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郊的训练场被晨雾裹着时,陈砚已经站在土坡上了。下面的空地上,十几辆用木板钉成的“坦克”正停着——都是后勤兵连夜赶制的,木板拼成坦克外形,下面装着木轮,刷了层黑漆,远远看去还真有几分像。三百名士兵分成十组,正围着“坦克”议论,有的敲敲木板,有的琢磨怎么跟在后面推进,连刘震山都拄着拐杖凑过来,眼里满是好奇。
“都静一静!”陈砚走下土坡,声音透过晨雾传得很远,“从今天起,全师按现代军队标准训练,先练步坦协同——别觉得这木板车不像坦克,能把它的协同练熟了,真坦克来了才不会慌!”
刘震山忍不住开口:“陈副师长,咱们连真坦克都没见过,练这个有用吗?以前打仗,不都是靠人冲吗?”这话一出,不少老兵也跟着点头,他们打了半辈子仗,习惯了密集冲锋,对这种“花架子”不太信得过。
陈砚没反驳,而是让后勤兵把“坦克”推起来,对一组士兵说:“你们来试——‘坦克’在前开道,步兵分两侧跟,保持五米距离,‘坦克’停下掩护时,步兵冲上去肃清‘敌人’。”他亲自示范,跟着“坦克”走,喊着口令:“左路加快,右路注意掩护,别跟太紧!”
第一组练得磕磕绊绊,“坦克”刚走两步,步兵就跟得太近,差点被木轮绊倒,引来一阵笑。陈砚却没笑,指着问题:“跟得太近,真坦克开炮时,你们会被冲击波掀翻;离太远,又得不到掩护——五米距离,是咱们试过多次的安全线!”
再练第二组,陈砚让石刚带队,苗族士兵动作灵活,跟在“坦克”两侧,脚步稳当,阿木还时不时提醒身边的新兵:“慢点儿,别慌,跟着‘坦克’的节奏!”这组练完,刘震山不说话了,他看出来了,这不是花架子——步兵跟着“坦克”走,既能躲子弹,又能快速冲锋,比瞎冲管用多了。
“步坦协同是以后打硬仗的关键。”陈砚对全师军官说,“日军有真坦克,咱们没有,就得靠战术补——下次遇上鬼子坦克,咱们的步兵能跟它配合,就不用拿命去炸了!”刘震山点点头:“是我老糊涂了,这训练得练,好好练!”
上午的步坦协同练完,下午转场防空训练。训练场边缘的树上挂了十几个红气球,下面系着绳子,由后勤兵拉着升降。周明轩带着通讯兵在一旁架起电台,说:“等会儿模拟日军侦察机来,我发信号,你们就开枪!”
“用步枪打气球?能中吗?”新兵罗二柱嘀咕,手里攥着新领的汉阳造,心里没底。马小虎拍了他一下:“陈副师长说能中就能中,好好瞄准!”
陈砚拿起一支步枪,对着气球演示:“日军侦察机飞得低时,步枪能打下来——瞄准气球下方,算提前量,扣扳机要稳!”他举枪、瞄准、扣动扳机,“砰”的一声,远处的红气球应声炸开,士兵们欢呼起来。
分组射击开始,一营打左翼气球,二营打右翼,三营负责机动支援。石刚的苗族士兵眼神准,阿木眯着眼,对着飘动的气球,调整了一下姿势,枪响气球炸,连中三个,引得士兵们叫好。罗二柱跟着学,第一次打偏了,第二次听马小虎说的“算提前量”,果然打中,激动得跳起来:“俺也中了!”
防空训练到傍晚时,出了个小插曲——周明轩突然喊:“有情况!模拟侦察机靠近!”通讯兵发出“滴滴”的预警信号,士兵们立刻卧倒,步枪对准天空,动作比上午快了不少。陈砚看着,心里满意:“就这反应,下次真遇上鬼子侦察机,咱们也不怕了!”
吴剑平全程在一旁看着,傍晚时走到陈砚身边,感慨道:“以前我总担心你太急,现在才明白,你这是把咱们121师往现代化带啊!步坦协同、防空训练,这些都是嫡系部队才练的,咱们现在也能练了!”
“都是被逼出来的。”陈砚望着训练场,士兵们还在自发加练,有的对着树练习瞄准,有的凑在一起讨论上午的步坦协同,“日军装备比咱们好,再不练点真本事,下次遇上硬仗,还是要吃亏。”
训练结束时,陈砚集合全师,说:“今天的训练只是开始,以后每天都练——步坦协同能让咱们少死人,防空能让咱们不挨炸。等咱们练熟了,下次鬼子再来,就让他们看看,咱们黔军不仅能扛,还能打胜仗!”
士兵们齐声喊“是!”,声音比平时响亮,连夕阳下的影子都透着一股劲。王锐走过来,递上水壶:“副师长,今天弟兄们都练疯了,晚饭都想晚点吃。”陈砚接过水壶,喝了一口:“别太累,明天还要练,得保持体力。”
回去的路上,刘震山追上陈砚:“陈副师长,明天我带二营练步坦,你放心,肯定练出样子来!”陈砚笑着点头,他知道,这老伙计是真认可这训练了。
夜色里,训练场的灯还亮着,几个后勤兵在修白天坏了的“坦克”木板车,士兵们围着看,有的递钉子,有的帮忙扶木板。周明轩在电台旁记录今天的训练数据,石刚则教阿木他们怎么在夜间瞄准——这一晚,没人闲着,每个人都知道,现在多练一分,下次打鬼子就多一分胜算。