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 > 第195章 战后清点祭忠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台儿庄西侧的阵地被硝烟熏得发黑,散落的弹壳、断裂的步枪枪管和日军遗留的军帽铺满了泛黄的麦田,清晨的风卷着血腥味,刮过一排排临时堆砌的坟冢——那是121师牺牲弟兄的安息之地。陈砚踩着泥泞的土地,手里攥着王锐刚递来的战损清单,指尖因用力微微发白。

“副师长,清点完了。”王锐的声音带着沙哑,脸上还沾着未擦净的泥土,“咱们121师此战伤亡800人,其中3营伤亡最重,李达营长牺牲的前沿碉堡方向,就折损了200多弟兄;1营守住反坦克壕,伤亡150人,石刚的侦察连穿插敌后,伤亡30人。缴获的物资都登记了:步枪80支,重机枪6挺,迫击炮2门,还有那10辆卡车的弹药,够咱们补半个月的消耗。”

陈砚点点头,目光扫过阵地边缘的临时医疗站,林晚和医护兵还在忙着处理伤员,绷带不够,就用百姓送来的粗布代替,草药的清香混着消毒水的味道,在硝烟里格外醒目。他走到赵老栓身边,老栓正蹲在一具牺牲士兵的遗体旁,用布擦着士兵手里的步枪,那是个刚参军的台儿庄本地青年,昨天还喊着要跟他杀鬼子,如今却再也睁不开眼。

“老栓,把弟兄们的名字都记下来。”陈砚的声音沉得像铅,“能找到家乡的,战后派人送消息回去;找不到的,就立个合葬碑,刻上‘黔军英烈’,咱们不能让弟兄们白死。”

赵老栓抹了把脸,眼角的皱纹里满是悲戚,应了声“晓得”,转身招呼几个老兵,开始逐个整理牺牲士兵的遗物——有的是揣在怀里的家书,有的是刻着名字的子弹壳,还有的是从家乡带来的干烟叶。“副师长,这些娃子,最小的才十六,跟着咱们从合肥一路打到台儿庄,没一个孬种。”老栓的声音带着哽咽,“俺数了,光是贵州籍的弟兄,就牺牲了400多,都是家乡的娃啊。”

陈砚蹲下身,捡起一枚沾血的贵州草鞋,那是张铁柱牺牲后留下的,如今又有无数穿着草鞋的黔军子弟倒在了台儿庄的土地上。他想起从淞沪的草鞋营,到南京汤山,再到如今的台儿庄,这支部队从残兵溃勇,变成了能守住台儿庄西侧防线的铁血之师,可每一步,都踩着弟兄们的血。

“王锐,把缴获的武器优先补充给新兵。”陈砚站起身,望向远处的台儿庄核心阵地,友军的欢呼声隐约传来,那是台儿庄大捷的前奏,可他笑不出来,“咱们的新兵补充还没到位,昨天反攻时,不少百姓子弟主动要参军,你去登记一下,只要是愿意杀鬼子的,都收下,编成补充连,让赵老栓和石刚带,先练基础的拼刺和射击。”

王锐应下,转身去清点缴获的武器。不远处,石刚带着苗族侦察连的弟兄正在清理日军遗留的炮兵阵地,几门被炸毁的九二式重机枪被拆解开,石刚蹲在地上,正试着用缴获的零件修复其中一挺,见陈砚过来,起身敬礼:“副师长,这挺机枪就差个撞针,俺们从日军尸体上找了个适配的,修好就能用。侦察连的弟兄们说了,只要有枪有弹,咱能跟着你打到武汉去。”

陈砚拍了拍石刚的肩膀,看着他胳膊上还在渗血的伤口——那是昨夜突袭日军炮兵阵地时被弹片划伤的。“先把伤养好,”他说,“台儿庄的仗打完了,但武汉那边还有硬仗,坂井德太郎那老鬼子还在等着咱们,咱们的队伍得更硬才行。”

说话间,几个台儿庄的百姓推着小车过来,车上装着热腾腾的粥和刚蒸好的馒头,领头的是陈二牛,他红着眼眶,把一碗粥塞到陈砚手里:“陈长官,俺们知道你们打了胜仗,也知道你们折了不少弟兄,这些都是俺们百姓的一点心意,你们别嫌弃。”

陈砚接过粥,温热的触感顺着碗壁传到掌心。他回头望去,阵地上的士兵们正围坐在一起,百姓们把食物挨个送到他们手里,有个大娘正给栓柱包扎伤口,栓柱不好意思地挠头,却还是认真地说:“大娘,俺们守住台儿庄了,以后俺们还能守武汉,守全中国。”

陈砚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支部队能撑到现在,不光是靠弟兄们的铁血,更靠百姓的支持。他对陈二牛说:“多谢乡亲们,这些年苦了你们,等打跑了鬼子,咱们一起把台儿庄建好,把贵州建好。”

“俺们信你!”陈二牛嗓门洪亮,“俺们台儿庄的青年,都想跟着你参军杀鬼子,俺侄子昨天就报名了,他说,跟着黔军,不丢人!”

陈砚望向不远处的青年们,十几个半大的小伙子正围着石刚,学着拆卸步枪,眼里满是热切。他心里清楚,扩充队伍的时机到了——从合肥突围时,121师只剩2000人,如今借着台儿庄的胜仗,加上当地百姓的支持,正好能把队伍扩编到3000人,再补充缴获的武器,战力能再上一个台阶。

“王锐,”陈砚喊住正登记物资的王锐,“除了登记参军的青年,再去跟李宗仁长官的参谋对接,咱们缴获的日军卡车里有不少弹药,先拉回阵地补充,另外,跟周世昌联系,让他从贵州再送些草药和布鞋过来,咱们要为武汉会战做准备。”

王锐记下,转身去安排。陈砚走到李达的坟前,坟前只立了块简易的木牌,写着“黔军李达之墓”。他蹲下身,添了一把新土,轻声说:“李达,你说没给中国人丢脸,你做到了。台儿庄守住了,接下来的武汉,咱们也会守住,不会让鬼子跨过长江一步。”

赵老栓带着几个老兵走过来,手里捧着刚刻好的木牌,上面写着牺牲弟兄的名字。“副师长,俺们把能找到的弟兄名字都刻上了,等仗打完,俺们给他们立块像样的碑,让后人都知道,是黔军守住了台儿庄的西大门。”

陈砚看着木牌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有他熟悉的老弟兄,也有刚参军的新兵,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都是一份铁血的担当。他站起身,对着坟冢深深鞠躬:“兄弟们,你们守住了台儿庄,没给黔军丢脸,没给贵州父老丢脸。等打跑了鬼子,我带你们回家。”

夕阳西下时,阵地的炊烟升了起来,补充连的新兵们跟着老兵练拼刺,喊杀声震彻麦田;王锐带着后勤兵在加固战壕,把缴获的重机枪架在关键位置;石刚的侦察连已经摸清了日军撤退的路线,正等着陈砚的命令,随时准备追击。

陈砚站在阵地的最高处,望着远处的台儿庄城,那里传来了友军胜利的欢呼,台儿庄大捷的消息已经传开,可他知道,这只是抗战路上的一站。他掏出怀里的地图,标注出武汉田家镇要塞的位置——那是接下来的战场,坂井德太郎的6师团还在长江边虎视眈眈,121师的硬仗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