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 > 第196章 陈砚升帐掌黔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台儿庄西侧的清晨,晨雾裹着未散的硝烟,贴在焦黑的阵地上。踩碎的弹壳混着血污的泥土,被微凉的风卷着,掠过一排排覆着黄土的简易坟冢——那是121师800名牺牲弟兄的安息之地。陈砚立在李达的坟前,指尖抚过粗糙的木碑,碑上只刻着“黔军李达之墓”六个字,墨迹还未干,是昨晚王锐连夜刻上去的。

“副师长——不,该叫师长了!”通讯兵的喊声打破了沉寂,小伙子攥着电报,跑得满脸是汗,裤脚还沾着战壕里的泥,“李宗仁长官的嘉奖令到了!”

陈砚转过身,接过电报,泛黄的电报纸上,李宗仁的字迹遒劲有力:“121师血战台儿庄,歼敌千余,守住西线防线,为台儿庄大捷立首功。特晋升陈砚为121师师长,吴剑平调任第五战区副参谋长,121师扩编为三个团,补充中正式步枪五百支,重机枪十挺,即日生效。”

电报读完,周围清理战场的士兵先是愣了愣,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赵老栓扔了手里的铁锹,红着眼喊:“陈师长!俺们就知道,你配得上!”刚补充的台儿庄本地新兵们也跟着喊,狗剩攥着刚领到的三八大盖,跳着脚欢呼,栓柱拍着他的肩膀,眼里满是骄傲。

吴剑平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这位原121师师长穿着整洁的军装,脸上带着难得的笑意,手里还拎着一个酒葫芦。他走到陈砚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砚老弟,恭喜了。我早说过,黔军的担子,交给你我放心。”

陈砚收起电报,对着吴剑平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吴师长,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121师全体弟兄拿命拼来的。您调任副参谋长,往后还得靠您多提点。”

“你这小子,还是这么谦逊。”吴剑平拧开酒葫芦,递给陈砚一口,酒液辛辣,滚入喉咙,烧得人心里发热,“军委会的调令我昨天就收到了,121师是黔军的根,你把它带活了,比我守着强。李宗仁长官亲口说,‘陈砚是黔军的骄傲’,这话,我认。”

陈砚喝了口酒,望向远处的台儿庄城,友军的庆功号子隐约传来,整个台儿庄都沉浸在大捷的喜悦里。但他心里清楚,这只是暂时的胜利,矶谷师团虽退,日军主力还在徐州外围,武汉会战的阴云早已压来。

“吴师长,扩编的三个团,我打算把贵州籍的老兵打散到各团当骨干,再接收台儿庄和徐州的青年,补充新兵。”陈砚指着阵地后方的新兵营方向,“昨天清点,咱们缴获的步枪够装备两个营,重机枪六挺,加上李长官补充的,装备能跟上,但新兵得抓紧练,武汉那边,怕是等不得。”

吴剑平点头,目光落在那些年轻的士兵身上,他们正跟着老兵拆检缴获的日军九二式重机枪,动作生涩却认真。“我已经给周世昌发了电报,让他从贵州再送一批子弟过来,都是山里娃,能吃苦,练上三个月,就是好兵。”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吴鼎昌那边,我也打过招呼了,他现在不敢再卡咱们的补给,毕竟台儿庄这一仗,黔军的名声打出去了。”

陈砚心里松了口气。自南京汤山以来,吴鼎昌的刁难一直是心头的刺,如今借着台儿庄的战功,总算暂时化解。他看向王锐,后者正抱着物资清单跑过来,脸上的喜色藏不住:“师长,清点完了!缴获的日军弹药:三八式子弹八千发,九二式重机枪子弹三千发,还有八门掷弹筒,十辆卡车的罐头和炮弹,加上李长官补充的,咱们121师的家底,算是厚了!”

