800名志愿者的健康状况大幅改善,健康公益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健康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让我们能更长久地做公益的底气,这种‘守护自己,也守护他人’的幸福,最踏实、最持久。”专家团队为志愿者代表颁发了“健康公益榜样”证书,表彰他们在健康计划中的坚持与收获。
现场体验环节,志愿者们表演了自编的“非遗健身操”,将竹编拉伸、羌绣手部训练融入其中,动作简单有趣,台下观众纷纷跟着模仿,欢声笑语中传递着健康的理念。
篇章三:公益之暖·守望幸福
第三篇章“公益之暖·守望幸福”,聚焦公益路上的守望相助与心灵收获,让温暖在现场流淌。
综合服务类志愿者张强分享了自己的服务经历:“我是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员,加入志愿者队伍后,负责物资整理和活动后勤。有一次在乡村学校布置非遗课堂,孩子们围着我问东问西,还把自己画的画送给我。活动结束时,一位老人拉着我的手说‘孩子,辛苦你了’,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公益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一点一滴的温暖,被需要、被认可,就是最大的幸福。”
贵州乡村的王奶奶作为受助群体代表,在志愿者的搀扶下走上舞台。她拿着智能血糖仪,激动地说:“以前我测血糖要跑很远的路,现在在家就能测,志愿者们还耐心教我怎么用,经常来看我、陪我聊天。我无儿无女,是志愿者们给了我家人般的温暖,这份幸福我记在心里。”她向志愿者们深深鞠了一躬,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陈曦作为核心成员,分享了团队的公益初心:“五年前,我带着‘让非遗活下去、让乡村好起来’的执念出发,一路上有过迷茫、有过疲惫,但更多的是收获。看到乡村学校的孩子们用上非遗材料包,看到乡村老人用上便捷的医疗设备,看到志愿者们在公益中成长收获,我明白,公益的幸福不是独自前行,而是一群人并肩守望。余生有你们,有这份热爱的事业,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互动环节,“幸福信箱”被打开,主持人随机抽取了几封手写的幸福瞬间:“第一次教老人使用血压计,他说‘谢谢你,孩子’”“看到自己设计的非遗作品量产上市,帮助了更多人”“和志愿者伙伴们一起健身、一起服务,感觉特别温暖”……朴实的文字里,满是真挚的幸福,让现场弥漫着感动的氛围。
分享会在全体参与者合唱的公益歌曲《守望》中落下帷幕,歌词“我们手拉手,把温暖传递;我们心贴心,让幸福延续”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大家互相交换“幸福纪念册”,签名留念,依依不舍。
分享会后:幸福延续,公益前行
“幸福分享会”虽然结束了,但传递的温暖与力量却在持续发酵。志愿者们在交流群里分享参会感受,纷纷表示“被故事感动,被幸福感染”“更坚定了做公益的决心”;受助群体代表们通过视频向志愿者们表达感谢,让温暖跨越距离;基金会的新媒体账号发布了分享会的精彩瞬间,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不少人留言“想加入志愿者队伍,传递幸福”。
“忠犬联盟”四人在会后复盘时,脸上满是欣慰。“这场分享会,让我们看到了公益的多元价值——不仅帮助了他人,也让每一位参与者收获了成长与幸福。”沈亦舟说道。林砚舟补充道:“未来,我们可以把‘幸福分享会’做成常态化活动,让更多人分享故事、传递幸福。”
陈曦点点头,语气坚定:“分享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守‘非遗传承+健康公益’的初心,让更多人在公益中收获幸福,让幸福在传承中延续,在守望中传递。”
如今,“幸福分享会”的温暖回忆,已成为“绿韵非遗公益基金会”最珍贵的财富。在公益的道路上,“忠犬联盟”与800名志愿者将带着这份幸福与力量,继续并肩前行,用匠心守护非遗,用健康陪伴同行,用温暖守望幸福,让公益之花在更多角落绽放,让幸福的故事不断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