“把掷弹筒分给各团,每个团配两门,卡车留三辆运伤员,其余的拉去补给站。”陈砚吩咐道,“新兵营那边,让赵老栓和石刚轮流去教,赵老栓教拼刺,石刚教山地侦察,咱们黔军的本事,不能丢。”

林晚这时从医疗站走来,白大褂上还沾着消毒水的味道,胳膊上的绷带换了新的,是昨晚陈砚帮她缠的。她走到陈砚身边,递过一个布包:“刚煮的粥,你一天没吃东西了。伤员都安置好了,轻伤的能帮着清理战场,重伤的已经送往后方,草药还够,就是绷带得省着用。”

陈砚接过布包,粥的热气裹着暖意,散在微凉的晨风中。他看着林晚眼里的红血丝,知道她又是忙了一夜,低声道:“别熬坏了自己,现在阵地稳了,医疗站的事分点给卫生兵做。”

林晚点头,目光扫过那些欢呼的士兵,轻声道:“他们都该高兴,这一仗,打得太苦了。只是……牺牲的弟兄,终究是回不来了。”

陈砚沉默,望向那些坟冢,声音沉得像铅:“所以更要守住这阵地,守住咱们打下来的一切,才对得起他们。”

这时,通讯兵又跑来,手里拿着另一封电报:“师长!孙元良长官来电,祝贺咱们121师立功,还说88师的补给,愿意匀出一部分给咱们,弥补之前的亏欠。”

“孙元良……”陈砚想起淞沪时的克扣,心里五味杂陈,但终究只是道,“回电,多谢孙长官。补给不用多,匀些手榴弹和迫击炮炮弹就好,咱们不占他的便宜,只算结清过往的账。”

吴剑平在一旁听着,笑道:“你这性子,不卑不亢,难怪能服众。换做旁人,怕是要借着战功狮子大开口了。”

“黔军的兵,靠的是本事吃饭,不是靠讨要。”陈砚语气坚定,“等整训完,咱们拉去武汉,让坂井那老鬼子看看,黔军不仅能守台儿庄,更能守武汉,守着咱们的长江,守着咱们的家。”

士兵们围了过来,赵老栓举着刚擦干净的重机枪,喊:“师长,俺们都听你的!你指哪,俺们打哪!就算打到武汉,打到东京,俺们都跟着!”

“打鬼子!守家国!”

“黔军铁血!寸土不让!”

喊声响彻阵地,震得晨雾四散,阳光终于穿透云层,落在121师的军旗上。那面旗,在淞沪的炮火里破了角,在南京的巷战里染了血,如今在台儿庄的阵地上,迎着风,猎猎作响。

陈砚走到军旗旁,抬手整理了旗角,对着全体士兵高声道:“弟兄们!李宗仁长官的嘉奖,是给咱们121师的,是给所有牺牲的弟兄的!我陈砚,今天接下121师师长的担子,向大家保证:第一,不克扣军饷,不偏袒嫡系,所有弟兄,一碗水端平;第二,练强本事,多杀鬼子,为牺牲的兄弟报仇;第三,守好咱们的土地,不让鬼子再踏进来一步!”

“好!”士兵们的欢呼再次掀起,震得远处的麦田都晃了晃。狗剩挤到前面,举着枪喊:“陈师长,俺要跟着你杀鬼子!俺要给李营长报仇,给王小二报仇!”

陈砚看着这个年轻的士兵,想起刚参军时他的怯意,如今眼里只剩坚定,点头道:“好!只要你肯练,肯拼,黔军的队伍里,有的是杀鬼子的机会!”

吴剑平看着眼前的一幕,眼里满是欣慰。他拍了拍陈砚的肩膀,低声道:“我这就去第五战区报到,121师就交给你了。武汉那边,坂井德太郎还等着咱们,你多保重,黔军的名声,就靠你了。”

陈砚目送吴剑平离开,转身看向王锐:“通知各团,下午召开整训会议,制定扩编和训练计划。另外,联系周世昌,让他尽快把贵州的新兵和草药送过来,咱们得赶在日军反扑前,把队伍练硬!”

王锐应声去了,林晚站在一旁,看着陈砚忙碌的身影,眼里满是温柔。她知道,从草鞋营到121师师长,陈砚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血。如今的晋升,是荣耀,更是责任,而他,从来都扛得住。

午后的阳光落在阵地上,士兵们开始拆卸缴获的日军武器,新兵跟着老兵学习拆解、组装,重机枪的试射声偶尔响起,惊起麦田里的麻雀。陈砚站在地图前,标注着武汉田家镇要塞的位置,那里,坂井德太郎的6师团正虎视眈眈,那里,将是121师新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